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2.1 工艺结构
零件的结构设计除了满足功能要求外,其结构形状还应满足加工、测量、装配等制造过程所提出的一系列工艺要求。这里介绍一些常见工艺对零件结构的要求。
1.铸造圆角
铸造表面转角处应做成圆角,这样既便于起模,又能防止浇注铁水时将砂型转角处冲坏,还可避免铸件冷却时因应力集中而在转角处产生裂纹,影响铸件质量。零件图上一般应画出铸造圆角,铸造圆角的半径通常为R2~R5,统一注写在技术要求中,如图8-52(b)所示。
2.拔模斜度
零件在铸造成型时,为了便于将木模从砂型中取出,要求木模上沿拔模方向做成3°~7°的斜度,如图8-51(a)所示。拔模斜度在零件图上一般不必画出,必要时可在技术要求中说明,如图8-51(b)中注明“拔模斜度为7°”。通过选择[8-17]二维码号可以观看。
3.铸件壁厚
若铸件各处的壁厚不均匀或相差过大,零件浇注后冷却速度就不一样。较厚处冷却慢,易产生缩孔;厚薄突变处易产生裂纹。因此,要求铸件各处壁厚保持均匀或逐渐变化,如图8-52所示。通过选择[8-17]二维码号可以观看。
图8-51 拔模斜度与铸造圆角
图8-52 铸件壁厚
4.过渡线的表示方法
零件上由于铸造圆角的存在,使铸造毛坯表面产生的交线变得不太明显。但为了便于看图时区分不同表面,想象零件形状,在图上仍旧画出这些交线,此时称为过渡线。
过渡线表示方法说明如下:
(1)当两曲面相交时,铸件的交线应画成与圆角的轮廓线断开,末端过渡线成细尖线型,见图8-53(a)。
(2)当两曲面相切时,铸件的交线在切点附近应断开,并过渡成细尖状,见图8-53(b)。
(3)平面与平面、平面与曲面相交时,铸件的交线应在转角处断开,并画过渡圆弧,过渡圆弧的弯向与铸造圆角的弯向一致,见图8-53(c)。通过选择[8-17]二维码号可以观看。
5.倒角和倒圆
切削加工时,为了去除零件表面的毛刺、锐边和便于装配,在轴和孔的端部一般都应加工出倒角,见图8-54(a)(b);为避免轴肩处因应力集中而产生裂纹,导致断裂,往往加工成圆角过渡形式,称为倒圆,如图8-54(c)所示。通过选择[8-18]二维码号可以观看。
6.凸台与凹槽
为了使零件的某些装配表面与相邻零件接触良好且减少加工面积,常在铸件上设计出凸台、凹槽等结构,如图8-55所示。通过选择[8-18]二维码号可以观看。
7.沉孔
为了适应各种形式的螺钉连接,铸件上常常设计出各种沉孔结构,如图8-56所示。通过选择[8-19]二维码号可以观看。
(www.xing528.com)
图8-53 过渡线表示法
图8-54 倒角与倒圆
图8-55 凸台与凹槽
图8-56 沉孔
8.钻孔
用钻头钻出的不通孔,由于钻头的顶角接近120°,所以钻孔的底部应画成120°的圆锥面。钻孔深度系指圆柱部分的深度,故钻头加工的不通孔,底部画出120°倒角。孔深H不包括120°倒角。见图8-57(a);用不同直径的钻头加工成的阶梯孔,过渡处也画成120°的圆锥面,大孔深为h,见图8-57(b)。通过选择[8-19]二维码号可以观看。
用不同直径的钻头加工成的阶梯孔,大小过渡处画成120°的圆锥角。大孔深为h。
图8-57 钻孔
其他常见结构如铸造圆角等的画法和标注见表8-12。
表8-12 零件上其他常见结构画法及标注示例
续表
续表
8.5.2.2 常见结构的尺寸标注
零件上常见结构的习惯注法和简化注法见表8-13。
表8-13 常见结构的习惯注法和简化注法
续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