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体裁剪需要一些专用的材料和工具如图1-11所示,下面分别说明使用方法及要求。
图1-11 立体裁剪常用工具及材料
(一)立体裁剪前需要准备的材料
立体裁剪需要用到的材料有以下几种:
1.布料
为降低成本,一般采用本白色棉坯布,棉布的纱细度为15~30tex(40~20英支),以便适应实际用料不同厚度的需求。特别强调应该选择平纹织物,如果有专用色织方格(10cm×10cm)坯布最理想,可以清晰地看到布料纱向,保证成衣效果。如果实际用料是极薄或是针织类面料,立体裁剪时应该准备相应的类似面料。
2.棉花
棉花主要用来填充人台的手臂和针插,另外在补正体型或满足设计需要突出某一部位时也要用到。
3.标记带
在进行立体裁剪前,应该在人台的某些特殊位置做标记,需要专用的色胶带;也可用棉质织带代替,但固定时需要专用大头针,不如胶带方便。标记带为了醒目,当人台披上布后仍能清楚看到其位置,一般选择红色或黑色,标记位置往往是曲面,所以标记带不宜过宽、过厚,一般宽度为0.3~0.4cm。
4.绘图纸
立体裁剪是直接用布料在人台上操作,取得衣片轮廓及内部结构线,但每个衣片都需要拷贝到绘图纸上制成样板,以便实际裁剪时使用,所以绘图纸也是不可缺少的。
5.棉线
有色的粗棉线,缝在布料上用作纱向标记,最好选用醒目的颜色,如红色、蓝色等。如果能买到色织的专用方格棉布,布料已经有明确的纱向线,棉线便不需要。
(二)布料的选择与整理
立体裁剪所用布料在材料、组织等方面都有其特殊要求。
1.布料的选择
立体裁剪时多用与实际布料厚度接近的本白色棉坯布或其他棉质的平纹布料。常用棉布为15tex(40英支)至30tex(20英支),由薄到厚对应实际面料适当选择。
立体裁剪对布料纱向使用要求很高,为保证准确的方向,多选用平纹织物。平纹织物不仅可以很清晰地看到经纬纱向,操作时也较容易按纱向缝入彩色线作标记线或划出纱向线(有专用色织方格布时则不需要)。
2.布料的整理
立体裁剪要求布料的经纬纱向垂直,一般情况下,由于织造过程中受力的原因,布料都有一定程度的纬斜,所以在使用前必须进行整理。
(1)去边:布边一般比较紧,影响布料的平服,所以应该将其去掉。在两侧布边约2cm宽处打剪口,撕去布边(布边可留作带子或包边用)。
撕去布边后,布料的经纬纱向容易混淆,建议顺经纱方向画线做标记。
(2)拉直:熨斗干烫布料,先将折印烫平,观察四边是否顺直,如有凹进部位,须一手压住该部位,另一手斜向用力拉出,使整条布边变直,如图1-12所示。
布料四角都应该是直角,如果不成直角,在两侧纬边两人顺两个钝角方向用力拉,使布边相互垂直。整理后的布边如图1-13所示。
图1-12 拉伸布边
图1-13 整形后的布边
(3)推平:将布料沿经(纬)向对折,如图1-14所示,两角分别对齐,如果布料中间出褶,需要用熨斗向反方向推,直至褶消失,说明布料经纬纱向已完全调整好,如图1-15所示。整理好的布料顺经纱方向折叠,悬挂于人台备用。
图1-14 熨斗反向推褶
图1-15 整理好的布料
(三)立体裁剪常用工具
1.人台(www.xing528.com)
2.熨斗
立体裁剪用的布料要求平整,经纬纱向正直,所以在使用前必须高温熨烫。为防止缩水变形或布料变硬,一般不宜使用蒸汽或加水,应该用调温熨斗以合适的温度干烫。
3.尺
(1)皮尺:虽然操作中一般不需要测量,但在需要准确定位或有对称性等要求时,还是需要用皮尺测量的;另外将皮尺末端卷起并加吊重物还可用来确定竖直方向(重锤)。
(2)方格尺:即打板尺,衣片确定后,用于修正衣片样板轮廓线。
(3)曲线尺:用于帮助画出某些部位的曲线轮廓。
4.剪刀
准备一把合用的大剪刀非常必要,立体裁剪中经常需要修剪。另外需要一把便于剪纸和剪线头用的小剪刀。
5.大头针及针插
立体裁剪应该采用专用大头针,不锈钢材质,长约3.5cm,直径约0.05cm。
操作时需要大量的大头针,应该提前插在针插上。针插一般套在左手手腕上,方便随时取用。针插可以自己制作,具体方法参见附录。
6.铅笔
黑铅笔用于绘制样板,彩色铅笔用于操作中作标记或在布料上画线。
7.描线器(擂盘、复描器)
拷贝确认后的衣片轮廓时需用描线器。描线器有尖齿和圆齿两种,为保护拷贝样,由纸样拷贝布样时用尖齿描线器,由布样拷贝纸样时用圆齿描线器。
(四)大头针的使用方法
立体裁剪中大头针是必不可少的,衣片与人台的固定、衣片间的连接、省的叠合、特殊部位的标记都要用到。
1.用针的基本原则
正确使用大头针,是进行立体裁剪的一项基本要求。不正确或不恰当的别针方法会影响造型效果,也会影响效率。用针的基本原则是连接平服牢固,方便操作,不影响造型。为此,首先要做到疏密得当。直线部位用针间隔较大(5~6cm),弧线部位稍密(约3cm),但间距都应该保持相对均匀,否则会干扰造型线。其次要根据部位和造型的不同,选择适当的别针方法。
2.点固定
立体裁剪操作时,首先需要将布按照一定的纱向要求与人台在关键点处固定。常用的方法为V字形固定,如图1-16所示,将两个大头针以一定角度在相邻的点位入针,斜向插入半个针长,这样固定后可以做到上下左右都不会发生位移。如果需要临时固定,也可以用单针斜向插入的方法,只能保证单方向的稳定,但操作方便,造型过程中也常用到。
图1-16 衣片前中线上点的固定
操作时一般首先进行前后中线的固定,只需要进行右半部分的立体裁剪时,固定点应该在中心线左侧1~2cm处,以便保持中心线处衣片与人台间的松量空间,与实际着装状态相符。需要左右片连裁时,固定位置可以在中心线标记带左侧或右侧任选。其他轮廓线位置的固定选择轮廓线交点内角处为宜,以方便后续的修剪过程。图1-16所示为前中线上点的固定,位置选在前中线外侧1~2cm(前中线要求)、颈根围线下1cm(轮廓线要求,不妨碍修剪领口)处。
任何位置的固定,操作时入针位置都应该避开标记带,一般情况下不允许将针的全长垂直插入人台,这样固定后衣片与人台贴合,失去了松量空间,与实际穿着状态不符。服装与人体间相对稳定的位置关系不能依靠针来保证,而是结构设计中应该考虑的。
3.别合方法
立体裁剪时,常用的裁片连接针法有四种,如图1-17所示。每种方法都要求由净线位置(止口)入针,入针距离不宜过大,0.3~0.5cm,针尖露出部分也控制在0.5cm左右,即大头针的利用长度约为总长的1/3,这样既能保证平服,又可提高效率。
图1-17 大头针的别合方法
(1)折别法:将造型线一侧衣片的缝份扣折后,压在另一衣片上用针挑缝,针的每次出入都穿透三层布料。该针法使折边形成的分割线露于表面,可以很容易地判断该线条是否准确美观,也方便调整。这种针法别合后可带针试穿,折边线即为最终缝合位置,是最常用的一种方法。根据针与止口形成的角度不同,又分为直别、斜别、横别三种情况。
(2)掐别法:多用于临时固定,操作时将两层布掐起,留出需要的松量后别针固定。针的每次出入都穿透两层布料,针的位置即为最终缝合位置,被别住的部分直立于布料表面,如肩缝、省的临时固定。
(3)搭别法:两衣片重叠在一起,在重叠部位将两层布一起穿透固定,针的每次出入都穿透两层布料。该针法连接平服,最终缝合位置可确定在两层布料搭接的任何位置,如领下口与衣片领口的固定常用此针法。
(4)挑别法:操作时,由一片布料的折边处入针、出针,然后针尖挑透另一片布料,再穿回到开始入针的布料折边上,连续出入三至四次。这种别合方法类似于手针的串缝针法,针的每次出入都只穿透一层布料,别合后表面看不到针杆。该针法适用于不等量连接,可随时调整吃量,所以常用于绱袖。出入针处即为最终缝合位置。
此处特别强调:四种针法都作为连接针法,所以不能别在人台上。一般为安全起见,无论哪种别法针尖都应该尽量朝下。
4.应用
实际操作时,应根据连接部位的要求适当选择别针方法,使用最多的是折别法。一般情况下,折别的起始针与结束针应该在净线处,且与轮廓线平行;中间针要求方向一致,间距均匀。当别合区域较大时,需要先别合中间对位点,分别向两端捋顺后横别轮廓线起点与终点,确认各区域对应线等长、轮廓线顺直后,再等间距平行别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