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标线测定(R)
1)图3-14~图3-20给出了标线测定测点位置示例图,包括标线距表面的距离,通过这些测点可以对接头进行评定。必要时,可以增加标线数量和(或)在其他位置测定。测点位置应在试验报告中说明。
图3-14 钢焊缝标线测定(R)示例
a)单面焊对接焊缝 b)双面焊对接焊缝 c)双面焊部分熔透对接焊缝 d)用于对单道根部焊缝硬化程度的评估 e)角焊缝 f)T形接头 H—标线测定时测点中心距表面或熔合线的距离
图3-15 铝、铜及其合金焊缝标线测定(R)示例
a)单面焊对接焊缝 b)双面焊对接焊缝 c)单面角焊缝 d)双面角焊缝(单道) e)双面角焊缝(单道,肋板不承载) f)单面角焊缝(多道) g)双面角焊缝(多道) h)双面角焊缝(多道,肋板不承载) t1—横板试样的厚度 t2—立板试样的厚度
图3-16 钢(奥氏体钢除外)对接焊缝的测点位置
1—母材 2—热影响区 3—焊缝金属
H—标线测定时测点中心距表面或熔合线的距离 L—在热影响区两个相邻测点中心的距离
图3-17 钢(奥氏体钢除外)角焊缝的测点位置
1—母材 2—焊缝金属 3—热影响区 4—熔合线 5—热影响区靠近母材侧区域 6—热影响区靠近熔合线侧区域 7—第1个检测点位置
H—标线测定时测点中心距表面或熔合线的距离 L—在热影响区两个相邻测点中心的距离
图3-18 钢(奥氏体钢除外)T形接头的测点位置
1—母材 2—热影响区 3—焊缝金属
H—标线测定时测点中心距表面或熔合线的距离 L—在热影响区两个相邻测点中心的距离
图3-19 钢根部单道焊缝评估硬化程度的测点位置
1—母材 2—热影响区 3—焊缝金属(www.xing528.com)
t—试样的厚度
图3-20 钢根部多道焊焊缝评估硬化程度的测点位置
1—母材 2—热影响区 3—焊缝金属
H—标线测定时测点中心距表面或熔合线的距离 L—在热影响区两个相邻测点中心的距离
2)测点的数量和间距应足以确定由于焊接导致的硬化或软化区域。在热影响区两个测点中心之间的距离见表3-30。
表3-30 在热影响区两个测点中心之间的距离
①任何测点中心距已检测点中心的距离L应不小于GB/T 4340.1允许值。
②奥氏体钢除外。
3)在母材上检测时,应有足够的检测点以保证检测的准确;在焊缝金属上检测时,测点间距离的选择应确保对其做出准确评定。
4)热影响区中由于焊接引起硬化的区域应增加两个测点,测点中心与熔合线之间的距离不大于0.5mm。
2.单点测定(E)
1)图3-21给出了测点位置的典型区域。此外,还可根据金相检验确定测点位置。
2)为了防止由测点压痕变形产生的影响,在任何测点中心间的最小距离不得小于最近测点压痕的对角线或直径的平均值的2.5倍。
3)热影响区中由于焊接引起硬化的区域,应至少有一个测点,测点中心与熔合线之间的距离不大于0.5mm。对于单点测定,测定区域应按图3-21所示予以编号。
图3-21 单点测定(E)区域示例
①~④—母材 ⑤~⑩—热影响区 (11)~(14)—焊缝金属
3.接头硬度的测定
按布氏硬度和维氏硬度的测试方法进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