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热带气旋与台风在北半球的旋转方向及其在中国近海的表现

热带气旋与台风在北半球的旋转方向及其在中国近海的表现

时间:2023-06-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产生于热带海洋上空的热带气旋在适当条件下猛烈发展而形成台风,其风向在北半球地区呈逆时针方向旋转。自1989年起,我国采用国际热带气旋名称和等级划分标准。根据1949~1988年40年内中国近海共出现台风658次,约占西北太平洋地区生成台风总数的59.39%,平均每年16.45次,其中强台风372次,占西北太平洋强台风总数的53.76%,平均每年9.3次,而热带低压仅221次。190次强台风中,有153次来自菲律宾以东洋面,占其总数的80.53%。

热带气旋与台风在北半球的旋转方向及其在中国近海的表现

产生于热带海洋上空的热带气旋在适当条件下猛烈发展而形成台风,其风向在北半球地区呈逆时针方向旋转(在南半球则为顺时针方向)。它的出现伴随着狂风、暴雨、巨浪和风暴潮,是造成海难事故的重要原因或直接原因。了解热带气旋的时空变化、强度、移动路径,对于海缆工程的规划、设计、敷设和运营有着极为重要的实际意义。

由于台风生成的地区和强度不同,台风有不同的名称和分类。过去我国习惯称形成于26℃以上热带洋面上的热带气旋(Tropical Cyclones)为台风,按照其强度,分为六个等级:热带低压、热带风暴、强热带风暴、台风、强台风和超强台风。自1989年起,我国采用国际热带气旋名称和等级划分标准。

国际惯例依据其中心附近最大风力分为

热带低压(Tropical Depression),最大风速6~7级(10.8~17.1m/s);

热带风暴(Tropical Storm),最大风速8~9级(17.2~24.4m/s);

强热带风暴(Severe Tropical Storm),最大风速10~11级(24.5~32.6m/s);

台风(Ty-phoon),最大风速12~13级(32.7~41.4m/s);

强台风(Severe Typhoon),最大风速14~15级(41.5~50.9m/s);

超强台风(Super Typhoon),最大风速≥16级(≥51.0m/s)

据统计,全世界平均每年约发生62个台风,集中发生于8个特定的海域内,而其中以西北太平洋生成的为最多,占总数的30.7%以上。西北太平洋台风发生的源地主要为南海到我国台湾地区-菲律宾以东的洋面上,包括马里亚纳、卡罗林及马绍尔群岛在内的海域(见图8-10)。

根据1949~1988年40年内中国近海共出现台风658次,约占西北太平洋地区生成台风总数的59.39%,平均每年16.45次,其中强台风372次,占西北太平洋强台风总数的53.76%,平均每年9.3次,而热带低压仅221次。中国近海658次台风中,有487次来自太平洋,占台风总数的74.01%。372次强台风中,有326次来自太平洋,约占强台风总数的87.6%。

40年中,南海共出现台风402次,约占中国近海的61.09%,平均每年10.05次。其中强台风190次,约占中国近海强台风总数的51.08%,平均每年4.75次。这402次台风中有260次来自菲律宾以东洋面,占总数的64.68%,其余的均在南海生成。190次强台风中,有153次来自菲律宾以东洋面,占其总数的80.53%。可见,南海的台风有35.3%是由本海区生成的,但生命期较短,多半为1~3天。

978-7-111-57260-2-Chapter08-16.jpg

图8-10 全球台风发生海域分布图

西北太平洋台风是强度较大,对我国影响也最严重的台风。此外,还产生于南海海面上的台风,其强度较弱,数量也较少,称南海台风,也叫土台风。(www.xing528.com)

台风移动的路径是很复杂的,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发现两个路径完全相同的台风。正常情况下,台风的移动主要受副热带高压南侧的偏东气流引导,向偏西方向移动,这类台风常会在我国东南沿海至越南沿海登陆。若副热带高压位置的东偏或西偏,导致台风路径改变,如:当副热带高压位置偏东,当热带气旋移动到副热带高压西缘时,受那里的偏方向移动,登陆我国鲁辽沿海或朝鲜、日本,甚至在日本以东洋面上北上。若副热带高压北移或南移,原有的某条台风路径也会随之北移或南移,呈现出一定的季节变化。归纳起来,西北太平洋台风可以分为三种主要类型(见图8-11):

1)西行台风:台风产生后,经菲律宾一直向西进入南海,后在我国广东、广西登陆,或在越南登陆,或在南海海面上自行消失。此类台风对我国南海影响最大(见图8-11中Ⅰ)。

2)登陆台风:台风产生后,向西北偏西方向移动,到达我国台湾地区以东海面后转向北上,或横穿台湾海峡,在我国福建、浙江、江苏省沿海一带登陆。登陆台风中的多数于长江口-山东一带再度出海。此类台风对我国渤海、黄海、东海影响很大(见图8-11中Ⅱ)。

3)转向台风:台风产生后,向西北方向移动,至北纬20°~25°(盛夏可至25°~30°)附近转向东北,再向日本移动。此类台风如在琉球群岛以东转向,对我国影响不甚明显,如穿过琉球群岛后再转向东北,则对我国渤海、黄海、东海均有一定影响(见图8-11中Ⅲ)。

978-7-111-57260-2-Chapter08-17.jpg

图8-11 西北太平洋台风路径示意图

南海台风的冬范围一般较西北太平洋台风小,且较易于被周围天气系统所影响而改变其移动路径。现将南海台风的主要路径归纳如下:

1)台风生成后向西北偏北方向移动,登陆于越南北方,或生成后先向东北方向移动,然后在北纬15°~17°附近折向西北,并在我国海南岛或越南北方登陆。此类台风约占南海台风总数的40%以上,9月和10月出现最多。

2)台风生成后先向北移动,在广东登陆后转向东北,并影响江西、福建。此类台风约占南海台风总数的22%,3月和6月出现最多。

3)台风生成后一直向东北方向移动,经台湾海峡或巴士海峡到琉球群岛一带消失。此类台风约占南海台风总数的20%,一般出现于春季和初夏。

4)台风生成于北纬10°以南的海面上,然后沿北纬15°圈附近西行进入罗湾。此类台风约占南海台风总数的10%,多发于冬季。

但是个别台风的路径却不像上述情况那样规则,而是有的窜向低纬,有的绕弯甚至打圈子。因此往往给海洋工程建筑物、港湾、锚地以及沿岸地区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突然袭击,带来意外的损失。如1972年第3号台风,从形成到消失共历时24天,其中17天为强台风阶段。这次台风的路径有三次停滞打转,最后在天津塘沽登陆,这些特点使其成为自1884年到1972年间路径最独特的一次台风。而在渤海湾内打转的结果,给大连、秦皇岛等港口带来巨大的破坏。

台风在发生期的移动速度并不很快,约每小时8~10海里,然后逐渐增加。但在转向前一般很少超过每小时15海里。转向后速度最慢,动向也不稳定,此时其平均速度仅每小时5~6海里。台风转向后进入中纬度海洋,由于受强劲西风的影响,移动速度骤增,每小时可达20~30海里。当台风进入消衰阶段,其移动速度又逐渐减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