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电气事故的危险性与预防措施

电气事故的危险性与预防措施

时间:2023-06-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因此,由电引起的事故隐患不易识别,电气事故往往来得猝不及防。电气事故并不仅仅局限于用电范围的触电事故、设备和线路故障等。根据电能的不同作用形式,可将电气事故分为触电、静电、雷电、电磁场及电气系统事故等。如爆炸、火灾、电击引起的坠落或轧伤及妨碍生产等事故。

电气事故的危险性与预防措施

电气事故从安全管理角度而言,如缺乏电气安全知识,违反电气安全技术要求和安全作业规程,就可能会发生各种电气事故。其中,人体的触电事故最为常见,是电气安全管理工作的重点之一。

(一)电气事故的特点

1.电气事故危害性大

电气事故的发生往往伴随着人员伤害和财产损失,我国触电死亡人数要占工伤死亡总人数的10%左右。

2.电气事故隐患不易识别

由于电除采用专门仪表测量外,既看不见、听不到、嗅不着,又摸不得,其本身不具备使人们直观识别的特征。因此,由电引起的事故隐患不易识别,电气事故往往来得猝不及防。这给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在对电气事故隐患的查找、整改、防护及人员的教育带来难度。

3.电气事故涉及面广

电能的应用已极为广泛,涉及各个领域。哪里在用电,哪里就有可能发生电气事故,哪里就必须搞好电气事故的防护工作。电气事故并不仅仅局限于用电范围的触电事故、设备和线路故障等。在一些非用电场所,因电能的产生、释放也会造成伤害或灾害,如静电雷电和电磁场等也会造成危害。

(二)电气事故的类型

电气事故是由于电能非正常地作用于人体或系统,直接或间接(二次电气事故)造成的事故。根据电能的不同作用形式,可将电气事故分为触电、静电、雷电、电磁场及电气系统事故等。

1.触电事故(www.xing528.com)

触电事故是由电流产生的能量作用于人体造成的事故。当电流直接作用于人体或转换成其他形式的能量(如热能、化学能等)作用于人体时,都会使人体受到不同形式的伤害。

2.静电事故

静电事故是由静电荷积累或静电场能量引起的事故。在生产工艺过程及操作过程中,某些材料的相对运动、接触或分离等都会产生静电。静电产生的能量虽然不大,不会直接使人致命,但其电压可达到数十千伏以上,很容易发生放电、产生火花,从而导致直接或间接事故。如爆炸、火灾、电击引起的坠落或轧伤及妨碍生产等事故。

3.雷电事故

雷电事故是大气放电引起的事故。雷电是由于大气不断摩擦、分离,使电荷逐渐积累形成雷云而引起的。雷电放电具有电压高、电流大的特点,其能量释放出来会形成极大的破坏力。雷电的破坏作用主要由直击雷击中和二次放电、雷电流等引起,它包括电性质、热性质和机械性质等破坏,极易造成人员、设备、建筑物的损毁。

4.射频电磁场事故

电磁场事故是由电磁场的能量造成的事故。在电磁场中尤其是以高频电磁场的危害性最大,这是因为高频电磁场有较强的辐射特征(故称为射频电磁场)。在高频电磁场的作用下,人体因吸收辐射能量会受到不同程度的伤害;特别在高强度的高频电磁场作用下,可能产生感应放电、电引爆器件,发生意外引爆等事故。其中,感应放电对具有爆炸、火灾危险场所,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危险因素。

5.电气系统事故

电气系统事故是由于电能在输送、分配、转换过程中失去控制而产生的。短路、断路、漏电、异常接地或接零、误合闸、误掉闸、电气设备或电气元件损坏、电子设备受电磁场干扰而发生误动作等,都属于电路故障。系统中电气线路或电气设备的故障,就可能引起火灾、爆炸、触电、停电、异常带电等电气事故,从而导致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