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以上海为例,目前上海的发电系统和输配电系统均按照每年的最高用电负荷对发电容量和输配电容量进行规划和建设。储能系统一旦形成规模效应,可以通过储能系统提高发电和输配电环节的设备利用率,减少相应的电源和电网建设费用。因此,储能系统形成规模后,每千瓦投资至少可以延缓13200元的建设费用,这还不包括上海从外地受电时,远距离输电通道的建设费用。
以上海为例,目前上海的发电系统和输配电系统均按照每年的最高用电负荷对发电容量和输配电容量进行规划和建设。同时,上海的负荷特性呈现明显的大都市特性,昼夜峰谷差日益扩大,目前日负荷率约50%~60%。储能系统一旦形成规模效应,可以通过储能系统提高发电和输配电环节的设备利用率,减少相应的电源和电网建设费用。这将彻底改变现有电力系统的建设模式,促进其从外延扩张型向内涵增效型转变。
上海地区常规电厂建设费用为5000元/kW左右,上海电网2006年电网建设和改造投资2044亿元,新增供电能力约2500MW,折算后,每千瓦的本地电网建设费用约8200元。因此,储能系统形成规模后,每千瓦投资至少可以延缓13200元的建设费用(电源5000元+电网8200元),这还不包括上海从外地受电时,远距离输电通道的建设费用(最终体现在受入电价中)。
储能系统在科研初期虽然单位成本较高,但一旦形成规模化,特别是完成国产化,突破国外的技术壁垒后,成本将大幅下降,远景可节约几百亿的电源、电网建设费用。如果能早日推进国产化和规模化,建设成本大幅下降,在“十二五”期间就可节约发、输、变、配电各环节的大量建设费用。(www.xing528.com)
同时,由于土地及相关资源有限,城市内部可用于发电厂、变电站和输电通道建设的土地资源也越来越紧张。而储能系统可以结合用户需要和变电站的建设,分散安装、紧凑布置,相应地减少电力系统各个环节的基础建设所需的土地和空间资源,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