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绒类织物的前处理
绒类织物的单面或双面覆盖着蓬松的绒毛,其绒毛通常是从织物的纬纱中拉出来的。因此原布纬纱的线密度不能过高,捻度也不宜过大。另外织物的经纬密度也不宜过大。绒类织物前处理的一般工艺流程为:翻布缝头→退浆→煮练→漂白→开轧烘(→上柔软剂)→起绒。
1.退浆与煮练
为了使半制品上保留较多的蜡状物质便于起绒,绒类织物前处理应尽量去净浆料,保留蜡质.可采用绳状汽蒸退煮工艺,织物浸轧含烧碱20~25g/L、适量表面活性剂、90℃的溶液,然后在70℃堆置90min,重复上述过程,再经热水洗、冷水洗,经退煮后织物的毛细管效应要求达到6~8cm,毛细管效应过高反而不利于起绒。
2.漂白
织物退煮后布面上有棉籽壳,白度未达到要求,可用次氯酸钠漂白。浸轧有效氯3~4g/L的漂液,工艺流程同一般棉织物。
3.起绒
起绒在拉绒机上进行,一般起绒6~8次,要求拉出的绒毛短、密、匀,这样才能使起绒后的织物绒面丰满,绒毛不易脱落。起绒不能过度,否则将严重影响织物的纬向强度。
(二)灯芯绒的前处理
灯芯绒织物包括地组织和绒组织两部分。地组织就是灯芯绒的底布,由一组经纱和一组纬纱组成,绒组织则由另一组纬纱组成,称为绒纬。在染整加工过程中,将绒纬割断,再通过刷绒,使绒毛竖立起来,才能在织物表面形成灯芯绒条,故称灯芯绒。灯芯绒前处理的工艺流程一般是:翻布缝头→轧碱缩幅或喷汽缩幅→割绒→检验修补→退浆→烘干→刷绒→烧毛→煮练→漂白。
1.轧碱缩幅
灯芯绒坯布布身很软,且不平服,对割绒不利。将织物浸轧12~16g/L烧碱溶液,再经烘筒烘干,则织物的幅宽收缩率10%左右、布身平挺、条路齐直、绒纬突出,对割绒有利。
2.割绒
割绒是灯芯绒生产中的特有工艺,一般采用圆刀式割绒机割绒。(www.xing528.com)
3.退浆
退浆是为了去除织物上的浆料,使绒毛初步松懈,布身柔软,有利于刷绒。全棉、人造棉灯芯绒用淀粉上浆,可采用酶退浆。平幅浸轧含2000活力单位的BF7658酶1~2g/L、食盐2~5g/L、60℃、pH=6~7的酶液,然后在60℃保温堆置1~2h,最后经热水洗,冷水洗。
4.烘干
烘干是为了有利于刷绒和烧毛,烘干一般采用普通的单面烘筒烘燥机。
5.刷绒
通过刷绒可使绒毛进一步松懈、竖立,绒条圆润。刷绒是在平板履带联合刷绒机上进行,先经蒸汽给湿,使织物含湿率在12%~13%。刷绒后烘干出布.含湿率在7%以下。
6.烧毛
经刷绒后,织物表面有大量浮毛,绒毛的长短不齐,绒条也不够清晰,必须经过烧毛才能使半制品的绒面光洁,绒条清晰圆润。烧毛一般在气体烧毛机或铜板烧毛机上进行。
7.煮练
灯芯绒煮练不宜以紧式绳状进行,一般以平幅形式加工,可在煮布锅或履带式汽蒸机上进行。灯芯绒轧碱卷轴工艺为:浸轧由20~30g/L烧碱、8~10g/L渗透剂组成的90℃碱液后卷轴放在煮布锅中,循环碱浓度10~12g/L,在95℃以上煮练8~12h,然后排液、水洗,再在平洗机中充分水洗。
8.漂白
利用平洗机,将煮练水洗后的灯芯绒浸轧次氯酸钠漂液、堆置、水洗、轧酸、堆置、水洗、脱氯、水洗、中和、水洗。漂液有效氯浓度3.5~6g/L,室温浸轧后堆置30~60min,酸洗的硫酸浓度为3~5g/L,轧后堆15~30min。
灯芯绒织物在整个染整加工过程中,应始终保持顺毛加工,这样才能使成品具有良好的绒面和光泽。为此,在每道工序之后都要进行翻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