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f/C复合材料为基体的三层体系抗氧化陶瓷涂层包括过渡层、氧阻挡层和封填层,与基体相接的过渡层是聚硅氮烷加Si粉的裂解产物,即主要由Si—C—N和SiC微晶及单质Si组成;氧阻挡层是聚硅氮烷加MoSi2粉的裂解产物,即主要由Si—C—N和SiC微晶及MoSi2颗粒组成;封填层是聚硅氮烷加B4C粉的裂解产物,即主要由Si—C—N和SiC微晶及B4C颗粒组成。图3-16所示为Cf/C复合材料三层体系复合陶瓷涂层微观形貌。从图3-16a中可以看出,涂层的各层之间结合紧密,且封填层较为致密。从图3-16b中可以看出,涂层表面均匀,无裂纹和翘起等缺陷。
图3-16 Cf/C复合材料三层体系复合陶瓷涂层微观形貌(SEM)
a)截面 b)表面
2.三层体系抗氧化复合陶瓷涂层的抗氧化性能
图3-17所示为制有三层复合抗氧化涂层的Cf/C复合材料试样在高温(1200℃、1300℃、1400℃和1500℃)空气中氧化2h的氧化失重曲线。从图中可以看出,涂层的抗氧化效果较为理想,1200℃氧化失重率仅有1.81%,当氧化温度达1300℃以上时,氧化失重率小于1%。
(www.xing528.com)
图3-17 Cf/C复合材料三层体系陶瓷涂层抗氧化曲线
3.三层体系抗氧化复合陶瓷涂层抗氧化机理分析
三层体系抗氧化复合陶瓷涂层是在氧阻挡层外面增加了封填层,封填层是由聚硅氮烷裂解生成的Si—C—N和SiC微晶与B4C颗粒组成,由于B4C颗粒在550℃就可以被氧化生成具有流动性的B2O3,对涂层进行有效的封填,因此,在1200℃氧化时,B4C颗粒在短时瞬间即可生成B2O3,形成自愈合的保护层,克服了MoSi2和SiC不能在涂层表面生成连续的有效SiO2保护膜的问题,所以使涂层在1200℃时抗氧化较为理想。高于1300℃氧化时,B4C颗粒在短时瞬间生成B2O3,相对MoSi2和SiC生成SiO2保护膜的时间要短得多,所以在短时间内具有抗氧化作用。当然,随着氧化时间的延长B2O3会逐渐挥发失去抗氧化功能,但这时MoSi2和SiC已生成完整、连续的SiO2保护膜,开始充分发挥抗氧化的作用。所以Cf/C复合材料三层体系抗氧化复合陶瓷涂层结构的设计,一方面,通过B4C颗粒在短时瞬间生成B2O3,能缩短高温氧化初期自愈合保护膜的形成时间,因此提高了高温氧化时的抗氧化性能;另一方面,抗氧化涂层在实际高温环境工作时,势必要经历低温到高温的升温过程,通过B4C颗粒在550℃就可以被氧化生成具有流动性的B2O3,形成自愈合保护层,避免了低温段的氧化失效,因此拓宽了涂层抗氧化的温度范围,即保证了涂层在整个工作温度区间的抗氧化性能。
图3-18所示为Cf/C复合材料抗氧化复合涂层经1300℃氧化2h后的微观形貌。由图3-18a可以看出,氧化后涂层表面与氧化前的相比,因有流动性液体的产生,使涂层表面变得光滑、平整、致密,涂层表面还有由气体(B2O3、CO2、MoO3等)逸出而产生的少量气孔,以及少量的由于热应力引起的微裂纹。由图3-18b可以看出,氧化后的涂层由于流动性液体的填充而更加致密,且与基体仍然结合紧密,没有脱壳的现象。
图3-18 Cf/C复合材料抗氧化复合涂层氧化后微观形貌(SEM)
a)表面 b)截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