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能计量装置异常接线时如何正确、合理地计算追退电量,关系到维护供用电双方的合法权益,也是电能计量本身准确性的延伸。
电能计量装置异常接线时电量的追退计算通常采用如下公式
式中 ΔW——追退电量;
W'——电能表在异常接线时的实测电能;
K——电能表在异常接线时的更正系数;
γ——电能表在异常接线时的相对误差(按规定现场测试的误差只能作参考,退补电量时要采用在实验室所测的误差)。
在实际操作中,追退电量计算有如下几种方法。
1.更正系数实测法
原来的电能表仍按异常接线运行,再按正确接线接入一只相对误差合格的电能表,选择常用负荷同时运行,然后用正确接线的电能表所录得电能除以异常接线电能表所录得电能,就得到更正系数。这时不再考虑异常接线电能表的相对误差。此法由于是事后选择某一常用负荷运行,需要一段较长时间,现场操作比较困难,且可能要影响用户的正常生产,操作的个人主观性也较强。
采用更正系数实测法计算追退电量的实例:
某10kV高压计量用户专变容量200kVA,TA变比15/5A,TV变比10/0.1kV,至发现A相电流反接时电表底度累计为160kW·h;后经现场接入一只相对误差合格的标准表测算更正系数为3,追退电量计算如下
即应追补电量48000kW·h。
2.更正系数估算法
由于电能表无论是在正确接线还是误接线下测定的电量,都是加入表内的功率与时间的乘积,因而可根据正确接线和误接线所对应的功率表达式之比,求出更正系数。通过这种方法求得的更正系数除个别特殊情况外,多数是一个含有一个未知数φ(用户功率因数角)的表达式。对于部分用电情况掌握比较清楚的老用户,可以通过用户在正确接线期间的电量记录,计算其平均功率因数角而取得,对于新投产的用户要确定其功率因数是比较困难的。若采取用户改正接线后的电量记录来计算时,某些用户可能会故意调整功率因数来欺骗供电企业而谋利。
采用更正系数估算法计算追退电量的实例:
某10kV高压计量用户专变容量315kVA,TA变比20/5A,TV变比10/0.1kV,电流回路四线制。平时功率因数约为0.87,因换用多功能电子表时误接线,造成a相电流反进Ⅱ元件,c相电流正进Ⅰ元件。至发现接线错误时有功示数为100kW·h,无功示数为-172kvar·h。有功、无功基本误差均为1%。追退电量计算如下:
查表2-8,该误接线下的功率表达式P=2UIsinφ,Q=-2UIcosφ;由平时功率因数为0.87可知φ≈30°。
(1)有功电量追退。
即应追补有功电量19400kW·h。
(2)无功电量追退。
即无功表记录电量应加上102856kvar·h才是实用无功电量,则
102856-172×4×100=34056(kvar·h)
3.更正系数综合测算法
针对估算法存在的问题,可根据有功表及无功表在异常接线时的记录电度和更正系数,综合推算出异常接线期间的平均功率因数角,进而求出比较接近实际的更正系数值。
由功率三角形可知,式中W Q、W P分别为负载在某段时间内消耗的无功电能及有功电能。
所以
式中 φ——用户实际平均功率因数角;
A——当有功表相对误差为零时,在异常接线期间测得的有功电量;
B——当无功表相对误差为零时,在异常接线期间测得的无功电量;
KQ——无功表异常接线更正系数;
KP——有功表异常接线更正系数。
由于式(2-2)中KQ、KP都是未知数φ的函数,且A=实际抄见有功电量×(1-γ),B=实际抄见无功电量×(1-γ),γ由现场测定,所以通过解式(2-2)便可求出φ的具体值,然后把φ的值代入更正系数K的表达式中,便可求出K的具体值了。由于计算过程中没有引入可选择性的数据,通过这种方法求得的更正系数是比较客观的。
对于现在一些地区使用的三相三线无功电能表,绝大部分为内相角60°的无功表,其计量装置的正确接线方式如图2-18所示。
(www.xing528.com)
图2-18 计量装置的正确接线方式
现举一实例说明其计算过程:某新投产用户,由于电压接线端子松脱,致使其电能计量装置的有功及无功电能表A相失压,失压计时仪记录其时间从投产开始失压。现场抄见有功表记录电量90000kW·h,无功表记录电量72700kvar·h,现场校验异常接线下,有功表相对误差γ=-1.5%,无功表相对误差γ=2.0%。其异常接线图如图2-18中E、F两点间断路,无功表属60°内相角类型。
按该异常接线方式,其有功及无功功率表达式和更正系数应有:
有功表:
有功功率为 P=UIcos(30°-φ)
更正系数为
无功表:
无功功率为 Q=UIcos(60°-φ)
更正系数为
把KP、KQ代入式(2-2)得
由上可以推出
A=抄见电量×(1-γ)=90000×(1+1.5%)=91350(kW·h)
B=抄见电量×(1-γ)=72700×(1-2.0%)=71246(kW·h)
把φ=20.23°代入式(2-3)和式(2-4)得
把KP、KQ代入式(2-1)得
有功追退电量为
ΔWP=90000×[1.649×(1+1.5%)-1]=60636(kW·h)
无功追退电量为
ΔWQ=72700×[0.799×(1-2.0%)-1]=-17199(kvar·h)
表2-16 常见异常接线方式的更正系数及平均功率因数角
续表
续表
续表
续表
续表
注 A 为有功表相对误差为零时,在错误接线期间测得的有功电量。
B 为有功表相对误差为零时,在错误接线期间测得的无功电量。
其中,正值表示追补,负值表示退回。
通过这种方法,追退电量计算人员利用发现异常接线当时的数据,就可以算出应该向用户追补或退回的电量。
对于某些常见的异常接线方式,其更正系数及平均功率因数角如表2-16所示,供参考。该表所列结果均属使用60°内相角无功表的情况,对于使用其他型式无功表者,只要求出其异常接线时对应的有功表及无功表的功率表达式,根据上述计算方法,同样可以推导出结果。
对于这里介绍的计算方法,在实际使用中应该注意:①对于装有止逆装置的电能表,当出现的异常接线方式可使电能表转盘转向不定,并且计算人员又不能确定用户的功率因数始终保障电能表转盘正转,或异常接线方式始终使电能表转盘反转时,因电能表漏计了反转部分电量,所以建议使用其他方法计算(对于电子式电能表不存在上述问题);②对于没装止逆装置的电能表,因为本方法所求的是平均功率因数角,所以只要表盘不停转,都可以计算求出应该追退的电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