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应急管理基本概念
当前,随着城市规模越来越大,人口和财富密集程度越来越高,工业生产装置越来越复杂,城市所面临的各种灾难风险及承受事故灾难的脆弱性日益突出,加强应急管理已成为风险控制不可缺少的一个关键环节和重要手段。
根据风险控制原理,风险大小是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及其后果严重程度决定的,一个事故发生的可能性越大,后果越严重,则该事故的风险就越大。因此,事故灾难风险控制的根本途径有两条:第一条就是通过事故预防,来防止事故的发生或降低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从而达到降低事故风险的目的。然而,由于受技术发展水平、人的不安全行为以及自然客观条件(乃至自然灾害)等因素影响,要将事故发生的可能性降至零,即做到绝对安全,是不现实的。事实上,无论事故发生的频率降至多低,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依然存在,而且有些事故一旦发生,后果将是灾难性的,如印度博帕尔事件、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泄漏等。那么,如何控制这些概率虽小、后果却非常严重的重大事故风险呢?无疑,应急管理成为第二条重要的风险控制途径。
应急管理是指为了有效应对可能出现的重大事故或紧急情况,降低其可能造成的后果和影响,而进行的一系列有计划、有组织的管理,涵盖在事故发生前、中、后的各个过程。应急管理与事故预防是相辅相成的,事故预防以“不发生事故”为目标,应急管理则是以“发生事故后,如何降低损失”为己任,二者共同构成了风险控制的完整过程。因而,应急管理与事故预防一样,是风险控制的一个必不可少的关键环节,它可以有效地降低事故灾难所造成的影响和后果。建筑行业作为高危行业之一,加强应急管理,是当前一项紧迫的任务。应急管理具有显著的复杂性、长期性和艰巨性等特点,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
(二)应急管理过程
现代应急管理强调对潜在重大事故实施全过程的管理,即由预防、准备、响应和恢复四个阶段构成,使应急管理工作贯穿于事故发生前、中、后的各个过程,并充分体现“预防为主、常备不懈”的应急理念。
一般而言,应急管理的四个阶段并没有严格的界限,且往往是交叉的,但每一阶段都有自己明确的目标,而且每一阶段又是构筑在前一阶段的基础之上,因而预防、准备、响应和恢复相互关联,构成了重大事故应急管理工作一个动态的循环改进过程。
1.预防
在应急管理中,预防有两层含义:一是事故的预防工作,即通过安全管理和安全技术等手段,尽可能地防止事故的发生,实现本质安全;二是在假定事故必然发生的前提下,通过预先采取一定的预防措施,达到降低或减缓事故的影响或后果的严重程度,如加大建筑物的安全距离、工厂选址的安全规划、减少危险物品的存量、设置防护墙,以及开展员工和公众应急自救知识教育等。从长远看,低成本、高效率的预防措施是减少事故损失的关键。由于应急管理的对象是重大事故或紧急情况,其前提是假定重大事故发生是不可避免的,因此,应急管理中的预防更侧重于第二层含义。
2.准备
应急准备是应急管理过程中一个极其关键的过程。它是针对可能发生的事故,为迅速有效地开展应急行动而预先所做的各种准备,包括应急体系的建立、有关部门和人员职责的落实、预案的编制、应急队伍的建设、应急设备(施)与物资的准备和维护、预案的演习、与外部应急力量的衔接等,其目标是保持重大事故应急救援所需的应急能力。
3.响应
应急响应是在事故发生后立即采取的应急与救援行动,包括事故的报警与通报、人员的紧急疏散、急救与医疗、消防和工程抢险措施、信息收集与应急决策和外部求援等。其目标是尽可能地抢救受害人员,保护可能受威胁的人群,尽可能控制并消除事故。
4.恢复(www.xing528.com)
恢复工作应在事故发生后立即进行。它首先使事故影响区域恢复到相对安全的基本状态,然后逐步恢复到正常状态。要求立即进行的恢复工作包括事故损失评估、原因调查、清理废墟等。在短期恢复工作中,应注意避免出现新的紧急情况。长期恢复包括厂区重建和受影响区域的重新规划和发展。在长期恢复工作中,应汲取事故和应急救援的经验教训,开展进一步的预防工作和减灾行动。
(三)应急救援系统
应急救援体系总的目标是:控制事态发展,保障生命财产安全,恢复正常状况,这三个总体目标也可以用减灾、防灾、救灾和灾后恢复来表示。由于各种事故灾难种类繁多,情况复杂,突发性强,覆盖面大,应急救援活动又涉及从高层管理到基层人员各个层次,从公安、医疗到环保、交通等不同领域,这都给应急救援日常管理和应急救援指挥带来了许多困难。解决这些问题的唯一途径是建立起科学、完善的应急救援体系和实施规范有序的标准化运作程序。
应急救援系统研究应包括以下几个内容:
(1)应急救援系统的组成。
(2)应急救援计划的制定。
(3)紧急事故发生的预防。
(4)应急计划的准备。
(5)应急培训和演习。
(6)应急救援行动。
(7)现场清除与净化。
(8)系统的恢复和善后处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