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深度解读:烧红玛瑙与染色玛瑙的区别和特点

深度解读:烧红玛瑙与染色玛瑙的区别和特点

时间:2023-06-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前者是指天然含铁的玛瑙经加热处理后形成的红玛瑙,又称“烧红玛瑙”,其中包括鲜红色、橙红色。与南红最为相似的自然是南红的近亲——烧红玛瑙和染色玛瑙。从质感上,由于烧红玛瑙是利用一些浅色玛瑙来加工,这类不同产地的玛瑙,没有南红玛瑙的特有胶感,即油脂感。

深度解读:烧红玛瑙与染色玛瑙的区别和特点

玛瑙有东红玛瑙和西红玛瑙之分。前者是指天然含铁的玛瑙经加热处理后形成的红玛瑙,又称“烧红玛瑙”,其中包括鲜红色、橙红色。东红玛瑙一名,因早年这种玛瑙来自日本,故而得名。后者是指天然的红色玛瑙,其中有暗红色者,也有艳红色者,中国古代出土的玛瑙均属西红玛瑙。这种玛瑙多来自西方,故而得名。简单一点说,东红玛瑙的红色是烧色优化而来的,而西红玛瑙颜色是天然的。

与南红最为相似的自然是南红的近亲——烧红玛瑙和染色玛瑙。人工烧色的原理就是玛瑙成分中含有少量显色离子,若只含有Fe3+离子,玛瑙就会呈现天然红色,若只含有Fe2+离子就会呈现灰暗色。自然界中绝大多数玛瑙都同时含有Fe3+和Fe2+两种离子,在氧化性气氛下,通过简单加热方式就会让Fe2+氧化成Fe3+,从而让灰色玛瑙转换为红色玛瑙。

●烧红玛瑙手镯
玛瑙缠丝纹清楚。

●颜色不均匀的烧红玛瑙手镯

烧红玛瑙,从感官上和南红玛瑙有明显区别。烧色的红颜色总体来说不那么自然,红色色闷偏暗,缺乏清亮感觉,红有浮于表面的感觉,无法达到纯正艳丽的红色。从质感上,由于烧红玛瑙是利用一些浅色玛瑙来加工,这类不同产地的玛瑙,没有南红玛瑙的特有胶感,即油脂感。烧红玛瑙通常通透度较高,玻璃光泽强,和温润特性的南红有着本质不同。

●颜色均匀浓郁的烧红玛瑙手镯

放大观察,加工后的烧红玛瑙颜色特征,与天然红玛瑙的颜色特征截然不同。烧红改色的红玛瑙在放大镜下观察,其红色区域见不到天然的红色点状物,而是呈现面状特征,且经常可以发现在红色区域出现很多小裂隙,这些小裂隙肉眼很难观察到,裂隙形态上呈弧状,这是在玛瑙加热过程中同期形成的,是二氧化硅凝胶收缩膨胀的结果,业内也叫火劫纹。(www.xing528.com)

结合很多老南红玛瑙的表面经常存在大量的风化纹的现象,而且风化纹形态上以弧形多见为特点,很可能也是温度环境变化,造成南红玛瑙内部脱水从而表面会逐渐出现风化纹。南红长时间暴露于地表或佩戴,自然会受阳光热源温度变化的影响,这点与烧红玛瑙受热而形成的裂隙成因虽然不同,但基本的影响因素是相同的。此外,焙烧过的玛瑙颜色相对均一,色带的边缘多呈渐变关系,没有天然红玛瑙的条带那样分明、清晰。

而南红的颜色不同,在红色颜色聚集处,透光放大观察,红色颜色部分是由极细小的红色点状物构成,而且外观颜色越浓,红色点状物聚集越密集,一些红色浓度不高的,透明度好的南红品种,肉眼即可分辨红色的点状物。几乎所有的天然红玛瑙的基本颜色结构特征都是一样的。

●颜色均匀的烧红玛瑙手镯

笔者认为,南红颜色的形成和浓艳程度可能与二氧化硅凝胶在沉积结晶中的过程相关。南红玛瑙属基性火山岩后期热液矿床,是基性火山岩喷发结束后的残余热水溶液交代早期喷发的基性岩,从中析出了二氧化硅和三价铁,随后热液在基性火山岩的气孔和空洞中或者裂隙空间中沉淀,形成了具环带构造的玛瑙。二氧化硅在热液中作为分散质具有巨大的表面积,在胶体凝胶过程中,吸附了热液中的铁元素,热液中的铁质越多,吸附越多,从而红色范围越大,这符合胶体分散质的一般规律。红色点状物就是吸附作用存在的形象展示。热液中的铁元素的浓度、热液的温度、压力、储存热液的空间大小、形态,以及周围地质环境的变化会对热液的凝胶沉淀带来影响,从而有了南红颜色结构质地的差异。

近年,已经有人以普通浅色红玛瑙采取优化的方式二次烧红,据说有些浅色微红色调的巴西玛瑙有这种处理,而这种优化处理的南红并不多见,结合上述烧红玛瑙的颜色结构鉴别应该可以区别开来。

人工染色,是对于那些含铁元素不高的玛瑙,为了获取红色外表,一般会浸泡在硝酸二铁溶液或氧化一铁溶液内一个月,之后再用硝酸钠溶液浸泡两周,然后加热酸化处理,可以使其变成红色。染色玛瑙相对比较容易区分,可以通过放大观察色素的沉积特点分别。能看到颜色沿晶体间空隙渗透的网状颜色分布,玻璃感强,也无南红特有的脂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