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实现系统状态观测器的14.4.2系统

实现系统状态观测器的14.4.2系统

时间:2023-06-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可以证明,当系统完全可观测时,一定存在状态观测器。为方便计算,作者编制了判别系统的可观性并设计状态反馈控制器增益矩阵K的函数staest.m。图14-3 原系统1单位阶跃响应曲线图14-4 配置极点后系统1单位阶跃响应曲线图14-5 带反馈增益矩阵K系统1的系统模型sx2L1427.mdl2)已经算出的动态方程。图14-8 带反馈增益矩阵K系统2的系统模型sx2L1427a.mdl 判别以下系统可控、可观性并设计状态观测器。程序计算得到全维状态观测器增益矩阵为K=[8.532],全维状态观测器的动态方程为

实现系统状态观测器的14.4.2系统

可以证明,当系统完全可观测时,一定存在状态观测器。

MATLAB系统提供了函数acker.m来计算估计器增益矩阵K,使采用全反馈u=-Kx的单输入系统具有指定的闭环极点p。函数命令acker.m的调用格式为

K=acker(A978-7-111-42163-4-Part01-2126.jpg,C978-7-111-42163-4-Part01-2127.jpg,p)

其中输入参数A为系统的状态矩阵,A′是A的转置矩阵;C为系统的观测矩阵,C′是C的转置矩阵;p为指定的闭环系统极点。返回参数K为估计器增益矩阵,而K′=H。

对于已知的实际控制系统{ABC},通过函数命令acker.m先求出K后,进而求得HK′=H),最后解得状态观测器表达式。

为方便计算,作者编制了判别系统的可观性并设计状态反馈控制器增益矩阵K的函数staest.m。

【例14-27】 续【例14-25】,对1)系统978-7-111-42163-4-Part01-2128.jpg,要求闭环极点为λ1=-2、λ2.3=-2±j2;2)系统978-7-111-42163-4-Part01-2129.jpg,要求闭环极点为λ1=-0.25、λ2.3=-1±j。试计算极点配置前后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再绘制带状态反馈增益矩阵K的系统状态模型图,并验证配置极点后的单位阶跃响应性能指标。

解:1)已经算出978-7-111-42163-4-Part01-2130.jpg动态方程978-7-111-42163-4-Part01-2131.jpg

①用程序绘制没有配置极点的原系统单位阶跃响应。

clear;A=[0,1,0;0,0,1;-6,-11,-6];B=[0;0;1];C=[5,4,1];D=0;

sys=ss(A,B,C,D);step(sys),grid;

程序运行后得到原系统1单位阶跃响应曲线如图14-3所示。

②用程序绘制配置极点后系统单位阶跃响应。

clear;A=[0,1,0;0,0,1;-6,-11,-6];B=[0;0;1];C=[5,4,1];D=0;

P=[-2,-2+2∗j,-2-2∗j];K=place(A,B,P),At=A-B∗K;Bt=B;Ct=C;Dt=D;

sys=ss(At,Bt,Ct,Dt);step(sys),grid;[y,t]=step(sys);perf(2,y,t);

③结论。配置极点前原系统单位阶跃响应曲线虽不超调,但是响应速度很慢,启动时间很长。配置极点后系统阶跃响应曲线如图14-4所示,虽有6.3853%的微超调,但是阶跃响应曲线上升陡,响应速度快很多,配置极点后系统的峰值时间tp=0.9537s、调节时间ts=1.5365s。程序运行后还算得反馈增益矩阵K=[1050]。

④绘制带反馈增益矩阵K的系统模型(见图14-5),并用程序验证配置极点后响应性能指标。

clear;[A,B,C,D]=linmod2(978-7-111-42163-4-Part01-2132.jpgsx2L1427978-7-111-42163-4-Part01-2133.jpg);

sys=ss(A,B,C,D);step(sys),grid;[y,t]=step(sys);perf(2,y,t);

程序运行后得到与图14-4完全相同的结果,既证明带状态反馈增益矩阵的系统状态模型图绘制正确,同时证明以上计算也是正确的。

图14-3 原系统1单位阶跃响应曲线

图14-4 配置极点后系统1单位阶跃响应曲线

图14-5 带反馈增益矩阵K系统1的系统模型sx2L1427.mdl

2)已经算出978-7-111-42163-4-Part01-2137.jpg的动态方程978-7-111-42163-4-Part01-2138.jpg

①用程序绘制没有配置极点的原系统单位阶跃响应。(www.xing528.com)

clear;A=[0,1,0;0,0,1;-8,-12,-6];B=[0;0;1];C=[1,5,2];D=0;

sys=ss(A,B,C,D);step(sys),grid;

程序运行后得到原系统2单位阶跃响应曲线如图14-6所示。

②用程序绘制配置极点后系统单位阶跃响应。

clear;A=[010;001;-8-12-6];B=[0;0;1];C=[152];D=0;

P=[-0.25-1+j-1-j];K=place(A,B,P),At=A-B∗K;Bt=B;Ct=C;Dt=D;

sys=ss(At,Bt,Ct,Dt);step(sys),grid;[y,t]=step(sys);perf(2,y,t);

③结论。配置极点前原系统单位阶跃响应曲线超调很厉害。配置极点后系统单位阶跃响应曲线如图14-7所示,仅有14.9186%的超调,阶跃响应曲线上升也很陡,响应速度不慢,配置极点后系统的峰值时间tp=2.5432s、调节时间ts=7.2057s。程序运行后还算得反馈增益矩阵K=[-7.5 -9.5 -3.75]。

图14-6 原系统2单位阶跃响应曲线

图14-7 配置极点后系统2阶跃响应曲线

④绘制带反馈增益矩阵K的系统模型(见图14-8),并用程序验证配置极点后响应性能指标。

clear;[A,B,C,D]=linmod2(978-7-111-42163-4-Part01-2141.jpgsx2L1427a978-7-111-42163-4-Part01-2142.jpg);

sys=ss(A,B,C,D);step(sys),grid;[y,t]=step(sys);perf(2,y,t);

程序运行后得到与图14-7完全相同的结果,既证明带状态反馈增益矩阵的系统状态模型图绘制正确,同样证明以上计算也是正确的。

图14-8 带反馈增益矩阵K系统2的系统模型sx2L1427a.mdl

【例14-28】 判别以下系统可控、可观性并设计状态观测器。1)978-7-111-42163-4-Part01-2144.jpgy=[1 1 0]x,要求闭环极点λ1=-3、λ2=-4、λ3=-5;2)978-7-111-42163-4-Part01-2145.jpgy=[20]x,要求闭环极点为λ1=-10、λ2=-10。

解:1)给出调用自编函数staest.m的程序求解。

clear;A=[100;021;002];B=[1;0;1];C=[110];D=0;P=[-3-4-5];

[CO]=contro(A,B,C,D);[K,H,AHC]=staest(A,B,C,D,P);

程序运行后结果表明系统是可控的也是可观的。还算得全维状态观测器增益矩阵为K=[120-103210],全维状态观测器的动态方程为

2)也给出调用自编函数staest.m的程序求解。

clear;A=[-11;0-2];B=[0;1];C=[20];D=0;P=[-10-10];

[CO]=contro(A,B,C,D);[K,H,AHC]=staest(A,B,C,D,P);

程序运行后表明系统是可控的也是可观的。程序计算得到全维状态观测器增益矩阵为K=[8.532],全维状态观测器的动态方程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