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金从浇注温度冷却至常温要经历三个阶段:液态收缩(Ⅰ),凝固收缩(Ⅱ)和固态收缩(Ⅲ)。某二元合金的收缩过程如图11-1所示,它代表大多数的凝固阶段没有体积膨胀的合金。
图11-1 某二元合金的收缩过程示意图
m—有一定结晶温度范围的合金;n—在固定温度下结晶的合金
(一)液态收缩
合金由浇注温度(t P)冷却到液相线温度(t L)所发生的体积收缩称为液态收缩。其大小用液态收缩率表示为:
式中 εⅤL——液态合金的体收缩率;
αⅤL——液态合金的体收缩系数(℃-1);
t P、t L——浇注温度、液相线温度(℃)。
合金的成分、温度、合金液内的气体和夹杂物含量等许多因素,都影响液态合金的体收缩系数αⅤL的大小,因而实验测得的数据往往差别很大。如钢液的αⅤL在(0.4~1.6)×10-4/℃范围内变动,大小相差4倍,通常取平均值为1.0×10-4/℃。
(二)凝固收缩
从合金液中开始析出固相至凝固终了,在这段时期发生的体积改变率称为凝固收缩率。纯金属在固定的温度下凝固并具有确定的凝固收缩率。
合金在一定温度范围内结晶,凝固时,一方面因液—固相变伴随有体积收缩或膨胀;另一方面,因凝固过程中的温度下降而发生体积收缩,因此合金的凝固收缩既与液—固转变时的体积变化有关,也与结晶温度范围的大小有关。大多数铸造合金凝固时收缩,少数合金(如灰铸铁、球墨铸铁、铋—锑合金等)凝固时膨胀。
合金在凝固时大都析出气体,这和液—固转变时气体的溶解度突然减小有关。合金凝固过程中如形成分散的小气孔,或缩孔、缩松,都会显著减小凝固收缩率。由于这些原因使实测数据波动范围很大。
(三)固态收缩
合金从固相线温度(t S)冷却至室温所产生的体积缩小率谓之固态收缩率。尽管人们已知合金的固态收缩开始于稍高于固相线的温度,为便于计算,合金的固态收缩率仍用式(11-2)表示:
式中 εⅤS——合金的固态体收缩率;(www.xing528.com)
αⅤS——合金的固态体收缩系数;
t S、t0——固相线温度、室温。
合金的固态体收缩表现为合金各方向的线尺寸的缩小,它影响铸件尺寸精度和形状的准确性,因此常用合金的线收缩率表示固态收缩率的大小,即:
式中 ε1——合金的线收缩率,由物理学知,ε1=εⅤS/3。
(四)线收缩开始温度
纯金属和二元共晶合金的线收缩是从凝固温度(熔点)开始的。但具有一定结晶温度范围的合金,其线收缩并非始于固相线温度。合金的线收缩开始温度与成分有关,如图11-2所示。实验证明,线收缩开始时合金中尚有20%~40%的残留液体,这时枝晶开始构成连续的骨架,表现出固体的性质,这时的温度叫线收缩开始温度。
图11-2中的虚线为该合金系线收缩开始温度的连线,称为线收缩开始温度线。合金的线收缩是在结晶温度范围内某一温度开始的。
(五)线收缩率与状态图的关系
一般合金的线收缩率和状态图之间有一定关系(见图11-3),可归纳为三种基本类型:
(1)共晶型[见图11-3(a)]合金。对亚共晶成分,随着B成分增多,线收缩开始温度降低。线收缩率ε1沿曲线2急剧下降。成分在m-n之间的合金,其线收缩开始温度都是共晶温度,线收缩率的大小仅决定于B成分的含量。因而,随B成分增加,ε1沿曲线3平缓下降。
(2)固溶体型[见图11-3(b)]合金。线收缩率ε1随熔点较低的B成分增多而沿曲线1平缓降低。
图11-2 线收缩开始温度与成分的关系
(3)有限固溶体型[见图11-3(c)]合金。线收缩率的变化如图中曲线1、2、3所示。
图11-3 合金的线收缩率与成分的关系
(a)共晶型;(b)固溶体型;(c)有限固溶体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