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石的最大抛掷距离一般按式(11-20)估算:
式中,Rf为飞石抛掷距离,m;n为最大药包的爆破作用指数;W为最大药包的最小抵抗线,m;Kf为安全系数,一般选用1~1.5。在爆破设计与分析中,这一经验公式经常被国内学者采用。
根据对爆破飞石的类型、产生的原因及其运动规律的分析,在熟悉被爆体力学性能和结构特点的基础上,设计和施工中可以采取如下主动控制措施:
(1)优选爆破参数。选取适宜的孔距、排距、最小抵抗线等爆破参数,准确选取炸药单耗,并尽可能使产生飞石的主要方向避开重要保护对象及人员密集的方向。
(2)保证堵塞质量。堵塞要密实、连续,堵塞物中应避免夹杂碎石,并保证堵塞长度不小于最小抵抗线值。
(3)合理布置药包位置。根据被爆介质的性质和爆破要求,合理布置药包的位置,并严格控制药量,在设计和施工中切忌将药包布置在软弱夹层、裂隙、混凝土接触缝附近。(www.xing528.com)
(4)选用较低爆速的炸药,并采用不耦合装药、非连续装药等装药结构,设计合理的起爆顺序和最佳的延期时间。
在目前的爆破技术条件下,并不能杜绝个别飞石的产生。因此,爆区附近必须进行必要的被动防护:
(1)覆盖防护是覆盖在爆破体上的防护,这是拆除爆破中的主要防护方法。覆盖材料应便于固定、不易抛撒和折断,并能防止细小碎块的穿透。因此,选用的覆盖材料应该具有一定的强度和韧性。常用的覆盖防护材料有草袋(或草帘)、废旧胶带(或胶管)编制的胶帘、荆笆(竹笆)和铁丝网等。
(2)近体防护指在爆破体附近设置的防护,亦称二次防护。近体防护一般采用悬挂防护物的围挡排架,防护物可用荆笆、铁丝网或尼龙帆布,排架可用杉木杆、毛竹或钢管做骨架。近体围挡防护要有一定的高度和长度,可根据爆破时抵抗线的方向可能出现的飞石高度,再由围挡防护排架距爆破体的距离来估算。
(3)保护性防护指当在爆破危险区域或爆破点附近,有重要机器设备或设施需要保护时,在被保护的物体上再进行遮挡或覆盖防护。根据不同的保护对象,防护材料可选用草袋、荆笆(竹笆)、钢丝网、木板、方木或圆木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