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管理的发展,大体可分为五个阶段:工匠与行会时代、产品导向时代、过程导向时代、全面质量管理与标准化时代、卓越绩效与可持续发展时代。
(一)工匠与行会时代
这一阶段主要是指1200—1799年,该阶段,由于产品多由手工完成,手工艺参与产品实现的全过程,对产品进行全数、全过程检验,确保了产品质量,但生产产量低。
(二)产品导向时代
这一阶段主要是指1800—1899年,该阶段,生产出现了分工,不同工人对产品的不同组成部分负责,少数工人负责检查最终产品,但还未具有计划性。该阶段通过百分之百检验的方式来控制和保证产品的质量。这种做法只是从成品中挑出废、次品,实质上是一种“事后的把关”。这种事后检验把关,无法在生产过程中起到预防、控制的作用。且百分之百的检验,增加检验费用。在大批量生产的情况下,其弊端就突显出来。
(三)过程导向时代
这一阶段主要是指1900—1945年。在该阶段,质量管理的重点主要在于确保产品质量符合规范和标准。人们通过对过程进行分析,及时发现生产过程中的异常情况,确定产生缺陷的原因,迅速采取对策加以消除,使工序保持在稳定状态。这一阶段的主要特点是:从质量管理的指导思想上看,由以前的事后把关,转变为事前的积极预防;从质量管理的方法上看,应用了统计的思考方法和统计的检验方法;从质量管理的方式上看,从专职检验人员把关转移到专业质量工程师和技术员控制。
(四)全面质量管理与标准化时代
菲根堡姆于1961年在其《全面质量管理》一书中首先提出了全面质量管理的概念:“全面质量管理是为了能够在最经济的水平上,并考虑到充分满足用户要求的条件下进行市场研究、设计、生产和服务,把企业内各部门质量、维持质量和提高质量的活动构成为一体的一种有效体系。”
全面质量管理具有“三全一多样”的特点,具体如下。(www.xing528.com)
(1)全面的质量 质量不仅包括产品质量,还包括过程质量和体系质量;它不仅包括一般的质量特性,而且包括成本质量和服务质量。
(2)全过程的质量管理 全过程的质量管理包括了从市场调研、产品的设计开发、生产到销售、服务等全部有关过程的质量管理。换句话说,要保证产品或服务的质量,不仅要搞好生产或作业过程的质量管理,还要搞好设计过程和使用过程的质量管理。
(3)全员的质量管理 产品和(或)服务质量是企业各方面、各部门、各环节工作质量的综合反映。企业中任何一个环节,任何一个人的工作质量都会不同程度地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产品质量或服务质量。因此,产品质量人人有责,人人关心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人人做好本职工作,全体参加质量管理,才能生产出顾客满意的产品。
(4)多方法的质量管理 质量管理中,应广泛使用各种方法。常用的质量管理方法有所谓的老七种工具,具体包括因果图、排列图、直方图、控制图、散布图、分层图、调查表;还有新七种工具,具体包括:关联图法、KJ法、系统图法、矩阵图法、矩阵数据分析法、P DP C法、矢线图法。
此阶段,美国戴明博士提出了PDCA循环理论和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提出的质量管理七大原则广为人知,ISO 9000质量管理体系就是以PDCA循环理论和质量管理七大原则为基础构建的。
(五)卓越绩效与可持续发展时代
这一阶段主要是指1990年之后。20世纪90年代以来,一些知名公司管理层基于对质量的重视,采取了将顾客和质量置于优先地位、建立卓越绩效体系的方法实施创新和持续过程改进,获得了令人信服的成功,积累了经验,树立了典范,为全球实施卓越绩效与可持续管理提供了基础。
2018年,英国标准协会(BSI)发布了最新修订的国际标准ISO 9004:2018《质量管理组织质量持续成功指南》。ISO 9004为希望提供组织整体绩效并取得持续成功的经理提供了指南。各国均设置了国家质量奖等,鼓励各行各业不懈努力、追求完美,达到卓越绩效的水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