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提到戴镣铐的舞蹈,就要提及闻一多先生。笔者于2008年接触到“戴镣铐的舞蹈”,格律作为诗歌创作的框框或规矩,诗歌创作必须在格律这个范围内,即便有无限情怀,也要在格律的限制范围内去传递情感。然而这种对服装的演绎显然没有带上“服装的规律”这一镣铐,所以笔者把她称为“没有戴枷锁的舞者”,或者说是一个狂舞者,很是投入却无章法,可以说是抛开了服装的规律进行服装设计。
提到戴镣铐的舞蹈,就要提及闻一多先生(1899—1946年)。先生少年就才华显现,13岁考入清华大学留美预备学校。17岁开始在《清华周刊》上发表系列读书笔记。1922年7月,他赴美国留学,先后在芝加哥美术学院、珂泉科罗拉多大学和纽约艺术学院进行学习,专攻美术且成绩突出。1925年3月在美国留学期间创作《七子之歌》,就是74年后的1999年澳门回归时大家所熟知的歌词。笔者于2008年接触到“戴镣铐的舞蹈”,格律作为诗歌创作的框框或规矩,诗歌创作必须在格律这个范围内,即便有无限情怀,也要在格律的限制范围内去传递情感。否则,就无法形成传达,也就无法成为诗歌。
这一创作规律同样适用于服装设计中的各个环节,特别是服装设计所对应的“服装的规律”好似诗歌创作中所对应的格律。你可以有天马行空的思绪、有能量巨大的激情以及细腻的情感,但是你必须在“服装的规律”框框内去施展。只有戴上了这个枷锁(服装的规律)起舞,至于如何进行演绎,就看你怎么有效利用服装的规律了。
如图3-6所示,是服装与服饰设计2013届学生的设计作品,该设计的亮点是在纸质领片上绘制出鲜艳的纹样,该同学很文艺也很有想法。然而这种对服装的演绎显然没有带上“服装的规律”这一镣铐,所以笔者把她称为“没有戴枷锁的舞者”,或者说是一个狂舞者,很是投入却无章法,可以说是抛开了服装的规律进行服装设计。(www.xing528.com)
图3-6 没有戴枷锁的舞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