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导航定位
测量参数方面,参考坐标系采用WGS-84坐标系,投影方式采用墨卡托投影(Mercator),深度基准为理论最低潮面(LAT)。
本工程大部分区域位于远海海域,一般近岸用的RTK、岸站差分DGPS以及普通星载差分GPS都无法满足定位要求,因此水上定位系统采用双频GNSS高精度星载差分系统进行,系统的平面精度优于0.5m。
另外由于需要拖曳式调查设备的作业区域最大水深为500m,与拖鱼连接的缆比较长,因此采用水下声学定位系统实现对水下拖体的准确定位。
2.多波束水深测量
本次工程勘察的最主要内容为水深测量,全程采用多波束水深测量,特别是水深大于500m区域只进行水深测量,利用多波束进行路由区全覆盖水深测量才可以获得精确的海底地形数据。测量时多波束测幅之间相互重叠至少20%,从而保证了测区内的全覆盖测量。需要注意的是分支点区域需要进行大范围海底地形测量,以保证足够的路由选择走廊。水深小于500m区域进行潮位改正,大于500m区域不进行潮位改正,潮位采用实测和预报相结合得到的数据。
3.侧扫声呐测量
侧扫声呐测量只在水深少于500m区域进行海底表面障碍物和底质等海底面特征物扫测。侧扫声呐测量在勘察中与浅地层剖面仪组成组合拖鱼系统同时作业,拖鱼离底一般保持在20~30m之间,拖鱼采用水下定位进行实时定位。测量与多波束同步进行,采用同样测线,不同测线间距采用不同的测量量程,保证200%全覆盖。
4.浅地层剖面测量
只在水深少于500m的埋设区域进行海底浅地层结构探测。测量时与侧扫声呐组成组合拖鱼系统同时作业,拖鱼采用水下定位进行实时定位。测量与多波束同步进行,采用同样测线。(www.xing528.com)
5.已有管线磁力探测
磁力仪探测只在水深少于500m区域进行,探测时,对交越的海缆在设计交越点左右200m共布设3条测线,通过3条测线确定路由区域的已有海缆的位置和走向。探测时,磁力仪尽可能贴近海床,尽可能使用最缓慢测量航速,以获取精确的数据。
6.工程地质取样测试
工程地质取样测试同样只在水深小于500m区域进行,原则上使用柱状取样器采集柱状样品,一般柱状样长度不小于2m,站位通过浅地层剖面探测的初步结果进行布设,站位间距平均为10km,在沉积物及地貌类型分界线附近,以及特殊地貌特征区域布设加密样进行验证。样品处理中进行沉积物类型判别、颜色、沉积物结构、构造的目测分析并拍照。以细粒沉积物为主的柱状样品,应在其表、底层及分层界面上下适宜位置分别进行十字剪切板试验。
遇较硬底质经3次取样后不能取得柱状样,可改用蚌式采样器获取底质样品。如此次取样过程中,在多个位置经2次柱状取样后均不能取得有效样品时,改用蚌式取样器进行取样,获得表层样样品。
水深小于3m区域由于勘察船较难进入,采用潜水员人工录像和触探方式进行底质测试。
7.静力触探测试(CPT)
静力触探测试(CPT)仪样只在水深15~500m区域进行,沿勘察路由CPT测试站位间距不大于10km,部分站位可与工程地质取样站位靠近以进行两者互相验证。贯入深度针对本段浅水区计划埋深而设定为3.0m,而最大贯入压力设为20MPa。如果首次测试在设计埋深内探头遭阻停,将进行第二次测试,以确保在计划埋深内对硬底质的评估不会因仪器因素或漂移存在而出现偏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