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时装竞赛与化装溜冰在近代中国的盛行

时装竞赛与化装溜冰在近代中国的盛行

时间:2023-06-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0世纪30年代左右,法国的“纸制服装赛美会”[297]、苏俄的“时装比赛”[298]、美国的“头部装饰物比赛会”[299]等各国服装竞赛的资讯传入中国,中国自行组织的服装竞赛也同期启动。图4-8北海漪澜堂化装溜冰现场《时代》1933年第3卷第10期除严肃、专业的服装比赛,近代中国还兴起了一种服装设计与花样滑冰结合的特殊服装赛事——“化装”溜冰比赛。

时装竞赛与化装溜冰在近代中国的盛行

“物竞、天择[293]”,近代中国人在西学东渐中明白了竞争与进步的关系,有了以竞争谋发展的意识,所谓“竞争者进化之母,比较者竞争之媒[294]”,在带有优劣评比的比赛性质的展览会的兴盛中,服装竞赛初露端倪,成为传播近代服装新思潮的一种形式。

1851年,徐荣村在伦敦世博会以“荣记湖丝”参展并获得了金银两项大奖[295],这是近代中国人最早的一次服装展览暨服装竞赛实践。此后随着思想的改变,服装竞赛随着服装展览逐渐发展,在第二次应邀参加美国国际丝绸展会暨服装丝绸比赛时,朱光焘便提出,“吾国丝业界必由比赛而竞争,由竞争而进步[296]”,宣扬以服装竞赛促进服装改良与进步的思想。20世纪30年代左右,法国的“纸制服装赛美会”[297]、苏俄的“时装比赛”[298]、美国的“头部装饰物比赛会”[299]等各国服装竞赛的资讯传入中国,中国自行组织的服装竞赛也同期启动。1933年,在上海女青年会发起的为期三天的国货展览会中便将“儿童国货服装比赛”列入日程,要求参赛服装所用材料为“完全国货”,要求参赛服装的设计理念为“注重美观,朴素,稳当,卫生,整洁”[300],从儿童抓起,宣扬兼顾国家与个人、兼顾经济实用与美观整洁的服装新观念。1935年,广东女界联合会举办“适宜服装比赛”,对参赛服装进行为期三天的展览,并邀请诸多社会名流组成的“评判委员会”对参赛作品作出评判。在参赛服装的公开展览会上,有工作人员当场解说“童衣制造之方法,常服新样之原理,今后对于家人服装之所应改良”等知识,使人们对新式服装有更深入的了解并在服装改良与创新上有更宽广的思路,“观众获益不浅云”[301]。

图4-8 北海漪澜堂化装溜冰现场《时代》1933年第3卷第10期

除严肃、专业的服装比赛,近代中国还兴起了一种服装设计与花样滑冰结合的特殊服装赛事——“化装”溜冰比赛。1926年,北京市北海漪澜堂举行了一场“历年冬令所未有”的“化装溜冰大会”,该活动“观者数千人,比赛人数达一百三十余人”,参赛者穿着“火锅”“白菜”“汽船”“鱼鳞衣”等奇装异服溜冰,《晨报星期画报》对此“特为刊行专号”,图文兼具地报道了这场“怪装异饰,无奇不有”的创意服装盛会[302],《图画时报》[303]《中国摄影学会画报》[304]也对此做过报道(图4-8)。此后,“化装”溜冰比赛成了北京冬令的盛事,并在沈阳、大同、青岛、太原等各地相继兴起,其中最壮观的一次是1933年元旦在北京中南海溜冰场举行的,其中参赛者三百多人,“各处心裁奇形怪状”,观众更是达到上万人,“一时传为盛事”[305]。“不重技师重化装”成为化装溜冰大赛的一大特点,为参加化装溜冰大赛,“一般青年男女溜冰热烈者,好像到了一个莫大的刺激与安慰,几乎无时无刻不在精心策划着,怎样化装,如何扮像,才能在大会场上往来奔驰,大出风头”[306],且有赛事主办机构提出以“各表演人表演技术,化装奇异,化装美丽,化装含有动人的意义[307]”作为评定比赛输赢的原则,可见,化装溜冰大赛不仅是“为增进市民对于体育之兴趣[308]”的“体育”,还是有关服装新思想的传播。于是在衣身与衣袖各部位绘制人体骨架图案的服装(图4-9)[309]、左右衣片分别为西式大衣和中式长袍的“阴阳双面”服装、胶质充气材料做成的夸张服装、可以“代表两个时代”的女式宽袍和“两截式”的女式窄衣长裤[310]等奇装异服纷纷登上化装溜冰大会的赛场,突破了传统服装礼制及一般服装设计的原则,让人们感受到天马行空的自由设计所带来的乐趣,同时也启蒙了服装艺术设计的新思想(图4-10)。(www.xing528.com)

图4-9 “津市化装溜冰”《新嘉坡画报》1931年第138期

图4-10 “化装溜冰”《中华》1933年第16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