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设备维修工作中,用来更换磨损和老化旧件的零件称为配件。 为了缩短修理停歇时间,在仓库内经常储备一定数量形状复杂、加工困难、生产(或订购)周期长的配件,这种配件称为备件。
备件管理是指备件的计划、生产、订货、供应以及储备的组织与管理。 备件管理是维修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科学合理地储备与供应备件,才能做好设备维修工作。 如果备件储备过多,会造成积压,影响流动资金周转,增加维修成本。 如果备件储备过少,就会影响备件的及时供应,妨碍设备的修理进度。 因此,要做到合理储备备件。
(1)备件的范围与分类
1)备件的范围
①维修用的各种配套件,如滚动轴承、传动带、链条、液压元件及电气元件。
②设备说明书中所列的易损件。
③设备结构中传递主要载荷而自身又较薄弱的零件。
④因设备结构不良而产生不正常损坏或经常发生事故的零件。
⑤设备或备件本身因受热、受压、受冲击、受摩擦或受交变载荷而易损坏的一切零部件。
⑥保持设备精度的主要运动件。
⑦制造工序多、工艺复杂、加工困难、生产周期长及需要外协的复杂零件。
⑧特殊、稀有、精密设备的全部配件。
2)备件的分类
备件的分类方法很多,下面主要介绍五种常用的分类方法:
①按备件传递的能量分类,分为机械备件和电器配件。
②按备件的精度和制造工艺的复杂程度分类,分为关键件和一般件。
③按备件的来源分类,分为自制备件和外购备件。
④按零件使用特性(或在库时间)分类,分为常备件和非常备件。
⑤按备件的制造材料分类,分为金属件和非金属件。(www.xing528.com)
(2)备件管理的工作内容
备件管理工作是以技术管理为基础,以经济效果为目标的管理。 其内容按性质可划分如下:
1)备件的技术管理
备件技术管理的内容包括:对备件图样的搜集、积累、测绘、整理、复制、核对,备件图册编制;各类备件统计卡片和储备定额等技术资料的设计、编制及备件卡的编制。
2)备件的计划管理
备件的计划管理是指由提出外购、外协和自制计划开始,直至入库为止这一段时间的工作内容。 其具体可分为:
①年、季、月度自制备件计划。
②外购备件的年度及分批计划。
③铸、锻毛坯件的需要量申请、制造计划。
④备件零星采购和加工计划。
⑤备件的修复计划。
3)备件库存的控制
备件库存控制就是对备件进行计划控制,记录和分析(评价)。 要求备件系统提供迅速而有效的服务,包括库存量的研究与控制,最小储备量、订货点,以及最大储备量的确定等。
4)备件的经济管理
备件的经济管理包括备件库存资金的核定,出入库账目管理,备件成本的审定,备件的耗用量,资金定额及周转率的统计分析与控制,备件消耗统计,以及备件各项经济指标的统计分析等。
5)备件库房管理
备件库房管理包括备件入库时的检查、清洗、涂油防锈、包装、登记入账以及上架存放,备件的收发,库房的清洁与安全,备件质量信息的收集,等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