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纤维增韧陶瓷基复合材料的界面问题

纤维增韧陶瓷基复合材料的界面问题

时间:2023-06-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纤维增强陶瓷基复合材料的界面结合方式,可以分为以下几种:1)机械结合,即摩擦结合。对纤维增强陶瓷基复合材料而言,强结合界面虽然能在基体与纤维之间有效传递载荷,但会导致材料脆性断裂,过弱结合的界面则不能有效传递载荷。

纤维增韧陶瓷基复合材料的界面问题

1.纤维增强陶瓷复合材料的基体和增强体

(1)陶瓷基体 用于纤维增强陶瓷基复合材料的陶瓷基体种类很多,大致可分为三大类:

1)玻璃及玻璃陶瓷基体,主要包括钙铝硅酸盐玻璃、锂铝硅酸盐玻璃、镁铝硅酸盐玻璃、硼硅酸盐及石英玻璃。玻璃陶瓷基体耐高温性能较差,尽管性能最好的纤维增强玻璃陶瓷基复合材料的室温抗弯强度达100MPa,室温断裂韧度达30MPa·m1/2[119],但其较低的高温性能仍限制着它在高温环境中的应用。

2)氧化物陶瓷基体,主要包括氧化铝陶瓷和氧化锆陶瓷。目前主要用的增强纤维为碳纤维,在高温氧化环境下纤维(碳纤维)容易发生热退化和化学退化以及易与氧化物基体发生反应,因此,氧化物陶瓷基复合材料的应用也受到很大的限制。

3)非氧化物陶瓷基体,主要包括碳化物陶瓷和氮化物陶瓷,分别以SiC和Si3N4为代表。非氧化物陶瓷有着更高的强度、硬度、耐磨和耐高温性能等,特别是有着更高的高温强度,再加上高性能纤维的出现。因此它们一般是陶瓷基复合材料的研究重点,也是研究得较为成功的一类纤维增强陶瓷基复合材料。

(2)纤维增强体 用于纤维增强陶瓷基复合材料的增强纤维种类很多,如碳纤维、SiC纤维、Si3N4纤维、BN纤维和Al2O3纤维等,其制备、结构及性能将在本章第二节中详细介绍。

2.复合材料纤维与基体界面的作用[1,10]

纤维增强陶瓷基复合材料界面是指陶瓷基体与纤维间构成彼此结合的能起载荷传递作用的局部微小区域。界面区域虽然很小(约几个纳米到几个微米之间),但它包含基体与纤维在接触区的原始表面、基体和纤维相互作用生成的反应产物或固溶产物、产物与基体和纤维的接触面、纤维表面上的涂层等。在界面区域内各部分的化学成分和相结构非常复杂。众所周知,陶瓷基体和陶瓷纤维都是脆性材料,但是通过对界面进行合理的设计后,陶瓷基复合材料却表现出一定程度的“韧性”,所以说界面是复合材料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复合材料性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主要作用如下:

(1)传递载荷的作用 由于纤维是复合材料中主要的载荷承担者,因此界面必须有足够的结合强度来由基体向纤维传递载荷。

(2)阻断裂纹的作用 当复合材料因承受外载荷而产生裂纹时,裂纹从基体扩展到纤维与基体间的界面,如果界面结合适当,它就能够阻止裂纹继续扩展或通过界面解离作用使裂纹发生偏转。

(3)缓解热残余应力的作用 陶瓷基复合材料是在高温下制备的,由于纤维与基体的热膨胀系数存在差异,当冷却到室温时会产生内应力,因此,界面区应具备缓解热残余应力的作用。(www.xing528.com)

(4)阻止元素扩散的作用 在陶瓷基复合材料制备所经历的高温下,纤维和基体的元素会相互扩散、溶解甚至发生化学反应,导致纤维与基体界面结合过强。因此要求界面区应具有阻止元素扩散和防止发生有害化学反应的作用。

根据复合材料中纤维与基体之间界面应起的作用,对界面区域的要求有:①界面区与纤维和基体之间具有化学和物理相容性;②界面区有高温稳定性;③界面区与纤维和基体要润湿;④界面区必须具有低的抗剪强度;⑤界面区必须有一定的厚度。

3.纤维增强陶瓷基复合材料的界面结合方式[1]

纤维与基体解离、纤维拔出等耗能机制与纤维和基体结合强弱密切相关。纤维增强陶瓷基复合材料的界面结合方式,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1)机械结合,即摩擦结合。它决定于纤维的比表面和粗糙度。同时,复合材料中的内应力,如纤维与基体间热膨胀系数不同而产生的残余热应力,也是形成这种结合的重要原因。

2)化学结合。一般情况下,化学结合导致界面结合很强,并且对纤维造成很大的损伤,因此应尽量避免这种结合。

3)相互扩散结合。纤维与基体间的相互扩散程度主要取决于两者的化学性质,这种相互扩散不仅导致纤维与基体间的较强结合,而且还大幅度降低纤维原有的性能。

4)物理结合。物理结合主要是指范德华力和氢键,这两种结合的结合力较弱。

对纤维增强陶瓷基复合材料而言,强结合界面虽然能在基体与纤维之间有效传递载荷,但会导致材料脆性断裂,过弱结合的界面则不能有效传递载荷。只有适度结合的界面既能有效传递载荷,起到补强作用,又能因界面脱粘或纤维拔出等机制而使复合材料呈韧性断裂模式,起到提高韧性的作用。实验证明,以机械结合和物理结合为主的界面结合的复合材料具有较好的力学性能,因此这两种结合方式是陶瓷基复合材料较为理想的界面结合方式。由于纤维与基体之间的界面结合方式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有非常大的影响,所以要人为控制界面获得理想的界面结合方式,主要通过改变纤维表面的性质、向基体添加特定的元素、纤维的表面涂层等措施来控制界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