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微处理器进入过程控制系统的检测、变送及执行机构等现场设备时,提出了现场总线标准的问题。1994年,由ISASP50与WorldFIP北美分部合并成立了非盈利的现场总线基金会,1995年,WorldFIP欧洲分部也加入基金会组织。1995年12月,进行现场总线的工厂试验,1996年3月,完整的基金会现场总线的低速总线(H1)标准公布。同年10月,高速总线标准公布。
现场总线标准的结构分层采用了OSI模型的第一、二和七层。与EPA MAP结构相似,但在应用层分为现场总线访问子层FAS和现场总线信息规范FMS两个子层。在现场总线标准中,把第二层和第七层合并,称为通信栈。
按传输速率,现场总线可分为低速(传输速率31.25kbit/s)和高速(传输速率1Mbit/s和2.5Mbit/s)两类;按是否可使用于本安场所,现场总线可分为本安型和非本安型两类;按供电来源,现场总线可分为独立电源总线和自带电源总线两类;也可按电源类型分为交流和直流,按电平类型分为电压和电流等。
基金会现场总线的物理层符合ISA50.02物理层和IEC1158-2物理层的标准。物理层从通信栈接受信息,并将它转换成物理信号后送到现场总线媒体。物理层也完成上述过程的逆过程,把接收到的物理信号解装,然后,把该信息送到通信栈。数字数据采用数字传输时,采用曼彻斯特编码方式,在现场总线标准中,对开始定界码和结束定界码采用了不带同步跳变的特殊编码N。其中,N+表示在该周期内全部是高电平,N-表示在该周期内全部是低电平。
通信栈内的数据链路层(DLL)通过层内的链接活动调度器(LAS)对现场总线的访问进行控制。现场总线访问子层(FAS)根据数据链路层对访问的通信特性,为现场总线信息规范子层(FMS)提供服务,服务的类型由虚拟通信关系(VCR)来描述。现场总线信息规范子层描述了建立用户程序信息所需的通信服务、信息规范和协议行为。用户程序采用模块来描述,有多种模块,分别表示不同的功能。
图3-7是现场总线的拓扑结构图。图中,H1和H2分别是低速和高速现场总线。变送器和控制阀泛指现场总线设备。可以看到,现场总线可采用点到点型、带节点总线型、菊花链形和树形等拓扑结构。
(www.xing528.com)
图3-7 现场总线的拓扑结构图
现场总线电缆的标准已制订。表3-4是所规定的四种电缆及最大长度。在计算电缆最大长度时,要根据所用电缆类型、主线和支线长度等计算出实际的折算长度比值,然后,其总和应小于1。对已安装的电缆,优先选择B、C、D型电缆。
表3-4 电缆类型及允许的最大长度
在使用现场总线时,在每段现场总线的两个终端必须连接终端器,它是由电容和电阻串联组成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