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辊锻毛坯过渡区段长度
辊锻毛坯过渡区段长度由毛坯的结构决定(见图7-20)。在各道次辊锻时,过渡区段的金属体积保持不变,由此得
式中 λn——第n道工步的拔长系数;
ln——第n道辊锻时在过渡区域的长度;
ln-1——在前一道辊锻时的该过渡区段长度。
由此可逐道计算出在各道辊锻时在该过渡区段的长度,此楔形过渡区段的体积可按下面近似公式计算:
式中 Aa、Ab——楔形区段边界上的两横断面面积;
l——楔形区段长度。
毛坯上楔形区段长度按以下公式确定:
图7-20 辊锻毛坯过渡区段长度
2.型槽纵向长度尺寸的确定
在实际生产中,后滑没有意义,因为后滑区的坯料还未最后辊锻成形。所以一般只考虑前滑,并以前滑率S(坯料与轧辊的相对速度差)表示。
若将上式乘以相同的时间t,则
式中 Ld——对应于Lk的坯料长度;
Lk——对应于Ld的轧辊上坯料弧长。
化简后得
上式说明了考虑前沿的影响,辊锻结果坯料的长度大于型槽的长度。为保证辊坯不致过长,要将型槽做短一些。
前滑率S的数值,根据区段不同的轧辊的送进方向而有所不同。
过渡区最小断面在前,与轧辊的旋转方向一致,容易咬入,滑移小,S=0.02~0.04。
过渡区最大断面在前,咬入困难,滑移大,S=0.06~0.12。
断面不变,滑移中等,介于A、C之间,S=0.04~0.06。
由于有前滑影响,型槽的长度应较毛坯的相应区段的长度短。(www.xing528.com)
型槽区段所对应的中心角(rad):
式中 Rz———型槽作用半径,在制坯辊锻时可取,D0为辊锻中心距,h1′为辊锻后毛坯的相应矩形高度。
如果在被研究的区段型槽高度尺寸连续变化,则作用半径之值可按平均值计算。
3.纵向型槽图的绘制
在辊锻模具设计时,为了尺寸标记方便,通常将型槽的纵向长度尺寸换算为模具的中心角(rad),即
辊锻模具的纵向长度决定于型槽各区段长度之和:
α=α1+α2+…+αn+(0.175~0.262)rad
将弧度转换成型槽总中心角:
则型槽总中心角:
θ=θ1+θ2+…+θn+(10°~15°)
辊锻模型槽尺寸公差均为±0.2mm,角度公差均为±3′。模具中心角增加(10°~15°)的目的在于容纳辊锻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多余金属,此部分多余金属一般是由坯料计算或模具加工误差所引起。
对于悬臂式辊锻机模具,包角一般不大于270°;对于双支承辊锻机模具,包角一般不大于180°。
为了绘制纵向型槽图,必须确定各个区段的中心角及该区的槽底半径。如图7-21中第二区段,需要确定该段型槽所对应的中心角θ及槽底半径R。
图7-21 辊锻型槽对应中心角
对于槽深相等的区段其槽底半径为
式中 hk——型槽高度。
对于较长的楔形区段的纵向轮廓,通常也按圆弧绘制,但其回转中心和辊子旋转中心不相重合。
此区段圆弧的圆心可采用近似的方法确定:在全圆弧上适当选取若干个点,用拟合的方法确定出数个圆弧,以近似地代替该楔形区段。
在过渡的楔形区段一般可用直线连接。纵向型槽各区段间应圆滑过渡,所取圆角大小可视具体情况而定。
纵向型槽前部的形状和尺寸应与原始毛坯的形状和尺寸相适应(如圆坯、方坯和矩形坯),从纵向型槽头部到第一段型槽之间圆滑过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