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电能表接线有误时,必然会出现电能表不计、多计或少计电量的问题。 因此,经接线检查发现错误后,除应改正接线外,还应更正电量。 所谓更正电量就是根据错误接线期的抄见电量,求出实际的用电量,并进行电量的退、补工作。 我们常用更正系数法来计算补电量。(更正系数法)
(1)表计计量功率与更正系数
1)低压三相四线接线方式
电能表有3 个计量元件,分别简称为一元件、二元件和三元件。 每个元件记录的功率为加在该元件上的电压有效值、电流有效值、电压电流相量的相角差的乘积,具体表达式为:
表计计量功率为:
注意上述公式中电压电流下标分别表示电能表表尾端子号,从左至右分别为1、2、3、4、5、6、7、8、9、0。 其中,2、5、8、0 为电压端子,1、3、4、6、7、9 为电流端子。
表计正确接线方式下的功率表达式为:
注意:在利用更正系数法计算退补电量时,默认三相电源对称,三相负载对称。
故更正系数为:
式中 W——电能表错误接线期间的抄见电量,kW·h;
W0——电能表错误接线期间的正确电量,kW·h。
对同一种错误接线,在不同功率因数下,更正系数是各不相同的。 因此,确定负载的功率因数是求更正系数的关键。
2)高压三相三线接线
电能表有两个计量元件,分别简称为一元件和二元件。 每个元件记录的功率为加在该元件上的电压有效值、电流有效值、电压电流相量的相角差的乘积,具体表达式为:
表计计量功率为:
P = P1 + P2(www.xing528.com)
注意上述公式中电压电流下标分别表示电能表表尾端子号,从左至右分别为1、2、3、4、5、6、7。 其中,2、4、6 为电压端子,1、3、5、7 为电流端子。
表计正确接线方式下的功率表达式为:
注意:在利用更正系数法计算退补电量时,默认三相电源对称,三相负载对称。
故更正系数为:
(2)退补电量规定
如发现电能计量装置接线错误,需进行电量退补时,计量装置接线错误电量退补规定以其实际记录的电量(抄见电量)为基数,按正确接线与错误接线的差额率退补电量,退补时间从电能表或互感器的上次检验或轮换后投入运行之日起至错误接线更正之日止。
其退补电量为:
ΔW = W0 - W = (K -1)W
其中,当K >1 时,应补收电量;当K <1 时,应退电量。
利用上述更正系数法更正电量时,由于更正系数需通过对错误接线分析后求得,故更正电量后便可改正接线,这是它的优点。 但是,求更正系数时,所利用的平均功率因数常常与错误接线期间的平均功率因数有出入,会影响计量退补电量的准确性,这是它的缺点。 在实际退补条件不满足的情况下,采用更正系数法会产生较大的偏差,此时可在故障表计回路中串入一只经检定合格的同型号、规格的电能表,共同运行一段时间,记录两表电量,得到误接线计量装置的总体相对误差γ。
式中 W——试验期间,误接线电能表计量的抄见电量,kW·h;
W0——试验期间,正确接线电能表计量的电量,kW·h。
正确电量为:
退补电量为:
需要说明的是,γ 不仅包含了被试电能表的元件误差,还包括接线引起的计量误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