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氢皮下气孔
浇注以后,金属和铸型之间相互热作用的结果造成大量的气体。有H 2 O(水蒸气)、O2、N2、H 2、CO2等。在约1600℃下,水蒸气分解为氢和氧的平衡常数(K P=9.5×10-3)很小,难于分解。但处于高温下的水汽很容易和其他元素起反应。当和金属接触,而金属和氧的亲和力若大于氢和氧的亲和力时,则金属被氧化,可用下面通式表示:
m Me+n H 2 O═══Mem On+n H 2
Me代表能和水汽起反应的金属,如铁—碳合金中的Fe、C、Si、Mn、Al、Mg、Re(稀土元素)等。
反应生成的氢,一部分从铸型表面逸出,一部分向金属扩散。金属结晶时溶质再分配的结果,在固—液前沿的液相中形成[H]的过饱和区。在该区内氢的析出分压力很高,若存在Al2 O3、MnO、石墨固体质点或水气泡,均能使氢依附其表面生成气泡核心。气泡一旦出现,金属中的氢、氮均向气泡扩散,并伴随金属结晶沿晶间长大。由于金属表面含氢高,气泡内以氢为主。
铸钢件皮下气孔形成,有观点认为,钢液与砂型表面水气接触时,发生反应:
反应使铸件表面钢液富氢。凝固开始,氢的再分配使固—液前沿钢液中氢浓度过饱和,因而有很大的析出压力。于是氢依附在Al2 O3、MnO等夹杂物表面上形成气泡核心,并长大成针孔。(www.xing528.com)
又如,球铁件的皮下气孔可因铁液表面的Mg和MgS与水气作用而生成,其反应为:
对于球铁的皮下气孔还有其他的解释:球铁具有糊状凝固特性,表层长时间内存在分散的小液相区。反应生成的气体在铸型界面上形成气泡,沿小液相区在高气体压力下长入铸件表皮内。
灰铸铁和球铁中含有0.01%~0.1%的铝时常引起皮下气孔。特别是当铁水中同时含有铝和微量钛时,即使含有0.01%的钛,也会显著增加氢气孔。
(二)氮皮下气孔
氮皮下气孔主要来自含氮树脂砂型或砂芯。例如,当采用呋喃Ⅰ型树脂砂或尿烷树脂砂制造砂型或砂芯时,用于浇注铸钢件、球铁件,经常发现氮皮下气孔。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