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平原水库是南线供水工程的尾部调节平原水库,见图6.2。
管理目标和管理标准参见“635”水利枢纽工程管理中的相关内容。
图6.2 “500”平原水库
6.1.2.1 巡视检查
“500”水库管理处成立水库工程巡视检查小组,建立大坝巡查制度,对大坝进行经常检查、定期检查、特别检查。
1.经常检查
由有经验的技术人员负责,巡视检查小组按照规定的时间、巡查路线、巡查内容和检查顺序对大坝巡视检查,并做好记录。
经常巡视检查次数:在初次蓄水一年内或高水位且大风浪期间,每天1次;在汛期每周进行2次;在正常运行期,每周检查1次。
巡回检查路线:上坝路—北坝线—放水兼放空洞—西坝线—南坝线—进水闸—东坝线—上坝路。
巡视检查时间:经常巡视检查时间安排在当日10∶00左右开始。
检查顺序:坝顶—水库水面—上游坝坡下游坝坡—观测设施—坝外排水设施—绿化带等。
检查要求:巡视检查必须由熟悉“500”水库工程情况且有实践经验的运行管理技术人员进行,日常巡视检查人员相对固定,检查时携带必要的量测、记录、绘草图、照相、录像等工具;日常巡视检查中发现异常现象时,立即采取应急措施,并上报主管部门。
2.定期检查
每年蓄水前及结束后15d内,由管理处负责人带队,巡视检查小组结合观测及有关分析资料对工程进行全面巡视检查,并做好记录。定期检查,均制定详细的检查计划并做好如下准备工作:
提前排干检查部位的积水,清除检查部位堆积的杂物;安排好临时交通设施,便于检查人员行动;做好电力安排,为检查工作提供必要的动力和照明;采取安全防范措施,确保设备及人身安全。
3.特别检查
当库区发生暴风雨、地震、重大事故等情况时,管理处负责人组织有关专家及管理人员对大坝进行专项巡视检查,同时报请建管局派人协同进行,并写出专题检查报告。必要时对大坝进行特殊情况下的安全鉴定。
检查要求:在大风浪、水位骤降、温度骤变、冰凌、附近大爆破等情况发生时,增加巡查次数。当发生以下情况时要加强检查:
在高水位时,加强对下游坝坡、坝脚的变形、渗漏观察;在大风浪(特别是超设计风速)期间,加强对上游护坡的观察;在必须用放水兼放空洞泄水,导致水库水位骤降期间,加强对上游护坡的观察;在暴雨期间,加强对下游护坡的冲刷、排水情况以及可能发生滑坡坍塌部位的观察;在遭受地震后,立即对大坝进行全面检查、观察,特别注意大坝有无裂缝、滑坡及渗漏等异常现象;对长期处于水下的上游护坡,在水库水位较低时进行检查,必要时可做潜水检查。
6.1.2.2 巡视检查的项目和内容
1.坝体检查重点
坝顶:有无裂缝、异常变形、积水等现象;防浪墙有无开裂、破碎、架空、错位、倾斜等情况。(www.xing528.com)
上游混凝土护坡:有无裂缝、剥蚀、滑动、隆起、塌坑等现象;近坝水面有无变浑等异常现象。
下游坝坡:有无裂缝、滑动、隆起、塌坑、雨淋沟、冒水、渗水坑或流土、管涌等现象;排水系统是否通畅;混凝土网格护面是否完好,网格内草皮是否完好,有无兽洞、蚁穴等隐患;排水棱体等导渗降压设施有无异常或损坏现象。
防洪堤:有无裂缝、滑坡、隆起、塌坑及冲沟,汛期是否将洪水安全、顺利排走、不入库。
2.坝基和坝趾近区检查重点
坝基:基础排水设施的工况是否正常;渗漏水的水量、颜色、浑浊度、酸碱度有无变化。
坝趾近区:有无阴湿、渗水、管涌、流土或隆起等现象;排水设施是否完好。
要注意观测大坝下游地下水位的变化,以及下游盐渍化的情况。
3.裂缝、滑坡和渗漏等重点项目检查
裂缝:及时检查裂缝发生的时间、部位、裂缝的走向、长度、宽度和深度;对重要裂缝设置标志并进行编号,定期观察裂缝变化情况,做好记录并绘制裂缝平面分布图。
在水库初次蓄水或高水位持续期间、持续特大暴雨袭击及春季解冻后应特别注意检查下游坝坡有无出现滑坡现象。
渗漏:检查渗水的浑浊程度、渗漏量大小、发生的部位及相应库水位,掌握库水位与渗漏量的关系,以便分析渗漏变化的原因并制定处理方案,同时做好记录。
6.1.2.3 常用检查方法
1.常规方法
常规方法是用眼看、手摸、脚踩等直观方法,或辅以锤、钎、钢卷尺等简单工具。
2.特殊方法
特殊方法是利用挖探坑(或槽)、探井、钻孔取样或孔内电视,向孔内灌水试验,投入化学试剂,潜水员探摸或水下电视、水下摄影或录像等方法。
6.1.2.4 检查记录整理和资料存档
1.检查记录整理
每次巡视检查均做好记录,认真填写《“500”水库工程巡视检查记录表》,发现异常情况,除详细记录时间、部位、险情和绘出草图外,必要时应测图、摄影或录像。现场记录必须及时整理,并将本次巡视检查结果与以往巡视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有问题或异常现象,立即进行复查,以保证记录的准确性。
2.检查资料存档
各种巡视检查的原始记录、图件和报告等均整理归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