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窖泥采集及微生物宏基因组提取 窖泥样品于2017年4月取自湖北古襄阳酒业有限公司窖泥车间的3个丢糟窖窖池,窖池窖龄均为2年。窖池深度为2.2 m,取样时从每个窖壁的上层(距地面20 cm)、中层和窖底3个位置各取100 g窖泥,共取9个样品,编号分别为1S、1Z、1X、2S、2Z、2X、3S、3Z和3X,其中数字代表窖池编号,S、Z和X分别代表窖池的上层、中层和窖底。样品采集后迅速置于采样箱中尽快运回实验室,使用QIAGEN DNeasy mericon Food Kit试剂盒对窖泥样品中的微生物总DNA进行提取,以获得大片段、高质量、高浓度的微生物宏基因组DNA。
2. 16S rRNA PCR扩增
以已提取的窖泥中微生物宏基因组DNA为模板,使用特异性测序引物,选择合适的PCR扩增条件,进行PCR扩增。PCR扩增体系:4 μL 5×PCR缓冲液,2 μL 2.5 mmol/L dNTPs mix,0.8 μL 5 μmol/L正向引物,0.8 μL 5 μmol/L反向引物,0.4 μL 5 U/μL DNA聚合酶,10 ng DNA模板,体系用ddH2O补充至20 μL。其中,细菌16S rRNA PCR扩增引物为:V-F 5'-BxxxxxxxACTCCTACGGGAGGCAGCAG-3′(16S rRNA 338-357),V-R 5'-AxxxxxxxGGACTACHVGGGTWTCTAAT-3′(16S rRNA806-1275),引物中片段A和B代表测序识别序列,x代表标签(Barcode)序列,其长度为7个核苷酸序列。PCR扩增条件:95 °C 3 min;95 °C 30 s,55 °C 30 s,72 °C 45 s,30个循环;72 °C延伸10 min。
3. PCR产物纯化、定量及MiSeq高通量测序
PCR产物经电泳分析和准确定量后寄往上海美吉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应用Illumina MiSeq PE300测序平台对产物进行高通量测序。
4. 序列拼接过程中的质控
拼接过程中分别从序列长度、引物和Barcode匹配程度及高质量碱基所占的比例4个方面对MiSeq测序质量进行评价,只有重叠区碱基数≥10 bp、最大错配比率≤0.2、Barcode碱基无错配、引物碱基错配数≤2 bp且切掉Barcode和引物后碱基数≥50 bp的序列才予以保留。
5. 窖泥微生物多样性分析(www.xing528.com)
利用已建立的序数据分析流程和脚本程序进行序列质量控制,预处理合格的全部序列去除前后引物以及Barcode后,使用QIIME分析平台[15]进行序列的生物信息学分析。在使用PyNAST[16]对序列校准排齐后采用两步UCLUST法[17]归并建立分类操作单元(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s,OTU)并应用ChimeraSlayer[18]去除含有嵌合体序列的OTU序列,继而整合RDP(Ribosomal database project,Release 11.5)[19]和Greengenes(Release 13.8)[20]两个数据库的比对结果,对OTU进行序列同源性比对和种属分类学鉴定,从而明确丢糟窖窖泥中细菌的构成。再使用FastTree软件[21]生成系统发育进化树的基础上对样品中细菌微生物的超1(Chao1)和香农(Shannon)指数进行计算。
6. 优势和核心细菌类群的定义
如果某一细菌类群在3个样品中均存在,则定义为核心细菌类群;如果某一细菌类群在3个样品中的平均相对含量大于1.0%,则我们将其定义为优势细菌类群。
7. 核酸登录号
本研究中所有序列数据已提交至MG-RAST数据库,ID号为mgp343720。
8. 乳酸菌分离及鉴定
将同一窖池不同部位的窖泥混合后,使用生理盐水稀释到-2、-3、-4和-5梯度,涂布到含有1.0%碳酸钙的MRS培养基上,置于DG250厌氧工作站通入三气(85% N2,5% CO2和10% H2)37 °C培养48 h后,选取菌落数在30~300个的平板,根据菌落形态对产有透明圈的潜在乳酸菌菌株进行分离纯化。在采用液氮反复冻融-CTAB法提取潜在乳酸菌菌株基因组DNA的基础上,使用细菌16S rRNA基因扩增引物27F与1492R进行PCR扩增,将扩增产物使用pMD18-T载体连接并转化于DH5 α感受态细胞后挑取阳性克隆子测序。测序得到的序列上传至NCBI网站(http://blast.ncbi.nlm.nih.gov/Blast.cgi)进行序列比对,并选取相似度较高的模式菌株序列(≥93%)构建系统发育树,进而确定菌株的系统分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