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界包括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微生物包括细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枯草杆菌、乳酸链球菌)、真菌(如霉菌、酵母菌)和病菌。微生物在自然界的物质消长进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有些微生物对人类有益,有些则是对人类有害的。
微生物在自然界中到处存在,并在一定条件下生长、繁殖,甚至变异。如在一般人的上半身,每平方厘米的皮肤上有有益的或有害的微生物50~5000个,人体分泌的汗水和皮脂等排泄物附在皮肤上,容易导致微生物的滋生和繁殖。在人们日常使用的衣被、室内装饰品以及医疗纺织品上也都可能有微生物寄生着,在贮存过程中,当温、湿度适宜时,也会引起微生物的繁殖,如霉菌的繁殖形成霉斑,使纺织品局部着色,甚至使天然纤维降解发生脆损,影响衣被等纺织品的使用价值,并使卫生性能受到影响。
纺织品特别是合成纤维制品如袜子等,在使用过程中,由于它的吸湿性较差,在纺织品和皮肤、汗水之间形成了一个高湿和温度适宜的环境,为微生物的繁殖创造了良好的条件,霉菌和细菌极易繁殖。人体分泌的汗水中的糖类、脂肪酸、皮脂以及表皮屑,特别是皮鞋中皮革的裂解物等被活细菌分解后就会生成不饱和脂肪酸、氨和其他有刺激性的气体而产生恶臭,并使脚诱发成脚癣,婴幼儿尿布引起斑癣。
微生物还会通过各种途径传播,纺织品是其重要的传播媒介。微生物中有少量致病菌,如果纺织品沾上致病菌就会导致各种疾病。如对皮肤有侵害的皮肤丝状菌(真菌类),在较高的温、湿度条件下会迅速繁殖,侵害皮肤浅部,引起湿疹、脚癣,大肠杆菌会引起消化系统疾病等。即使是非病原菌的繁殖、传播,也会使皮肤产生异常的刺激而引起不愉快的感觉。(www.xing528.com)
纺织品卫生整理的目的就是使纺织品具有杀灭致病菌的功能,保持纺织品的卫生性,防止微生物通过纺织品传播,保护使用者免受微生物的侵害,并保护纺织品本身的使用价值,使纺织品不被霉菌等降解。经过卫生整理的纺织品还能治愈人体上的某些皮肤疾病,阻止细菌在织物上不断繁殖而产生臭味,改善服用环境。可见,卫生整理主要是抑制被整理纺织品及与纺织品接触的人体皮肤上的细菌、真菌的生长和繁殖,起到抗菌防臭作用,卫生整理也可称为抗菌防臭整理或抗菌整理。
目前,国内外抗菌纺织品的生产主要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先制得抗菌纤维,然后再制成抗菌织物;另一种是将织物进行卫生整理而获得抗菌性能。前者所获得的抗菌效果持久,耐洗涤性好,但抗菌纤维的生产比较复杂,对抗菌剂的要求也比较高,一般多选用能耐高温的无机抗菌剂。后者的加工工艺比较简单,抗菌剂的选择范围广,但抗菌效果的耐洗涤性不及前者。当前市场上的各种抗菌织物,以后整理加工的居多,随着化学纤维的迅速发展和在纤维消费领域中逐渐占据主导地位以及化学纤维结构改性和共混改性技术的逐渐成熟,用抗菌纤维生产抗菌织物将是重要的发展方向。另外,有些纤维本身就具有抗菌作用,如甲壳素纤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