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容易受到周边或自身多重因素的影响。例如,当开开心心地与朋友到餐厅用餐时,服务员态度恶劣就会影响整个用餐的体验,也许再也不会光顾这家餐厅;当下雨天走在大马路上,一辆飞驰而过的汽车将泥水溅了一身时,可能会因此而郁闷一整天或者改变行程计划;当与人争吵后回到家中,会在无形中将这种坏情绪带给家人,从而有可能引起另外一场争论。
而人在移动中使用移动应用的情境则更为复杂,因为任何在移动环境中对移动应用的操作都容易受到各种外部因素的影响。神经学研究表明,环境对认知有着重要影响,环境的改变可以影响大脑,进而影响行为。
情境(Context)是环境及其他一切能影响用户与产品交互的因素。谭浩博士[50]将情境定义为人在一定的环境和条件下进行某种活动的相关因素和信息的综合,是一种在记忆中构建的心理表征。由于心理表征是外部事物在心理活动的内部再现,因此其具有动态性的特点。Schilit[51]等人认为情境包含的不仅仅是用户的地点,因为用户所关心的其他事物同样是移动和变化的。情境还包括光线、噪声等级、网络连通性甚至社会现状。人、产品和环境是构成用户情境的三大模块。因此,可以认为移动应用界面任务模型中的情境因素主要由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两个部分组成。客观因素包含移动设备、移动应用和环境的影响因素,主观因素则是用户在使用环境中的心理因素(见图4-13)。
图4-13 移动应用情境的影响因素
(1)客观因素(见表4-6)
表4-6 移动应用任务模型中情境的客观影响因素
移动设备的性能、用户与设备的交互方式(触摸、按键等)、屏幕的大小和清晰程度以及网络接入情况都会影响用户使用移动应用时的体验。而应用的开启速度、运行速度、内容、界面交互方式、视觉界面等因素会影响用户对应用的印象、情绪以及下一步操作决策。因此,良好的移动应用要保证良好的运行速度、拥有能吸引用户操作的视觉界面以及能快速帮助用户达到目标的简易交互流程。
物理环境指自然环境或用户所在的地理位置,它影响用户访问移动应用和获取信息的方式。例如,用户在小型汽车或私家车中会进行比较私密的操作,如查看账单、股票等;而在公交车、地铁等公共交通工具环境中会进行不太重要的操作,如玩游戏、看新闻等。
Jupeter lee通过实验分别测量了嘈杂、昏暗和行走的不同手机操作环境,对用户的认知水平、操作绩效和主观体验造成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嘈杂环境中,用户的认知情况与普通环境中会有很大差别,但噪声对用户的操作绩效和体验程度影响不大,因此设计师需要充分考虑用户认知水平较低的因素,合理安排这种情境下应用界面的信息量,尽量减少界面中的干扰。在昏暗环境中,用户的认知情况、操作绩效和用户体验与正常情况下没有太大差别,因此在实际的界面设计中,设计人员需要更加深入地了解用户的体验需求,如调整屏幕亮度、界面风格等。在行走环境中,用户的认知情况、操作绩效和用户体验差别不显著,但是相比其他两种情境,在该情境中用户的操作绩效与正常情况下的区别是显著的。因此,设计师在实际的设计中需要重点考虑行走过程中用户的深度需求和操作习惯,从而调整界面的内容结构和简化任务的交互流程,提升用户对应用的体验。(www.xing528.com)
Luke Wroblewski[52]通过实验研究发现用户在家使用手机的频率最高,达到84%;其次是利用一天中各种碎片化的时间使用手机,达到80%。其他的地点使用手机频率从高到低的排名依次是:排队等候(76%)、购物(69%)、工作(64%)、看电视(62%)、上下班期间(47%)。因此,设计师要综合应用的特点,考虑用户在不同物理环境中使用应用的方式和偏好,以提升应用的操作体验。
通过对20个移动用户的抽样调查,发现移动用户在早晨6~8点、下午5~6点,晚上8~11点使用移动应用的频率最高。用户一般利用上下班过程中在车站、地铁站等车的时间使用音乐、新闻及社交类应用;晚上则一般宅在家中购物、看电影或打游戏。从图4-14中可以看出,除了地点以外,时间也作为物理环境的一个辅助因素影响用户的使用情境。
图4-14 用户使用移动应用的频率
(2)主观因素(见表4-7)
表4-7 移动应用任务模型中情境的主观影响因素
主观因素是用户在特定时间和地点使用移动应用时的心理因素。主观因素包括用户的视觉感知、记忆、知识背景、认知特性、思维及行为习惯、经验、当时的情绪特点、对任务的期望和态度等。
例如,用户在嘈杂和拥挤的公共交通环境中使用移动应用时,若网络接入速度较慢,移动设备及应用的运行能力较弱则容易使用户产生负面情绪,但这种负面情绪的发生又与用户知识、修养、使用经验、对任务的期望和态度相关。
由此可以得出任务模型情境因素中的主观因素是由用户自身素质和心理状态所决定的,同时也受到客观因素的影响。因此,产品研发团队在产品任务模型构建的时候需要充分考虑用户的使用情境及其心理活动特征,为后续界面设计的实施提供相关的研究基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