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我国的经济合同法律规范及发展历程

我国的经济合同法律规范及发展历程

时间:2023-06-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我国有关合同的法律规范,主要包含在法规性文件之中。1981年12月13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了我国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合同法》,这是我国建国以来第一次以基本法律的形式对合同关系进行调整。

我国的经济合同法律规范及发展历程

(一)中国的法制

中国古代法律文明最早可追溯至公元前21世纪的夏代,夏商两代的法律主要是习惯法,其中包括刑和礼两部分。至战国时期,中国古代法逐渐完成了由习惯法向成文法的过渡。秦朝建立了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国家之后,中国传统的法律制度与封建社会一起走向成熟与稳固;此后,经历了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各个朝代两千多年漫长的中国封建社会。民国时期,统治者曾经公布过很多宪法及宪法性质的法律文件,20世纪30年代初基本形成了具有大陆法系特点的成文法体系,但是,实际的政治与社会状况与所标榜的“法治”相去甚远。

(二)合同法律

1.《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介绍

(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我国较多地使用“契约”的概念。

(2)1949~1981年。我国有关合同的法律规范,主要包含在法规性文件之中。

(3)1981年12月13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了我国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合同法》,这是我国建国以来第一次以基本法律的形式对合同关系进行调整。

(4)1985年3月21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十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涉外经济合同法》,涉外经济合同较多地考虑了国际交易的惯例,在立法上是进步的。

(5)1987年6月23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技术合同法》,至此,我国合同法形成了三法鼎立之势。(www.xing528.com)

(6)1999年3月15日,第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以下简称《合同法》),该法的颁布,结束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涉外经济合同法》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技术合同法》所形成的三法并立的局面,在完善市场经济的法律体系中迈出了重要一步。

《合同法》与以前的合同法相比,更具有市场品格。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具有6个方面的特点:结构更加合理;规定和表述更加科学;更加体现了对当事人意志的尊重;更加符合我国实际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加强了对债权人利益的保护;进一步完善了合同制度。

2.《联合国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公约》介绍

关于国际货物买卖的法律很多,其中多数都有涉及国际货物买卖的内容。《联合国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公约》涉及合同的成立、国际货物买卖合同的主要条款、违反合同的补救方法和国际结算等方面。

(1)合同的成立。包括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当事人资格的规定、要约与承诺、合同的成立与生效、买卖双方的权利与义务等。

(2)国际货物买卖合同的主要条款。包括货物的品质规格条款、数量条款、包装条款、价格条款、装运条款、保险条款、支付条款、检验条款、不可抗力条款、仲裁条款、法律适用条款等。

(3)违反合同的补救方法。包括卖方违约的补救方法、买方违约的补救方法、先期违约的法律效力、货物所有权的转移、货物风险的转移等。

(4)国际结算。包括结算票据、结算方式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