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试验内容和结果表示方法优化方案

试验内容和结果表示方法优化方案

更新时间:2025-01-08 工作计划 版权反馈
【摘要】:洛氏硬度试验应选择在较小的温度变化范围内进行,温度的变化可能会对试验结果有影响,试样和硬度计的温度也可能会影响试验结果。因此,试验人员应该确保试验温度不会影响试验结果。①试验允许范围可延伸至94HRA。如果使用固定装置,应与GB/T 230.2的规定一致。上述调整后的前两次试验结果应舍弃。

1.试验要求

1)试验一般在10~35℃的温度下进行。对于温度要求严格的试验,温度应控制在23℃±5℃。洛氏硬度试验应选择在较小的温度变化范围内进行,温度的变化可能会对试验结果有影响,试样和硬度计的温度也可能会影响试验结果。因此,试验人员应该确保试验温度不会影响试验结果。

978-7-111-60195-1-Chapter03-3.jpg

图3-2 手动洛氏硬度计

2)试验过程中,硬度计应避免受到冲击和振动。

3)每个试样上的试验点数不少于4点,第1点不计。

4)在大量试验前或距前一试验超过24h,以及压头或支承台移动或重新安装后,均应进行检定,上述调整后的第1次试验结果不作为正式数据。

2.试验原理

将压头(金刚石圆锥、硬质合金球)按图3-3分两个步骤压入试样表面,经规定保持时间后,卸除主试验力F1,测量在初试验力F0下的残余压痕深度h。根据h值及常数NS,用下式计算洛氏硬度:

978-7-111-60195-1-Chapter03-4.jpg

式中 N——给定标尺的硬度数,对于A、C、D、N和T标尺,N取100,对于B、E、F、G、H和K标尺,N取130;

h——残余压痕深度,单位为mm;

S——给定标尺的单位,对于A、B、C、D、E、F、G、H和K标尺,S取0.002,对于N和T标尺,S取0.001。

3.洛氏硬度标尺

洛氏硬度标尺见表3-2。

978-7-111-60195-1-Chapter03-5.jpg

图3-3 洛氏硬度试验原理图

1—在初试验力F0下的压入深度 2—由主试验力F1引起的压入深度 3—卸除主试验力F1后弹性回复深度 4—残余压入深度h 5—试样表面 6—测量基准面 7—压头位置

4.洛氏硬度的表示方法

1)A、C和D标尺洛氏硬度用硬度值、符号HR、使用的标尺字母表示,如56HRC表示用C标尺测得的洛氏硬度值为56。

2)B、E、F、G、H和K标尺洛氏硬度用硬度值、符号HR、使用的标尺和球压头代号(硬质合金球为W,钢球压头为S)表示,如62HRBW表示用硬质合金球压头在B标尺上测得的洛氏硬度值为62。

3)N标尺表面洛氏硬度用硬度值、符号HR、试验力数值(总试验力)和使用的标尺表示,如60HR30N表示用总试验力为294.2N的30N标尺测得的表面洛氏硬度值为60。

3-2 洛氏硬度标尺

978-7-111-60195-1-Chapter03-6.jpg

注:如果在产品标准或协议中有规定时,可以使用直径为6.350mm和12.70mm的球压头。

①试验允许范围可延伸至94HRA。

②如果在产品标准或协议中有规定时,试验允许范围可延伸至10HRBW。

③如果压痕具有合适的尺寸,试验允许范围可延伸至10HRC。

④使用硬质合金球压头的标尺,硬度符号后面加W;使用钢球压头的标尺,硬度符号后面加S。

4)T标尺表面洛氏硬度用硬度值、符号HR、试验力数值(总试验力)、使用的标尺和压头代号表示,如35HR30TW表示用硬质合金球压头在总试验力为294.2N的30T标尺测得的表面洛氏硬度值为35。

5.试验程序

1)试样应平稳地放在刚性支承物上,并使压头轴线与试样表面垂直,避免试样产生位移。如果使用固定装置,应与GB/T 230.2的规定一致。在大量试验前或距上次试验超过24h,以及移动和更换压头或载物台之后,应确定硬度计的压头和载物台安装正确。上述调整后的前两次试验结果应舍弃。应对圆柱形试样做适当支承,例如放置在洛氏硬度值不低于60HRC的带有V形槽的试样台上。尤其应注意,保证压头、试样、V形槽与硬度计支座中心对中。

2)使压头与试样表面接触,无冲击和振动地施加初试验力F0,初试验力保持时间不应超过3s。对于电子控制的硬度计,施加初试验力的时间(ta)的1/2和初试验力保持时间(tpm)之和满足下式:

978-7-111-60195-1-Chapter03-7.jpg

式中 tp——初试验力施加总时间,单位为s;

ta——初试验力施加时间,单位为s;

tpm——初试验力保持时间,单位为s。

3)无冲击和振动地将测量装置调整至基准位置,从初试验力F0施加至总试验力F的时间应不小于1s且不大于8s。一般情况下,对于硬度约为60HRC的试样,从F0F的时间为2~3s。对于硬度约为78HR30N的试样,建议加力时间为1~1.5s。

4)总试验力F保持时间为4s±2s,然后卸除主试验力F1,保持初试验力F0,经短时间稳定后,进行读数。对于压头持续压入而呈现过度塑性流变(压痕蠕变)的试样,应保持施加全部试验力。当产品标准中另有规定时,施加全部试验力的时间可以超过6s。在这种情况下,实际施加试验力的时间应在试验结果中注明(例如:65HRFW,10s)。

5)洛氏硬度值用公式洛氏硬度=978-7-111-60195-1-Chapter03-8.jpg由残余压痕深度h计算出,通常从测量装置中直接读数。(www.xing528.com)

6)两相邻压痕中心之间的距离至少应为压痕直径的4倍,并且不应小于2mm;任一压痕中心距试样边缘的距离至少应为压痕直径的2.5倍,并且应不小于1mm。

6.洛氏硬度的修正

1)在凸圆柱面上试验时,用金刚石圆锥压头试验(A、C和D标尺)的洛氏硬度修正值见表3-3,用1.5875mm球压头试验(B、F和G标尺)的洛氏硬度修正值见表3-4,表面洛氏硬度试验(N标尺)洛氏硬度修正值见表3-5,表面洛氏硬度试验(T标尺)洛氏硬度修正值见表3-6。

3-3 用金刚石圆锥压头试验(A、C和D标尺)的洛氏硬度修正值

978-7-111-60195-1-Chapter03-9.jpg

注:大于3HRA、3HRC和3HRD的修正值太大,不在表中规定。

3-41.5875mm球压头试验(B、F和G标尺)的洛氏硬度修正值

978-7-111-60195-1-Chapter03-10.jpg

注:大于5HRB、5HRF和5HRG的修正值太大,不在表中规定。

3-5 表面洛氏硬度试验(N标尺)洛氏硬度修正值

978-7-111-60195-1-Chapter03-11.jpg

注:1.修正值仅为近似值,代表从表中给出曲面上实测平均值,精确至0.5个表面洛氏硬度单位。

2.圆柱面的试验结果受主轴及V形试台与压头同轴度、试样表面粗糙度及圆柱面平直度综合影响。

3.对表中其他半径的修正值,可用线性内插法求得。

4.括号中的修正值,经协商后方可使用。

3-6 表面洛氏硬度试验(T标尺)洛氏硬度修正值

978-7-111-60195-1-Chapter03-12.jpg

注:1.修正值仅为近似值,代表从表中给出曲面上实测平均值,精确至0.5个表面洛氏硬度单位。

2.圆柱面的试验结果受主轴及V形试台与压头同轴度、试样表面粗糙度及圆柱面平直度综合影响。

3.对表中其他半径的修正值,可用线性内插法求得。

4.括号中的修正值,经协商后方可使用。

2)在凸球面上试验的洛氏硬度修正

在凸球面上试验的洛氏硬度修正值按下式计算:

978-7-111-60195-1-Chapter03-13.jpg

式中 ΔH——洛氏硬度修正值;

H——洛氏硬度值;

d——球直径,单位为mm。

在凸球面上试验的洛氏硬度修正值见表3-7。

3-7 在凸球面上试验的洛氏硬度修正值

978-7-111-60195-1-Chapter03-14.jpg

7.薄产品HR30Tm和HR15Tm试验规范

该试验与GB/T 230.1中规定的HR30T或HR15T试验条件相似,但经协议允许在试样背面出现变形痕迹(这在HRT试验中不允许)。

该试验可用于厚度小于0.6mm至产品标准中给出的最小厚度的产品。可对硬度在80HR30T(相当于90HR15T)以下的薄件进行试验。产品标准规定HR30Tm或HR15Tm硬度时,可按此方法试验。

除应满足常规洛氏试验要求外,还应满足以下要求:

(1)试样支座 试样支座应使用直径为4.5mm的金刚石平板。支座面应与压头轴线垂直,支座轴线应与主轴同轴,并能稳固精确地安装于硬度计试样台上。

(2)试样制备 如果有必要减薄试样,要对试样上下两面进行加工,加工中应避免如发热或冷变形等对金属基体性能的影响。基体金属不应薄于最小允许厚度。

(3)压痕距离 如果无其他规定,两相邻压痕中心间距离或任一压痕中心距试样边缘距离不小于5mm。

8.试验结果数值的修约

按GB/T 8170进行修约,修约至0.5HR。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