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晶成分的合金液在冷却到平衡共晶温度T E以下时[见图8-42(a)],合金液对于α和β两组成相都处于过冷(过冷度为T E-T)和过饱和(对于α相,过饱和量为C Lα-C E;对于β相,过饱和量为C Lβ-C E)状态,从而从热力学上提供了共晶结晶的驱动力,两相趋于竞相析出。通常先析出的一个相称领先相(或称先析出相),另一相则以领先相为形核基底析出,于是使开始两相竞相析出的共晶结晶过程。
在不同的结晶条件下,可以采取共生生长方式,也可以采取离异生长方式进行共晶结晶。起决定性的因素是领先相的结晶特性、另一相在领先相表面上的形核能力和两相的生长速度等。
(一)共生生长和共生区
1.共生生长
大多数共晶合金在一般情况下是按共生生长方式进行结晶的。领先相析出后,第二相便以领先相为形核基底析出,形成具有两相共同生长的双相核心,这就是共晶形核过程。双相核心的固—液界面即为共同生长的界面,依靠溶质原子在界面前沿液相中的横向扩散,相互不断地为相邻相供应生长所需的组元,从而使两相相互促进,彼此共同合作地生长。两相共同生长称为共生生长。结果形成两相交替紧密掺合的共晶体。如果领先相在熔液中独立形核并自由生长,则形成具有球团状的辐射结构,称为球状共晶团;如果领先相与先共晶相(即初生相)相同,则领先相以先共晶相为基底长成近似于扇形的半辐射状结构,这种结构常在亚共晶或过共晶合金中观察到。在单向凝固条件下,可得到胞状生长或树枝状生长的共晶体。
2.共生区
成分在共晶点附近的合金也能得到全部共晶组织,这种非共晶成分的合金所得到的共晶组织称为伪共晶。如果仅从热力学角度考虑,当合金液过冷到两条液相线的延长线所包围的范围内[见图8-42(a)中的影线区]便可获得共晶组织,因为这对α相和β相来说都具有过饱和性,既可结晶出α相又可结晶出β相。故图中影线区称为伪共晶区,也就是共生区。
图8-42 共生区(伪共晶区)
(a)仅从热力学角度考虑的共生区;(b)实际的对称型共生区;
(c)实际的非对称共生区
显然,上述考虑是不全面的,因为共生共晶的结晶过程不仅与热力学因素有关,而且在很大程度上还受动力学因素影响,即取决于两相生长速度上的差异情况。实际上的共生区只是两条液相线延长线区内的一部分,并可分为对称型和非对称型两种。(www.xing528.com)
当共晶两组元的熔点相近时,两相在共晶成分附近的形核和生长能力相当,易保持两相相互促进共同生长,因而其共生区是以共晶成分为轴线左右对称的形状,故称为对称型共生区[见图8-42(b)];当共晶两组元的熔点相差悬殊时,共晶点通常偏向于低熔点组元一侧,则低熔点相的成分与共晶成分的差别较小,而高熔点相的成分与共晶成分的差别甚大。由于浓度起伏和扩散的关系,低熔点相比高熔点相易于形核,生长速度也较快,因此不能获得全部共晶,而是得到以低熔点相为初晶的亚共晶组织。为使共生生长,则需合金液在含更多高熔点组元成分的条件下进行共晶转变,故共生区便失去对称型而偏向于高熔点组元,形成非对称型共生区[见图8-42(c)]。它可用以解释共晶成分的A1—Si合金在快冷条件下得到的组织并非全部共晶组织,而是亚共晶组织;同理,也可以说明过共晶成分的Al—Si合金在快冷条件下可能获得全部共晶组织或亚共晶组织。合金液在一定的成分条件下,可以直接过冷到共生区内结晶,也可以在一定的过冷条件下先析出先共晶相,使剩余的液相成分向浓度高的方向变化而进入共生区。合金液一旦进入共生区便能共生生长,获得共晶组织。
(二)离异生长和离异共晶
有些情况下合金液不能进入共生区,此时共晶成分的剩余液相在进行共晶转变时没有共生生长界面,共晶中的两相各自独立生长,因而在形成的组织中没有共晶的一般特征。这种共晶结晶方式称为离异生长,获得的组织称离异共晶。
有三种在不同情况下产生的离异共晶。
(1)成分远离共晶点但又处于共晶线范围的合金。其先共晶相(初晶)数量远多于共晶数量,初晶长得很大时剩余液相才进行共晶转变,共晶中与初晶相同的相会依附在初晶上生长,而把另一相推向最后凝固的晶界或枝晶间。例如,钢中的FeS—Fe共晶往往是离异共晶,Fe依附在奥氏体上生长,而FeS单独分布于晶界上。又如,工业纯铜中含有微量氧时,Cu—Cu2 O共晶中的Cu2 O单独出现在晶界上[见图8-43(a)]。固态有限溶解的共晶系合金中,成分接近最大固溶度的固溶体合金,在非平衡结晶时会出现少量共晶成分的剩余液相,这些液相在共晶转变时也往往是离异生长。例如,w Cu=4%的A1—Cu合金,非平衡共晶中的αA1相依附在初晶αA1相上生长,而剩余的Cu Al2相分布于晶界和枝晶间[见图8-43(b)]。
图8-43 离异共晶的几个实例
(a)w O<0.05%的工业纯铜;(b)w Cu=4%的Al—Cu合金;(c)w Pb=30%的铅青铜;(d)球墨铸铁
(2)在成分偏离共晶点,共晶中与初晶相同的一相不能作为另一相的形核基底,或另一相因液相过冷太甚而析出受阻情况下,初晶相继续长大而把另一相留在枝晶间。Al—Sn合金共晶体中的Sn、Cu—Pb合金共晶体中的Pb都属这类情况。图8-43(c)是w Pb=30%的Cu—Pb合金的金相组织,铅相分布于铜的晶界和枝晶间。
(3)当先析出相表面能形成另一相完整的“晕圈”时,将形成先析出相呈球团状的离异共晶。在这种情况下,先析出相表面是另一相形核的良好基底,因而共晶转变时先析出相周围富集了另一组元原子,使另一相很快在先析出相表面形核并生长成完整的壳(称为晕圈)。这层壳将先析出相与液相完全隔离,先析出相要继续生长,其原子只能通过外壳的扩散进行。典型的例子是球墨铸铁的共晶团,奥氏体壳包围着石墨球[见图8-43(d)]。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