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小种红茶的创新历程

小种红茶的创新历程

时间:2023-06-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根据制茶工艺和品质特征,通常把红茶细分为小种红茶、工夫红茶和红碎茶3种。小种红茶是指红茶加工过程的干燥阶段,采用(松柴)边熏烟边干燥工艺制成的红茶。关于小种红茶的创制年代,1979年陈椽教授主编的《制茶学》中认为16世纪我国最先发明手工制法,生产小种红茶,1610年荷兰商人第一次运销欧洲的红茶,就是福建的星村小种。该书“小种红茶”章节的撰写者叶宝存副教授认为,17世纪中叶福建省崇安县首创小种红茶制法。

小种红茶的创新历程

根据制茶工艺和品质特征,通常把红茶细分为小种红茶、工夫红茶和红碎茶3种。小种红茶是指红茶加工过程的干燥阶段,采用(松柴)边熏烟边干燥工艺制成的红茶。关于小种红茶的创制年代,1979年陈椽教授主编的《制茶学》中认为16世纪我国最先发明手工制法,生产小种红茶,1610年荷兰商人第一次运销欧洲的红茶,就是福建的星村小种。该书“小种红茶”章节的撰写者叶宝存副教授认为,17世纪中叶福建省崇安县首创小种红茶制法。2006年邹新球主编的《武夷正山小种红茶》书中,从福建红茶产区不饮用红茶,论证了正山小种红茶的起源不早于我国海外贸易兴起的16世纪末、17世纪初;从清初周亮工在《闽小记》的记载,崇安县令“招黄山僧以松萝法制建茶”后曾出现的“汤色红赤”的现象,做出了正山小种红茶是在炒青技术引进后出现的推断。

虽然上述专家学者的观点尚缺乏可靠的证据,但有些史料文献还是可以佐证的。一是明万历年间徐《茶考》中“(武夷山)然山中土气宜茶,环九曲之内,不下数百家,皆以种茶为业,岁所产数十万斛,水浮陆转……”;二是1732年崇安县令刘靖在《片刻余闲集》中记载“山之第九曲尽处有星村镇,为行家萃聚。外有本省邵武、江西广信等地所产之茶,黑色红汤,土名红西乌,皆私售于星村各行”;三是1762年瑞典植物学家林耐在《植物种志》书中误把茶树分为两个种:代表绿茶的Thea virids和发酵茶的Thea bohea(武夷 变 种);四是 英 国 出版 的《茶 叶 字 典》中,条 目“Bohea”注 释为中国武夷山所产的茶叶,通常用于制成最好的中国红茶(ChinaBlack tea)。

华东屋脊——黄岗山(www.xing528.com)

文献表述反映出这样的信息:首先,16世纪末17世纪初武夷山环九曲茶叶生产规模宏大,行销海内,扬名天下。其次,当时武夷山及周边地区所产茶叶黑色红汤,具备发酵茶特征,大都以星村为集散地。第三,欧洲人已经知道产自中国武夷山的Bohea,是与绿茶不同的;小种红茶干茶色泽乌黑油润,当地人称为“乌茶”。有趣的是随时间推移,当发酵茶生产不断扩大区域和规模后,在西方Bohea变成Black tea时,恰是产区方言“乌茶”非常贴切的英译。

小种红茶发明创制的时间、地点、人物现在已较难考证,但关于武夷山星村镇桐木关的一种传说,给后人大致再现了已遥远的场景:明末清初时局动乱年代,在茶农忙于茶叶制作季节,有一支军队过境桐木关(江西入闽的咽喉要道)进入福建,茶农为躲避战事停下茶事活动,军队入宿了茶事工场,致使待制茶叶无法按传统工序及时加工而产生红变,出现了发酵现象;过后采取松木熏焙烘干,形成与绿茶色、香、味不同的“乌茶”,呈现出特有的浓醇松烟香。这个传说抑或就是红茶和乌龙茶两大茶类的兆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