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4-2 SNR=10 dB时算法的跟踪情况对比
实验1 不同信噪比下算法的收敛性能和跟踪情况。参数设置情况为:PS=1,PR=1,μ=0.01,ρRZA=3×10-4,ε'RZA=0.3,SNR=10 d B/20 d B。信道的初始稀疏度设置为1,迭代400次后,信道冲激响应中非零系数的位置与大小皆发生跳变,信道的稀疏度变为4。算法独立运行100次,蒙特卡洛运行次数为1 000,信道估计的平均偏差曲线如图4-2和图4-3所示,其中,图4-2的信噪比环境为10 d B,图4-3的信噪比环境为20 dB。
图4-3 SNR=20 dB时不同稀疏度的仿真性能对比
由图4-2和图4-3可知,在算法迭代的初始阶段,三种算法的性能较接近,RZA-LMS算法的收敛速度最快且稳态误差最小,ZA-LMS次之,LMS算法速度最慢、稳态误差最大。当信道状况发生改变,也就是系统的稀疏度由1变为4时,RZA-LMS和ZA-LMS算法很快能检测到系统的变化并根据新的稀疏度进行信道估计。由仿真结果可知,系统的稀疏程度越高,稀疏度感知算法的估计性能越好,稳态误差就越小;稀疏程度降低,标准LMS算法的稳态误差仅有细微变化,稀疏LMS算法的稳态误差增大,估计性能虽有所降低但是仍不低于标准LMS算法。实验1中各算法的稳态平均偏差数据如表4-1所示。
表4-1 实验1中各算法的稳态平均偏差
注:d为系统稀疏度。
对比图4-2和图4-3,并结合表4-1中的数据可知,图4-2的数据对应表4-1中SNR=10 dB栏,20 dB栏对应于图4-3的稳态平均偏差,随着系统信噪比的提高,各算法的估计性能都有所改善,RZA-LMS算法的改善幅度最大。由信噪比表达式SNR=10log(PS/PN),在训练信号的功率PS不变的情况下,当增加SNR时,噪声信号功率PN就会随之减小,算法的估计性能得到改善,稳态误差降低。(www.xing528.com)
实验2 加权零吸引算子ε'RZA的取值分析。本实验中的参数分别设置为:ε'RZA=0.3/0.1,SNR=10 d B,μ=0.012。当改变ε'RZA值时,RZA-LMS算法的估计性能随之改变,仿真结果如图4-4和图4-5所示,相应的稳态平均偏差数据如表4-2所示,其中,ε'RZA=0.3时的仿真结果对应于图4-4中各算法的稳态偏差值,ε'RZA=0.1时的数值是图4-5中各算法的稳态偏差值。
图4-4 ε'RZA=0.3时不同稀疏度的仿真性能对比
图4-5 ε'RZA=0.1时不同稀疏度的仿真性能对比
对比图4-4和图4-5可知,ε'RZA=0时,RZA-LMS算法的信道估计性能较好,对于稀疏信道,加权零吸引算法能有效挖掘幅度接近于ε'RZA的抽头系数,将幅度小于ε'RZA的抽头系数趋于0。当ε'RZA取值很小时,该算子控制模型式(4-11)更接近于l0范数,当|hi(n)|≫ε'RZA时,收缩能力会减弱。因此,适当选取ε'RZA的值将有助于减小RZA-LMS算法的稳态误差。
表4-2 实验2中各算法的稳态平均偏差
注:d为系统稀疏度。
另外,对比表4-1和表4-2的稳态偏差数据,在ε'RZA=0.3时,与实验1相比,实验2仅μ值增大,其余仿真参数未变,表4-2中的结果均大于表4-1中的数值,当增大梯度下降步长时,系统的收敛速度加快,系统误差能快速达到稳态,但稳态误差将会增大;当减小梯度下降步长时,系统的稳态误差将会降低,但系统的收敛速度变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