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前视基准面上绘制草图1,如图9-2所示。
2)在右视基准面上绘制另草图2,如图9-3所示。
3)用转换实体引用把草图2的断面图复制到右视基准面上,如图9-4所示。
图9-2 (草图1)
图9-3 (草图2)
4)用图9-4创建凸台—拉伸特征,预览如图9-5所示,属性管理器设置如图9-6所示,结果如图9-7所示。
5)由图9-1可以看出,夹具体的内沿、外沿都可以用扫描来完成。内沿带有斜度,必须用引导线约束轮廓才能使内沿带有斜度。内沿的断面图如图9-4所示,引导线必须是图9-4最宽两点沿路径扫描后的轨迹。要作引导线先创建参考特征。
参考特征是一个扫描特征。把草图1的一部分用“转换实体引用”复制到前视图上作为扫描路径,如图9-8所示。以凸台—拉伸1特征的一个断面为基准面,绘制草图作为扫描轮廓。轮廓草图和路径草图之间添加穿透约束,绘制的轮廓草图如图9-9所示。单击“扫描”,选择轮廓和路径,取消合并结果,其它为默认。单击“确定”,用同样的方法创建另一个参考特征,结果如图9-10所示,两个参考特征分别称为扫描1和扫描2。
图 9-4
图 9-5
图 9-6
图 9-7
图 9-8
图 9-9
图 9-10
6)新建四个基准面。第一个基准面与前视基准面相距10.5,第二个基准面与前视基准面相距10.5,方向与第一个基准面相反。第三个基准面经过草图2的一条长斜线,且与右视基准面垂直。第四个基准面经过草图2的另一条长斜线,且与右视基准面垂直。新建的四个基准面如图9-11所示,分别称为基准面1、基准面2、基准面3和基准面4。
7)创建基准面1与扫描2参考特征的交叉曲线。单击基准面1,再单击“工具菜单”、“草图工具”、“交叉曲线”,交叉曲线的属性管理器打开,选择扫描2参考特征与基准面1接触的所有曲面后,单击“确定”,结果如图9-12所示。
8)在基准面3上创建平面区域。先绘制用于创建平面区域的草图,右键单击基准面3,出现一快捷菜单,单击快捷菜单中的草图绘制。绘制的草图如图9-13所示。
9)不用退出草图,单击工具栏中的平面区域,单击“确定”,结果如图9-14所示。为了便于看图,除了新生成的平面区域和扫描2参考特征外,其它的都隐藏。
图 9-11
图 9-12
图 9-13
图 9-14
10)创建分割线。单击工具栏中的分割线,分割线的属性管理器打开,要投影的草图选择交叉曲线,要分割的面选择平面区域。单击“确定”,结果如图9-15所示。
11)重复步骤7)~步骤10)创建第二条分割线,如图9-16所示。重复步骤7)~步骤10)创建第三条、第四条分割线。第三条分割线的形状与第一条的相同;第四条的形状与第二条的相同。
12)创建外缘带斜度的扫描特征。在凸台—拉伸1特征的断面绘制轮廓草图,如图9-17所示。在前视基准面打开一幅草图,用转换实体引用把草图1的一部分复制到前视基准面上,如图9-18所示。在轮廓草图9-17和图9-18之间添加穿透约束。
图 9-15
图 9-16
(www.xing528.com)
图 9-17
图 9-18
单击工具栏中的“扫描”,属性管理器打开。选择图9-17为扫描轮廓,图9-18为扫描路径,选择两条分割线为引导线,取消合并结果,单击“确定”,创建的扫描特征如图9-19所示。
13)用相似的方法创建另一个带斜度的扫描特征,如图9-20所示。
后创建的两个扫描特征的前视图和前面创建的两个用作参考特征的扫描特征的前视图相同,左视图不同,差别就是前两个不带斜度,后两个带斜度。
14)创建夹具体的外缘。外缘要用扫描分两段创建,先创建第一段。
把草图1的一部分用“转换实体引用”复制到前视基准面上,作为扫描路径,如图9-21所示。以凸台—拉伸1的一端为基准面绘制扫描轮廓图。把草图2的一部分用“转换实体引用”复制到作为基准面的凸台—拉伸1断面上,如图9-22所示。在两幅草图之间添加穿透约束,选图9-22为扫描轮廓,选图9-21为扫描路径,取消“合并结果”。创建的扫描特征如图9-23所示。
用类似的方法创建夹具体的另一段外缘,如图9-24所示。
图 9-19
图 9-20
图 9-21
图 9-22
图 9-23
图 9-24
除了参考特征,到目前为止创建的所有特征如图9-25所示。
15)接下来创建两个圆柱体。在前视基准面绘制如图9-26所示的草图,5.50为从动尺寸。用该草图创建旋转体,用类似的方法创建另一个旋转体,结果如图9-27所示。
16)在前视基准面上绘制如图9-28所示的草图,旋转切除多余部分。在前视基准面上绘制如图9-29所示的草图,中心线为旋转轴,旋转切除多余部分。
图 9-25
图 9-26
图 9-27
图 9-28
17)在前面创建特征时都取消了属性管理器里的“合并结果”选项,目前创建的各部分还处在多实体状态,用“组合”将其合并为单一实体。
单击工具栏中的“组合”,操作类型选“添加”,选择除了两个参考特征外所有特征为要组合的实体,单击“确定”。结果如图9-30所示。
图 9-29
图 9-30
18)创建拉伸—凸台把两个空当填补起来。用“转换实体引用”把空当的边线复制到前视基准面上,如图9-31所示。方向1、方向2终止条件均为成形到一面。其它为默认。用相同的方法把另一空当填补起来。
图 9-31
19)在腹板与内外缘相接处倒R3的圆角。
20)用删除实体命令把两个参考特征删除。最终结果如图9-1所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