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连接实验的过程与先驱体法连接单一陶瓷材料基本相同。首先将化学气相渗透法制备的三维四向Cf/SiC复合材料带有SiC层的端面进行连接前预处理:抛光—清洗—烘干。从图中可以看出,Cf/SiC复合材料的外表面经抛光后仍留有一层厚度约为50~100μm的SiC陶瓷层,使Cf/SiC的连接面仍呈现其基体SiC相的特征。连接层厚度为2~3μm左右,位于Cf/SiC复合材料的表面层SiC基体相之间。
由化学气相渗透(CVI)法制得的Cf/SiC复合材料,连接端面存在一定厚度的SiC层。这种端面需要连接的情况在实际应用中也较为常见,因而有一定的实用意义。
连接实验的过程与先驱体法连接单一陶瓷材料基本相同。首先将化学气相渗透法制备的三维四向Cf/SiC复合材料带有SiC层的端面进行连接前预处理:抛光—清洗—烘干。然后将聚硅氮烷均匀地涂抹到试样的连接端面,叠加后放入真空炉中,施加一定的轴向压力。首先于250℃保温60min,使聚硅氮烷完成交联固化,再以3℃/min的速率升温至1100~1400℃,保温120min,然后以同样的速率缓慢冷却。连接完成后再将连好的试样进行1~3次浸渍—裂解增强处理。
实验结果表明,在1100~1400℃范围内,随着连接温度的升高,连接强度先升高后降低;连接过程中施加适当的轴向压力能增加连接层的均匀性和致密度;另外浸渍—裂解增强处理可使连接强度大幅度提高,在连接温度为1250℃、连接压力为10kPa的条件下,经三次浸渍—裂解增强处理的连接件抗剪强度达27.8MPa。(www.xing528.com)
图6-18a所示为试样连接区域的微观形貌(连接温度为1250℃)。从图中可以看出,Cf/SiC复合材料的外表面经抛光后仍留有一层厚度约为50~100μm的SiC陶瓷层,使Cf/SiC的连接面仍呈现其基体SiC相的特征。连接层厚度为2~3μm左右,位于Cf/SiC复合材料的表面层SiC基体相之间。图6-18b所示为试样连接界面区域的放大的微观结构形貌。由图中可以看出,连接层结构较为均匀致密,且与母材的界面结合良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