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编码:0202010。
课程类别:职业必修课。
学时学分:64学时,4学分。
适用专业:机械设计与制造、数控技术等专业、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
开课单位:机械工程系工艺装备教研室。
1)课程设置概述
(1)课程性质与定位
本课程是机械设计与制造、数控技术最重要的职业必修课程之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与维护技术,具有能进行识别、分析和处理数控系统、进给伺服系统、数控机床机械装置、主轴驱动系统等故障的方法。
本课程在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先修课程为“机械设计基础”“电工电子技术基础”“数控机床”“液压与气压传动技术”和“数控机床电气控制”。
本课程在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后续课程为“机床数控系统技能实训”“顶岗实习”和“毕业设计”。
(2)课程基本教学理念
本课程服务于高职教育高技能人才的培养目标和定位,坚持以职业岗位技能培养为主线,以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与维护为导向,以工学结合为主要手段,以职业岗位能力培养为重点,以识别、分析和处理故障为载体,与行业、企业紧密结合,开展职业性、实践性、开放性教学,培养学生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与维护的综合运用能力和职业素质。
(3)课程设计思路
对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与维护过程所要求的知识、技能、素质进行分析,打破传统的课程体系,将相关联的知识点、能力及操作技能进行重构与优构,以职业技能的掌握和提高为主线,确定识别、分析和处理故障所必需的知识和训练技能。
本课程采用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边理论边实践,学做合一,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将学生置于发现问题、描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探究问题、处理问题的动态过程中学习。
(4)课程特色
①特别重视实践教学环节的改革工作,促进学生有针对性地、自主地学习数控机床故障诊断理论知识,提高学生学习和应用数控机床故障诊断的综合能力与创新意识。
②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建立与华中数控合作办学的机制,理论联系实践,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③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完成了包括教材、配套课件、授课电子教案及网络课程多种媒体构成的立体化教材,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多媒体学习环境和丰富的教学资源。
2)课程目标
本课程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合格的数控机床维修中、高级技术人才,实现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1)知识目标
本课程是以强电回路故障诊断与维修、FANUC Oi数控系统的连接与调试、PMC系统控制应用及目前在重庆应用较为广泛的广数980TA,980TC系统为教学主要内容,以达到学生进入工厂企业后,能在较短的时间内适应企业对所用数控设备进行正常的工作运行。在教学过程中,以理论知识结合动手实践相结合,同时深入生产现场直接针对企业数控机床进行现场教学,从而达到直观教学,理论联系实践的教学目的。
(2)素质目标
①热爱本专业技术工作。
②具有较好的职业道德。
③具备掌握数控机床电器电路故障及机械传动故障的诊断、维护、维修能力。
④有较快适应生产岗位需要的能力。
⑤具有团队精神和组织协调能力。
⑥具有吸收新技术和知识的能力。
(3)能力目标
①熟悉数控机床的机械结构、调整方法。
②掌握数控机床安装调试验收的知识、验收机床精度的方法。
③掌握典型数控系统、伺服系统等的软硬件知识,具有对典型数控机床故障进行故障排除的能力。(www.xing528.com)
④熟悉数控机床维修的原则及一般故障的排除方法。
3)与前后课程的联系
(1)与前续课程的联系
前续课程有“公差配合及技术测量技术”“机械制造基础”“液压传动技术”“机床电气控制与PLC应用”等。
(2)与后续课程的联系
为数控机床故障排除与维修实训打好基础。
4)课程内容标准和要求
根据专业课程目标和涵盖的工作任务要求,确定课程内容和要求,说明学生应获得的知识、技能与素质。
教学内容和学时分配见表6.17。
表6.17 教学内容和学时分配表
续表
5)教学团队及教师素质
任课教师至少具有3年以上教学经验,还应具有两年以上企业工作经验,并且掌握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熟悉数控机床常见故障诊断与维修及其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至少有两名副教授、1名数控机床维修、调试的高级技师。
6)课程教学资源
(1)推荐教材
刘江.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与维修[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教学参考书
[1]杨中力.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与维修[M].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6.
[2]张秀玲.数控机床维修技师手册[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3]林岩.数控机床维修100问[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
(3)教学场地、设施
多媒体教室、教计算机仿真平台综合训练、实习生产实践。
7)课程考核方式与标准
(1)课程考核方式
平时理论作业成绩的评定:平时占30%,出勤率占10%,期末综合分析占60%。
实习成绩的评定:平时占40%,期末占60%。
(2)课程考核标准
①课堂提问。
②平时作业、劳动纪律、实习态度。
③阶段测验。
④实习成绩。
⑤期末考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