首页 理论教育 我国海域生物分布的特征

我国海域生物分布的特征

时间:2023-06-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由于大陆河川大量淡水的注入,渤海海水的平均盐度在我国四大海域中是最低的,仅为30。黄海的底栖生物以暖温带种类为主。另外,在该海域中刺参的产量相当可观。东海海域面积为77万平方千米,平均水深约350 m左右,最大水深约2 700 m。又因东海属于亚热带及温带气候,有利于浮游生物的繁殖及生长,是各种鱼、虾栖息和繁殖的良好场所,也是我国海洋生产力最高的海域。

我国海域生物分布的特征

1.渤海

渤海为我国的一个半封闭内海,其北、西、南三面被陆地所环绕,依次邻接辽宁、河北、天津和山东,通过渤海海峡和黄海相连通,海峡南北宽约105 km。渤海有30多个岛屿,其中比较大的有南长山岛、砣矶岛、钦岛和皇城岛等,总称庙岛群岛或者庙岛列岛。其间构成8条宽窄不同的水道,扼渤海咽喉,是京津地区的海上门户,地势极为重要。渤海古时称为沧海,又因地处北方,也有北海之称。渤海的面积比较小,约7.7万平方千米。渤海平均水深为18 m。渤海水温变化受到北方大陆性气候的影响,2月在0℃左右,8月达到21℃。严冬来临,除秦皇岛及葫芦岛以外,沿岸大面积冰冻。3月初融冰时还常常伴有大量流冰发生,平均水温11℃。由于大陆河川大量淡水的注入,渤海海水的平均盐度在我国四大海域中是最低的,仅为30。渤海沿岸有辽东湾、渤海湾和莱州湾。辽河、海河及黄河等河流从陆上带来大量有机物,使这里成为盛产黄花鱼对虾、蟹等的天然渔场。辽东半岛南端老铁山角和山东半岛北岸蓬莱角的连线是渤海和黄海的分界线。

渤海的浮游生物区系属于北太平洋温带区系东亚亚区,多为广温低盐种类。曾有调查记录了浮游植物120多种,以硅藻为主,优势种有角毛藻、圆筛藻、根管藻和中肋骨条藻;浮游动物约100种,优势种类有中华哲水蚤、真刺唇角水蚤、小拟哲水蚤、强壮箭虫等。

渤海的底栖生物属于印度洋-西太平洋区系的暖温性种。渤海记录的底栖植物有100多种,优势种类有褐藻、绿藻和红藻,其中尤以紫菜、海带石花菜等居多;记录的底栖动物有近300种,以菲律宾蛤仔、毛蚶、褶牡蛎文蛤、中国明对虾为主。渤海三大海湾所蕴藏的虾、蟹和双壳类软体动物资源丰富,经济种类生物量大,可形成渔业。例如,中国明对虾年捕获量可以达到1万吨,三疣梭子蟹的产量为我国近海之首。主要经济贝类有牡蛎、毛蚶、贻贝和扇贝。名贵的棘皮动物有刺参。

游泳动物以鱼类为主,尚有虾、蟹及头足类的一些物种。渤海的鱼类区系是黄海区的组成部分,鱼类多达150种,半数以上属暖温带种,其次为暖水种。主要经济鱼类有带鱼小黄鱼、黄姑鱼、真鲷、鳓鱼和鲅鱼等。主要渔场有辽东湾渔场、渤海湾渔场和莱州湾渔场等。

2.黄海

黄海西临山东半岛和苏北平原,东边是朝鲜半岛,北端是辽东半岛。因为古时黄河水流入,搬运来大量泥沙,使海水中的悬浮物增多,海水透明度变小,呈现黄色,黄海之名由此而得。黄海面积约38万平方千米。海洋学家按黄海的自然地理等特征,习惯将黄海分作北黄海以及南黄海。北黄海是指山东半岛、辽东半岛和朝鲜半岛间的半封闭海域,平均水深为44 m,最大水深在白翎岛的西南侧,为86 m。长江口到济州岛连线以北椭圆形半封闭的海域,称为南黄海,总面积达30多万平方千米,南黄海的平均水深是45.3 m,最大水深位于济州岛北侧,约为140 m。黄海的水温年变化小于渤海,为15~24℃。黄海海水的盐度也较低,为32。黄海位于寒暖流交汇处,水产资源非常丰富,由于沿岸的地势平坦,面积宽广,适合晒盐。如著名的长芦盐区、辽东湾一带以及烟台以西的山东盐区,都为我国重要的盐产地。长江口北岸的启东角和韩国济州岛西南角的连线是东海和黄海的分界线。

黄海的浮游生物具有北太平洋暖温带区系以及印度洋-西太平洋热带区系的双重性,但以温带种类占优势,大多数为广温低盐种。曾有调查记录了浮游植物368种,以硅藻为主,优势种类有角毛藻、圆筛藻、根管藻、菱形藻、盒形藻、多甲藻等;浮游动物130种,优势种类有墨氏胸刺水蚤、中华哲水蚤、太平洋磷虾、强壮箭虫等。

黄海的底栖生物以暖温带种类为主。底栖植物的优势种类有褐藻、绿藻和红藻,其中尤以紫菜、海带和石花菜等居多。底栖动物区系有较明显的暖温带的特点,沿岸浅水区的底栖动物主要为广温低盐种,基本上属印度洋-西太平洋区系的暖水性种类。曾有调查记录了底栖动物200多种,以多毛类种最多,其次是甲壳动物、软体动物以及棘皮动物,优势种类有长须沙蚕、不倒翁虫、持真节虫、背褶沙蚕、褐色角沙蚕、细螯虾、萨氏真蛇尾、钩倍棘蛇尾等。其中,牡蛎、蚶、蛤、贻贝、扇贝及鲍鱼等为重要的经济贝类,中国明对虾、新对虾、鹰爪虾、褐虾及三疣梭子蟹为重要的经济虾、蟹类资源。另外,在该海域中刺参的产量相当可观。

游泳动物以鱼类为主,还有虾、蟹及头足类等。鱼类区系属北太平洋东亚亚区系,是暖温带性,又以温带性优势。主要经济鱼类有带鱼、小黄鱼、鲐带、鲅鱼、鳓鱼、黄姑鱼、太平洋鲱鱼鳕鱼鲳鱼、叫姑鱼、白姑鱼、牙鲆等,此外还有头足类(乌贼)以及鲸类(长须鲸、小须鲸、虎鲸)等。主要渔场有海洋岛渔场、石岛渔场、烟威渔场、海州湾渔场、吕泗渔场、连青石渔场、大沙渔场等。

3.东海(www.xing528.com)

东海东到冲绳海槽,南临南海,西接我国大陆,北连黄海。东海南北长约为1 300 km,东西宽约为740 km。东海海域面积为77万平方千米,平均水深约350 m左右,最大水深约2 700 m。东海海域较开阔,大陆海岸线曲折,港湾众多,岛屿星罗棋布,我国大多数岛屿分布于这里。东海海水透明度比较大,能够见到水下20~30 m。大陆流入东海的江河长度超过100 km的有40多条,其中长江、钱塘江、闽江、瓯江四大水系为注入东海的主要江河。因此,东海近岸形成了一个巨大的低盐水域,成为我国近海营养盐比较丰富的水域。整体而言,东海的盐度比黄海、渤海的都高,除了长江口海区低于30外,大部分海区的盐度在34以上。因为东海位于亚热带,年平均水温在20~24℃,年温差在7~9℃。与黄海及渤海相比,东海具有较高的水温。东海潮差为6~8 m,水呈现蓝色。又因东海属于亚热带及温带气候,有利于浮游生物的繁殖及生长,是各种鱼、虾栖息和繁殖的良好场所,也是我国海洋生产力最高的海域。东海有我国著名的舟山渔场,盛产大黄鱼、小黄鱼、带鱼、墨鱼。东海的优良港湾很多,如上海港,它位于长江下游的黄浦江口,这里航道深阔,水量充沛,江内风平浪静,利于巨轮停泊。广东南澳岛和台湾岛南端的鹅銮鼻连线是东海和南海的分界线。

浮游生物区系属于北太平洋温带区系的东亚亚区,以暖温带性种类为主。浮游植物总生物量在近河口区域高于外海,季节的变化为春、夏较高,秋、冬较低。曾有调查发现:浮游植物种类在长江口附近有64种,浙江沿岸有261种,优势种类有中肋骨条藻、荣氏角毛藻、圆筛藻、尖刺菱形藻等;浮游动物总生物量夏季最高,尤以长江口外海、舟山渔场及嵊泗渔场一带比较密集,冬季最低,浮游动物在长江口附近有81种,浙江沿岸有223种,优势种类主要有中华哲水蚤、真刺唇角水蚤、太平洋纺锤水蚤、中华假磷虾、肥胖箭虫等。

底栖生物总生物量春季最高,之后依次为冬、夏、秋。沿海底栖植物资源相当丰富,浙闽沿岸有海带、昆布、浒苔、裙带菜、石花菜、紫菜和海萝,闽江口以南海域还生长着种子植物,特别是红树植物。曾有调查发现,底栖动物中棘皮动物的种类最多(136种),其次是甲壳动物(95种)、软体动物(77种)、多毛类(77种)和鱼类(62种)。双壳类及虾类是重要的经济种类,三疣梭子蟹及锯缘青蟹产量也非常高。

游泳动物以鱼类为主。传统的经济鱼类主要为带鱼、大黄鱼和小黄鱼,年捕获量曾经创下15万~50万吨的纪录。另外,鲐鱼、马面鲀、蓝圆鲹、沙丁鱼及头足类的墨鱼(无针乌贼)产量也非常高。近海渔场主要有长江口渔场、舟山渔场、温台渔场、鱼山渔场、闽东渔场、闽南渔场、台北渔场等。其中,舟山渔场是我国最大的渔场,四季都有鱼汛,春有小黄鱼、鲅鱼、鲐鱼,夏有大黄鱼、墨鱼、鲷,秋有海蟹海蜇,冬有带鱼、鳗和鲨等。

4.南海

南海是我国最深、最大的海,也是仅次于珊瑚海以及阿拉伯海的世界第三大陆缘海。南海是太平洋及印度洋间的航运要冲,在经济上、国防上都有重要的意义。浩瀚的南海通过巴士海峡、苏禄海及马六甲海峡等,与太平洋及印度洋相连。南海四周大部分是半岛与岛屿,陆地面积和海洋相比,显得非常小。注入南海的河流主要分布在北部,主要有珠江、红河、湄公河和湄南河等。因为这些河的含沙量很小,所以海阔水深的南海总呈现出碧绿色或深蓝色。南海地处低纬度区域,为我国海区中气候最温暖的,海水表层水温高达25~28℃,年温差小(3~4℃),终年高温高湿,长夏无冬。南海盐度是我国四大海区中最大的,为35,南海的自然地理位置适宜珊瑚繁殖。在海底高台上,形成许多风光绮丽的珊瑚岛,如东沙群岛、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及南沙群岛。南海诸岛很早就被我国劳动人民发现并开发,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南海水产资源丰富,盛产海参、牡蛎、马蹄螺、金枪鱼鲨鱼、红鳍笛鲷、大龙虾、墨鱼、梭鱼和鱿鱼等。

南海的浮游生物区系属于印度洋-西太平洋热带区系的印-马亚区,以热带种为主,具有热带大洋的特征。曾有调查发现:浮游植物在南海不同的沿海区有104~260种,以硅藻及甲藻为主,优势种类有角毛藻以及根管藻;浮游动物在南海北部沿岸已记录有130种左右,南部有250种,优势种类是桡足类动物。南海底栖生物资源相当丰富,多为热带和亚热带种。底栖植物以大型藻类及红树林为主,经济藻类资源主要有紫菜、羊栖菜、江蓠、麒麟菜、鹧鸪菜、海萝等。南海沿岸众多的红树林构成了具有热带特色的红树林群落。底栖动物资源主要有近江牡蛎、珠母贝、翡翠贻贝、日月贝、杂色鲍、长毛对虾、墨吉对虾、中国龙虾、锯缘青蟹、远游梭子蟹、刺缘参、梅花参、黑海参等。南海各水域底栖动物分布简况见表1.2。

表1.2 南海各水域底栖动物分布简况

续表

南海鱼类资源非常丰富。北部海区鱼类以暖水性为主,暖温带种类比较少,属于印度洋-西太平洋热带区系的中-日亚区;南部鱼类均为暖水性,属于印度洋-西太平洋热带区系的印-马亚区。主要经济鱼类有鲱鲤、蛇鲻、红鳍笛鲷、短尾大眼鲷、蓝圆鲹、马面鲀、金线鱼、沙丁鱼、带鱼、石斑鱼、大黄鱼、海鳗、金枪鱼等。南海的渔场很多,当前主要开发利用的还仅仅是部分近海渔场,如粤东渔场、粤西渔场、清澜渔场、北部湾渔场、西沙渔场等,广阔的外海渔场还有待开发利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