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宛艺
摘要:2016年被称为“知识付费元年”,伴随着知识经济的踏浪而来,“演讲”形式兴起。财经作家吴晓波、得到App创始人罗振宇、企业家王石都抓住机遇、摸准时代脉搏,精确选择了“跨年夜”这一特殊时刻进行演讲。演讲成为时代新趋势。截至2019年元旦,罗振宇跨年演讲晚会《时间的朋友》已经成功举办了四场。其在内容上愈加垂直细分,圈层化显著;生产模式上依旧以PGC为主导,但逐渐加入了UGC;形式依旧保持简洁,表达方式深入浅出;以“信用飞轮”驱动运营变现等趋势。这一类以知识生产、知识服务为主的演讲类节目为何会在“信息免费”的时代产生?未来前景又将如何?本文以《时间的朋友》为例,探究其当下的发展特征和未来的行业趋势。
关键词:《时间的朋友》;TED演讲;垂直细分;特征趋势
2018年12月31日晚,得到App创始人罗振宇在深圳春茧体育馆完成了他的第四场《时间的朋友》跨年演讲,主题为“小趋势”。这也是他的倒数第17场演讲,他曾宣称要连续20年举办跨年演讲。
跨年演讲刚刚兴起的2015年,仿佛一个时间节点,此后的每年年末,知识生产者们都会不约而同地打造一场年终演讲,用“思想春晚”回望即将告别的跌宕一年,展望新年,与时间对话,与自己对话。
伴随着知识经济的浪潮滚滚到来,“演讲”这一形式顺势而起。国内知名财经作家吴晓波,《罗辑思维》主讲人、得到App创始人罗振宇,企业家王石等人都抓住机遇踏浪而来。他们摸准了时代脉搏,精确选择了“跨年夜”这一特殊时刻:都市人群的海量碎片化时间、社会“优胜劣汰”竞争后求知进步的情绪,以及急于总结、期待展望的仪式感,都在这一刻被放大提亮。跨年演讲一时间成为新趋势。除了跨年演讲,一席、LIFE+演讲、造就Talk等演讲类节目如雨后春笋,应运而生。
演讲类内容的涌现离不开三类因素的驱动:第一是互联网的兴起,第二是自我表达意愿的提升,第三是各种社会问题涌现背后人们急于求知的焦虑。
第一个因素是技术赋能让世界呈现在人们眼前。随着互联网技术这一核心驱动力的发展,特别是5G商用的持续推进,高清、AR、VR技术创新“加持”,视频不再只是一个泛娱乐化工具,它能够更好地还原、构建场景,赋予事物新的表达意义。演讲者的舞台变得无限宽广。
第二个因素是大众自我表达意愿的提升。随着微信的发展,人人都成了自媒体人,写作门槛进一步降低,公民的政治参与度随之提高,就某一社会议题或现场进行评论和自我表达成为一种常态。除了写微信公众号这种交流方式,直接面对面地同他人交流思想和感受是更有效、即时的手段。
第三个因素是各种社会问题不断涌现,人们的焦虑感提升。近十年来,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不断深入,中国正处于大转型时代,经济增速不断加快,科学技术成为第一生产力,民主政治建设继续加强,我国综合国力持续壮大,社会结构不断分化重组,社会思想也空前活跃。当利益主体趋于多元化、复杂化时,社会阶层彼此割裂,思想的交锋、利益的角逐、价值观的博弈在所难免。社会焦虑与日俱增,其来自飞速发展下人们对日新月异的环境的陌生感,也来自传统价值参照系的丧失,大众逐渐开始感到无所适从。
伴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传播方式的改变,原本畅通无阻的自上而下的一元信息传播模式被打破。信息主体更加多元化,纷繁复杂的思潮和观念借此机会进入公共舆论场,不同的声音都可以通过网络渠道来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传统的话语霸权被解构。一时间,各种观点、情感、态度百家争鸣,而社会转型期的种种问题和公众的不适应感也借由这个契机显露出来。在大时代背景下,人们无处安放的焦虑被罗振宇敏锐地捕捉到了,他借助跨年演讲的形式在某种程度上对它进行安抚和疏导,并从中发现一种商业变现的新模式。
跨年演讲《时间的朋友》由得到App出品,得到App创始人罗振宇主讲。它在每年的12月31日晚举办,历时4小时,陪伴观众共同迈入新的一年。自2015年诞生以来,《时间的朋友》的标语就是“首创‘知识跨年’新范式”,并逐渐形成了“跨年演讲”这一原创文化产品类型。
这一形式的出现不仅让年末岁终的荧屏更加丰富,为观众跨年带来更多元的选择,而且在“跨年”这个总结过去、展望未来的时间节点上,为现代生活中急于获取知识、缓解压力的观众带来符合时代前进方向的知识增量,启发关注跨年演讲的人们去思考过去一年社会经济发展和个人命运的重要议题,推动“得到”所提倡的“为适应社会发展而终身学习”的理念在大众中扩散。罗振宇曾表示,他要连续举办20年跨年演讲,并在2015年售卖第一场门票时,就卖出了100张20场的连票。
每年的最后一天,罗振宇都会一身笔挺西装地如约现身,在一个大型场馆的舞台中央,和掌声、欢呼、到场的观众一起,在他4小时的演讲中走向新的一年。在演讲中,罗振宇总结分享对于过去一年的社会现象和发展趋势的分析,以及他个人的学习心得,为观众提供洞察大环境走向、进行个人发展的机会。
2015年《时间的朋友》在北京水立方举办,4000人到场,当时仅优酷进行了直播。当时现场的观众对这一形式尚且存疑:我们跨年时真的需要一场演讲吗?2016年《时间的朋友》在深圳春茧体育馆进行,8000人到场,优酷和深圳卫视进行了全程直播。大家逐渐意识到:跨年演讲,或许会成为一个成功的内容产品。2017年,《时间的朋友》在上海梅赛德斯奔驰文化中心举行,10000人到场。彼时这一创新路径已被广泛接受,“得到”开始琢磨:跨年演讲能否服务于更多的人?2018年,《时间的朋友》在深圳春茧体育馆举办,有将近8000名观众,主题在关注了几年的“大趋势”后转变为关注“小趋势”。来自第三方机构CSM的数据显示,这场演讲收视率0.403%,52城同时段排名第五。[1]“得到”的雄心显而易见,罗振宇和他的团队正试图将跨年演讲定义为一个“公共符号”,使其成为这个社会中一部分人跨年的“小趋势”。
跨年演讲在形式上表现为“主讲人 + 大屏PPT”的 TED 演讲模式,采用简约化的视觉表达。演讲采用的是类似苹果发布会模式的高清超大屏,效果震撼,精美的 PPT 以“人脸 + 金句”作为最常见的页面排版方式,在巨屏之下简单粗暴又简洁无比,还自带趣味性,与之相伴的人物言论精华——选取的概括性焦点词语则恰到好处、言简意赅、冲击力强,加上热场的快闪式动画,巨大的描述事件的文字伴着铿锵的鼓点,猛然出现又突然消失,给观众带来“燃”“爆”的感受。一眼望去“高大上”的现场 PPT 截图,传遍微博和朋友圈,也成为网络写手的素材,在隐形中变成二次传播的“刷屏”弹药,引发传播爆点。
罗振宇说,他觉得不需要复杂的包装与视听形式,人格本身的锋利度就可以撑起一个爆款节目。所以从第一期《罗辑思维》开始,他就抛弃了之前熟悉的电视美学套路,做到了极简:没有片头、片花、主持人介绍、开场白、话筒……[2]直到现在,他用“干货”撑起了整整4小时的演讲。
在分发途径上,2018年《时间的朋友》进行了创新,不仅有优酷和深圳卫视的同步直播,还首次尝试在得到App里提供图文直播——从倒计时24小时开始,以小时为单位提供“军情报”,效果意外得好。
目前,互联网在内容上叠加的放大作用让罗振宇的“跨年演讲”开始逐渐拥有“好莱坞效应”,影响力与日俱增。越来越多像王石这样的政治经济名人愿意出现在跨年演讲的舞台上,发表自己的主张;而他们的出现也让跨年演讲更具令人信服的力量,成为一代人的IP。
从举办之初,罗振宇的跨年演讲内容就大多垂直于“经济发展”这一中心问题,从宏观到微观、从社会到家庭、从单位到个人,回答商业领域的大事件、小趋势。
第一场知识跨年中,罗振宇盘点了2015年的商业热点:互联网恐慌、资本寒冬、“妖股”、O2O大战、IP、互联网公司发展等;2016年,《时间的朋友》从时间的维度盘点过去一年的商业事件、社会现象,展望未来的商业趋势,试图通过预测把握中国这一轮创业创新的大潮机会,推动创业者群体的良性互动。2017年的演讲主题为“中国式机会”,罗振宇以“一秒到千年”为时间线索,通过“动车组脑洞”“枢纽脑洞”等六大脑洞,回答了六个问题,回应了六种焦虑,在六个脑洞中得出了六种“中国式机会”。
2018年末的《时间的朋友》跨年演讲切口更小,不同于以往关注影响中国乃至世界的“大趋势”,而是把目光聚焦于那些1%的人已经强烈感受到的“小趋势”——在我们大多数人的视野之外,小部分人正在凝结成的共识、正在采取的行动方式、正在进入的生活处境,就是“小趋势”(这一概念来自未来学家马克·佩恩),其圈层化属性更加显著。
互联网思维下,《时间的朋友》作为一个产品,只是流量的入口,而它在内容上的垂直细分、圈层化趋势,才是罗振宇的商业模式。短短4个小时的演讲,很难囊括一整年的方方面面,因而罗振宇选择针对主要目标受众,进行知识内容的垂直细分。他选择的“目标受众”并不是当晚去听演讲的所有观众,而是那些有可能被演讲点燃后,将情感共鸣转化为消费行为,主动购买“得到”知识付费商品的观众。从他们的用户画像中可以归纳出这些特征:年龄20岁至40岁之间,渴望成功、时常焦虑、对现实生活不满意、积极进取、关注经济、愿意花钱投资自己、喜欢尝试并接受新事物。
罗振宇要想收获更多的流量和用户,从认知到态度到行动,再到内容消费,就必须聚焦目标人群,细分受众,为受众提供分众化、垂直化的稀缺优质内容。他的整整4个小时的演讲内容,基本是围绕着他的用户画像在聚焦,一步步、一点一滴地点燃你、说服你、鼓励你去下载得到App并购买其产品。这种圈层化的知识付费产品的用户黏性往往会非常强。跨年演讲赋予他们极强的身份认同,使其能够产生对特定文化的认同、对自我的认同以及对圈子内其他人的认同。因此,罗振宇在今年的跨年演讲中提及“小趋势”时也说:“在今天世界的发展速度里,真正值得关注的是一小部分人新近涌现的共识,他们才是我们理解这个世界至关重要的变量。”
罗振宇团队曾介绍,跨年演讲的内容不是一蹴而就的,“筹备往往历时三个月,上一年跨年演讲结束的当周,就拉出了本届工作群组。在接下来的一年中,看到任何与跨年有关的元素,就丢到群组里备份和讨论,避免遗忘”[3]。当“靶子仓库”里已经积累了相当多可以筛选和讨论的素材时,他们会根据不同用户的信息需求,“有意瞄准,无意击中”,用专业化和垂直化内容打动目标用户。
《时间的朋友》不只是罗振宇一个人的舞台。在跨年演讲的宣传推送中,曾多次出现过他背后的超豪华的内容策划团队,这个团队一直在专业化方向上发力。
这个由行业顶端人才组成的团队有着多元的思维模型:商业观察家梁宁,被称为“互联网故事采集机”,代表了互联网创业圈的视角;得到App、罗辑思维联合创始人兼CEO脱不花少年得志,人生履历堪称传奇,代表了互联网江湖;中信书店总编辑方希,代表传统知识分子的知识偏好和主流口径;得到App总编室负责人宣宣,代表科学主义分子和前公务员视角;得到App总编辑李翔,“行走的名人名言”、最受企业家信任的采访者,代表文艺青年和猫界;得到大学教务长蔡钰,从文多年的理科生、脑洞80后,代表一切恶趣味。[4]他们会进行完全封闭的15天的打磨,每天集体讨论和磨稿的时间不短于12小时。
与此同时,场外还有知名网络写手和菜头、“少年得到”董事长张泉灵和“得到”作者贾行家,他们保持着外部的视角,带着完全的陌生感对每版稿子进行审读、反馈。
这个跨年演讲团队主动启动多元思维模型的交叉验证功能,持续进行专业化优质内容生产。
同时,他们也在进一步考虑为用户创造深度的参与感,利用众多的UGC素材和新的互联网方式把用户组织起来,使之形成新的生产力,最终让观众加入内容生产。
因为罗振宇连续4小时的跨年演讲中,每隔30分钟会有两分半的休息时间,在2018—2019年的跨年演讲中,他们首次利用休息时间在大会现场播放了由观众主讲的6部《我的2018跨年演讲》短片,让关注跨年演讲的观众也加入“演讲”中来,与罗振宇同步表达个体2018年的收获与感受。
这6部短片不仅仅承担了4小时高密度信息轰炸后,缓解观众疲劳、转移观众注意力、释放观众情绪的角色,更重要的是呈现了“平凡的普通人”在上一年中认真生活、积极进取的状态。
像“得到”这样的专业机构想要深耕垂直领域,必然要汲取UGC力量,加入UGC的视角,来进一步丰富演讲内容、完善演讲形式。
技术赋能背景下,越来越多酷炫的演讲场景进入大众的视野,京东的“人形舞台”、吴声的360度环屏舞台、《星空演讲》的简洁场景风格等,令人目不暇接。相比较下,《时间的朋友》“一个主讲人+一块大屏 PPT” 的模式着实太简单了。但正是这种最简单的形式,最适合罗振宇的演讲主题。深蓝屏幕上的白色大字简洁醒目,成为整个场景中的主体,信息显著,突出知识,也与其他跨年晚会的五光十色布景有了明显的差异。
罗振宇团队曾说,好的演讲形式能够触动人的感官,当我们的感官被调动时,我们的头脑就会开始工作。
不仅视觉场景简单明了,罗振宇的表达方式也很通透,他能将深奥的商业发展趋势以深入浅出的方式讲述。因为他的跨年演讲“不要讲伟大时代的伟大趋势,只想讲讲大时代里小人物抓得住的小趋势,这才是‘普通人’的未来”[5]。
在互联网时代,在世俗社会的现代化转型过程中,“祛魅”成了一种新常态。跨年演讲这一类节目,或者说是“产品”的内容生产突破了原有科学和知识的边界,消解了知识原有的神秘性、神圣性、魅惑力,对其中的经典内涵进行了重组。知识不再是一种权力,转而成为一种服务的方式。罗振宇曾在《十三邀》中讲述他所认知的“知识付费”:“我们做知识服务的人和捏脚的、画指甲的、餐馆端盘子的没有什么区别,都属于服务业,这是一个新分工。这个分工不是任何人赋权的,而是市场养的。”[6]
跨年演讲弱化了“知识”和“文化”这一特定类型的内容边界,看准了人们碎片化空余时间的商业价值,使得学习碎片化的知识成为新风尚。罗振宇的跨年演讲不但为跨年带来了一个“新仪式”,其对过去一年的深度思考、对未来的真实期望,以及用平实的风趣表达代入生活化的场景,为观众打开了一个个看问题的角度。为了使4小时的内容不显得枯燥,有大量段子穿插其中,罗振宇将大量的深奥的词语重新定义,成为观众抓得住的“小趋势”,以至于听演讲者会有“我又学到了新东西”的感觉。罗振宇的跨年演讲使用大量的正能量内容带动现场的气氛,激发观众情感的共鸣,将枯燥繁杂的知识有趣地传递出去,并让受众有轻松愉悦的体验。
罗振宇深谙网络时代“内容可截取、独立成意”之道。演讲中穿插运用的简短却有力的金句、段子、包袱,力图打破观众现有的认知屏障和信息茧房,在互联网上掀起新一波讨论高潮,进一步达到宣传目标。“跨年演讲”已从一档节目、一个产品转化为一种符号、一个IP。
《2019年中国知识付费市场分析报告》数据显示,63.6%的受访知识付费用户使用知识付费产品的目的是获取专业知识,50.3%的受访知识付费用户是出于兴趣爱好而使用知识付费产品。目前知识付费用户的消费逐渐趋于理性,用户更愿意为实用且高质量的内容付费。[7]
在知识海量且可轻易获得的互联网时代,只有“实用”和“高质量”的知识才能让早已习惯于“免费”的用户买单。所以口碑和信用成为个中关键。罗振宇曾在采访中表示,“从罗辑思维开始,我依赖于视频自媒体,用每日准时发布的60秒音频一点点赢得了信用,后来用电商社群的实验成功证明信用是可变现的。此后,我推出跨年演讲,立志将此后20年都打造为信用资产变现的过程”。这是他的“信用”:坚持20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2016 年初,16岁的《超级访问》和 11岁的《康熙来了》 结束录制,不再播出。虽然这两档谈话类电视“常青树” 节目已停播,但是罗振宇已经早早地在2015年便售出了100张跨年演讲的“20年连票”。
跨年演讲中,他也提到了信用飞轮:240万用户将“得到”的内容转发了3500万次,用户的判断为“得到”的内容背书,用户用信用推动了罗振宇和“得到”的信用。跨年演讲的变现看似来自价格几乎等同于一场晚会、演唱会的门票,来自vivo的广告赞助,但实际上,罗振宇希望借助跨年演讲,进一步打造“得到”这个拥有知识、拥有眼界的品牌,将更多线下的观众转化为线上“得到”的忠实粉丝,将线上“得到”的忠实粉丝转化为下一届跨年演讲的台下观众,实现线上线下的持续循环转化,支撑起“得到”IP二十年的雄心。
4个小时的跨年演讲,确实可以称得上是“时间的朋友”,能够让现代人可以利用碎片化的时间快速获取一整年的行业知识和趋势。但是《时间的朋友》面临的最大质疑,正是来自其最大的优势:这种知识获取方式是不是会使信息变得零散?在人们习惯了这种碎片化阅读之后,其深度思考能力会不会降低呢?
政治学学者施展认为,即使没有罗振宇的平台,那些碎片化的时间也在被我们浪费。同时,他表示,罗振宇所推广的内容是否可以被称为“碎片式知识”仍待商榷。并不是说上完一堂45分钟的课获得的知识才是完整的,上一堂15分钟的课获得的知识就是碎片的。倘若15分钟内可以系统地、清楚明了地讲述一个现象,那也称得上“完整”。在他看来,罗振宇确实是一个聪明的商人,他的成功,“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一种值得严肃对待的现象,我们得在一个更大的时代背景下来看这个现象,要让罗胖(罗振宇)的归罗胖,让时代的归时代”[8]。
大环境下碎片化知识的获取不可避免,罗振宇抓住了这些碎片化时间越来越高的商业价值,结合都市人的困惑、迷茫和焦虑,试图以知识的方式给他们以抚慰。
在跨年演讲的未来发展趋势中,观众间的社交关系将被进一步放大,演讲场域演进为一个促进社交互动的平台。倘若“受众”这一能动元素实现自发群分,借助演讲晚会这个交往平台,使基于人与人之间强大的“信任 + 传播”的连接力形成,那么无疑可以塑造出更加多元的社会交往模式,为跨年演讲创造更大的商业价值。
早在之前的TED演讲中,其社交属性就一直被强化。最低一档门票1万美元一张,大会的高门槛意味着这也是结交知名人士的场所。与会者胸牌上清楚地写着姓名、职位和公司,方便他们与演讲者攀谈时快速提供身份信息,建立弱连接关系。同时,不同主题的晚宴也将小圈子分成了更多更小的圈子。TED 甚至准备了一个专门的应用——TED Connect。注册的用户可以在里面看到演讲者和与会者信息,还可以给他们发信息。这大致就是仅限 TED 与会者使用的LinkedIn。(www.xing528.com)
在未来的跨年演讲中,用户社群有待建立,以便利用社群间的社交关系增加用户的黏性。喻国明(2007)曾提出,Web 2.0时代的传播模式是“可以全方位参与互动”,因而这个属于用户的媒介以极大的自主性满足了用户“个性化和社会化”的需求。[9]跨年演讲内容上的垂直细分、“小趋势”的有意瞄准都体现出“个性化”的定位,这是个体自我建构的过程。
与此同时,通过一场演讲晚会构建起一个社交网络,可以使观众在网络中进行知识的共享、情感的交流,最终对这一“演讲”符号产生共同的情感共振和认同。在这个过程中,跨年演讲不仅可以满足用户多场景、多方面的需求,还将以更加主动的姿态塑造社会交往模式和社会关系。
在2018年《时间的朋友》跨年演讲中,关注这一活动的观众也参与到了“演讲”中,6部《我的2018跨年演讲》短片呈现出普通人的生活,现场效果非常好。因为普通观众的参与无形中代入了平凡人的视角,而更加生活化的现实内容往往具有最能打动人心的力量,有助于实现了台上台下的情感认同,为跨年演讲“热”奠定了基础。
此外,6部《我的2018跨年演讲》短片也提升了跨年演讲关注者、观看者的参与感。每个个体都有他的个性化的内容诉求和自身的标签。在5G商用来临之际,市场上越来越多的专业化平台趋向于让用户参与内容生产,为他们的方便快捷创作提供渠道和平台。跨年演讲作为一个共享知识、共享情感、共享价值观的场域,当仁不让地应该为用户提供更大的空间来创作个性化内容。
大众究竟在焦虑什么?大众想听什么?这决定了跨年演讲的主题,也是罗振宇苦苦追寻的核心问题。
在得到App中,首页上会出现大数据追踪用户的喜好后根据其浏览痕迹推送的内容。现代社会中,利益主体更加多元,多种不同的社会价值观并驾齐驱,个体对知识类别的需求也迥异。因而需要推荐更加个性化的内容,才能进一步培养用户黏性,将用户使用App的行为培养成一种习惯。同理,利用大数据追踪了解《时间的朋友》观众的关注热点,有助于增强演讲的用户黏性和社会影响力。
同时,社会已全面进入移动信息时代,《时间的朋友》跨年演讲作为过去一年社会现象、行业知识的共享平台,其中的热点本就离不开数据的支撑,与数据互联互通。而且,大数据也是很好的“黏合剂”,一方面通过对不同行业、不同领域运行数据的有机整合,寻找社会发展的“小趋势”,弥补统计数据信息维度不足的缺陷;另一方面也与统计数据进行相互验证,保证跨年演讲中每一个话题的重要度。
互联网发展已经进入下半场,BAT等巨头已经完成了对规模化共性市场的横向瓜分,人口红利已经消耗殆尽,“下半场”发展的重心转移到对分众化市场、个性化以及低频度需求和高场景性需求的深度挖掘上来。[10]跨年演讲携带着互联网的基因,在知识经济的滚滚浪潮中踏浪而来。其垂直细分的内容、简单醒目的呈现方式、深入浅出的表达在看似不经意间满足了“下半场”的需求,随着罗振宇一次次地把“信用飞轮”刻进大众的印象中,一年一度的跨年演讲似乎正逐渐成为这个时代必不可少的特殊年终总结。
罗振宇说,他要做20年,我们拭目以待。
哪怕探讨难民、绝症、独裁、屠杀、技术瓶颈之类的话题,演讲最后也一定是落在努力就能让世界变好、我都可以你也行这样的基调上。
采访对象:王峥工作室创办人 王峥
采访时间:2019年1月31日
问:在演讲这一形式中,从演讲者角度看,如何进行一场好的演讲?
答:TED掌门人克里斯·安德森曾发布过如何演讲的视频,其中提出了四条原则:第一,让你的演讲主题明确;第二,吸引你的听众;第三,利用观众已有的较为简单浅显的认知,一步步引导他们触碰你想表达的深层内核;第四也是最重要的,确定你的想法是具有传播意义的。
在演讲之前,你就要想明白:听众听完你的演讲后,要用一句话概括整场演讲的重点,那句话是什么?你的演讲通过认知的传播将要激发观众什么样的情感?在观众的情感累积到一定程度后,情感又将转化为什么样的行为?
此外,还有一个引人注意的方法就是故意选择一个不常用的词。不要用人尽皆知的“陈词滥调”,它们会使你的非同寻常的演讲变得平庸。在这一点上可以参考罗斯福的演讲技巧,珍珠港事件发生后,罗斯福灵机一动,用了“地狱般的”这个形容词,第二天便上了媒体的头条。
演讲就是在你发言的时候,说出自己的观点和主张,来领导别人。采访时也可以用这个办法,请你的采访者说出他的“洞见”。
问:TED演讲的主要赢利模式是什么?
答:TED演讲的主要收入来源是门票。随着TED 大会规模的扩大,每年都会有超过1800名观众来到现场。尽管也会有一些大品牌的赞助费,但是主要赢利模式依然来自昂贵的门票。毕竟最低的一档门票也要卖到1 万美元一张,还不乏一些买了 25 万/5年的 Patron 门票的观众。
买票这一环节,其实就对观众的准入门槛进行了设置。但是有钱还不够,你还必须拥有一定的社会地位和成就才可以买到入场券。主办方誓要将“TED”打造成一个高要求的IP品牌。
问:TED演讲在内容上是怎么样呈现的?今后会进一步垂直细分吗?
答:每一年,TED 大会都会根据这一年的世界发展趋势来确定一个大主题,同时在大主题下继续细分出许多小主题,每一个小主题都会包含六七个演讲。这些演讲的话题之间或许并无联系,但一定离不开每年的“大主题”,都蕴含着某种主题思想。这些话题千奇百怪、无所不包,有讲述自己如何败给美国国际象棋机器人的国际象棋大师,有透露自己如何走出自杀阴影的畅销书作家,有痴迷于人工智能逻辑的计算机教授,更有介绍端粒酶如何影响人类寿命的诺贝尔医学奖得主。
他们的话题看起来南辕北辙,但却是在同一个大主题下进行的。
问:演讲有何社会功能,能够吸引那么多观众前来观看,并产生影响力?
答:演讲的真正目的是传递高含金量的专业性知识,当这些信息碎片、知识碎片拼凑在一起时,你的大脑会感到兴奋。有参会者将其描述为一次大脑的极致体验,你感觉自己的大脑仿佛在享受一次深度的按摩。这也是演讲类内容的魅力。
问:TED演讲最吸引人的特征是什么?
答:它的特质可以概括为三点:一是传播高质量干货,二是聚焦最新的行业信息,三是知识高度浓缩。正是这三大特征,每年都会吸引许多人买高昂的门票前来参会,参会者以生动有趣、可观可感的方式,节省时间和精力成本地完成自我知识的补充。
问:TED演讲的主要用户画像是什么样的?
答:TED演讲的用户以中老年白人精英为主。他们不再年轻,更明白知识和人脉的重要性。这个用户群体与TED共同成长,在 TED 举办之初,他们也不过是二三十岁的年轻人。那时候他们创业刚刚起步,前景未卜,而今他们在全球财富榜中每年都榜上有名。
其实为了迎合这些成功人士的喜好, TED 演讲的主基调永远不会改变:或许是在探讨难民、绝症、独裁、屠杀、技术瓶颈之类的话题,但是最后主旨也一定是落在大家共同努力让世界变好、我都可以你也行的基调上。
但是事实上,TED 的现场观众并不会刻意要求大会设计这样的主旨,但这样的乐观情绪确实更适合传递知识,使观众产生积极的共鸣。
问:TED演讲在未来有何发展趋势?
答:在未来,TED一定不会变的依旧是它的社交属性。为什么如此高昂的门票还有人乐于买单?门票像个敲门砖,在高层人士来来往往的大会上,给你提供一个结交他们的社交平台。据TED大会的工作人员介绍,与会者胸前会挂一个胸牌,上面清楚写着姓名、职位和企业。不仅仅是让参会者结交成功人士,也是让成功人士在演讲中结交他感兴趣的小众领域的研究者。这些研究者原先仅在专业领域为人所知,但现在,大家都认识他们了。主办方还会特意设置破冰活动,给大家的相识、交流、沟通、合作提供机会,一个小圈子被分成了更多的更小但是更多元的圈子。
TED还有一个特别的应用——TED Connect。与会者可以从中查到所有演讲者和与会者的信息,甚至可以直接在这个软件中给对方发消息——它类似于仅限 TED 与会者使用的 LinkedIn。
此外,TED的用户范围还将不断扩大。TED在近几年逐渐关注到更加年轻、但负担不起高昂门票的人群。自2018年开始,TED大会每年都会提供少量廉价门票,给未曾参加过大会,但对知识有着无限渴望的年轻观众。这种做法的效果还不得而知。同时,网上有越来越多的演讲视频对用户开放,TED将会成为世界思想交流碰撞之地。
〔王宛艺,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传播学部硕士研究生〕
[1] 幕后操盘手揭秘:如何打造一场罗振宇时间的朋友跨年演讲?[EB/OL].(2019-01-07)[2019-01-28].http://www.sohu.com/a/287208064_250075.
[2] 非共识与小趋势:复盘罗辑思维7年演化之路[EB/OL].(2018-12-17)[2019-01-28].https://www.huxiu.com/article/276856.html.
[3] 幕后操盘手揭秘:如何打造一场罗振宇时间的朋友跨年演讲?[EB/OL].(2019-01-07)[2019-01-28].http://www.sohu.com/a/287208064_250075.
[4] 幕后操盘手揭秘:如何打造一场罗振宇时间的朋友跨年演讲?[EB/OL].(2019-01-07)[2019-01-28].http://www.sohu.com/a/287208064_250075.
[5] 重磅!罗振宇2018跨年演讲,在董事长安俊峰身上是如何实现的?[EB/OL].(2019-01-07)[2019-01-28].https://www.sohu.com/a/287230756_602785.
[6] 十三邀.十三邀第一辑:偏见[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7:27-28.
[7] 2019年中国知识付费市场分析报告——行业竞争现状与发展前景预测[EB/OL].(2018-12-22)[2019-01-28].http://baogao.chinabaogao.com/wentibangong/389138389138.html.
[8] 让罗胖的归罗胖,时代的归时代[EB/OL].(2019-01-04)[2019-01-28].http://tech.sina.com.cn/csj/2019-01-04/doc-ihqfskcn4044236.shtml.
[9] 喻国明.关注Web 2.0:新传播时代的实践图景[J].新闻与写作,2007(1):15-16.
[10] 喻国明, 梁爽.移动互联时代:场景的凸显及其价值分析[J].当代传播, 2017(1):10-13.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