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可压缩流体特性及质量流量计算

可压缩流体特性及质量流量计算

时间:2023-06-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由于气体介质流速较高,在可压缩流情况下,由于紊流几乎始终存在,所以雷诺数的影响极小,可以忽略不计。从式可知,质量流量与成正比,如果这时气体的有效密度为ρe,则即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密度为ρs的可压缩介质的质量流量与密度为ρe的不可压缩介质的质量流量是一样的,因此,对于均匀混合的气(汽)、液两相介质可按混合介质的有效密度ρe进行计算。

可压缩流体特性及质量流量计算

可压缩介质的流动有非阻塞流和阻塞流两种情况,在这两种情况下所用的计算公式是不同的。当XFKXT时,不会产生阻塞流;当XFKXT时则产生阻塞流。FK为比热比系数,空气的FK=1,对非空气介质978-7-111-32145-3-Chapter02-172.jpgκ是气体等熵指数);XT为临界压差比,见表2-10。

表2-10 压力恢复系数FL和临界压差比XT

978-7-111-32145-3-Chapter02-173.jpg

根据国际电工委员会标准(IEC 534-22),在安装条件下,可压缩介质流量系数的计算式为

978-7-111-32145-3-Chapter02-174.jpg

978-7-111-32145-3-Chapter02-175.jpg

978-7-111-32145-3-Chapter02-176.jpg

式中 C——流量系数(包括AVKVCV),单位各不相同;

qm——质量流量(kg/h);

qV——体积流量(m3/h);

Fp——管道几何形状系数,量纲为1;

y——膨胀系数,量纲为1;

X——压差比(压差与入口绝对压力之比),Xp/p1,量纲为1;

p1——阀前压力(kPa)或(bar)(1bar=105Pa);

ρ1——介质在p1T1时的密度(kg/m3);

T1——阀入口的热力学温度[K(℃+273)];

M——介质相对分子质量;

Z——压缩系数,量纲为1;

N6N8N9——数字常数,其值见表2-11。

表2-11 数字常数N

978-7-111-32145-3-Chapter02-177.jpg

1.气体

(1)非阻塞流 当XFKXT时,是非阻流情况,如果采用法定计量单位制,则计算公式为

978-7-111-32145-3-Chapter02-178.jpg

978-7-111-32145-3-Chapter02-179.jpg

978-7-111-32145-3-Chapter02-180.jpg

式中 qVN——气体标准体积流量(m3/h);

ρN——气体标准状态下密度(273K,1.013×102kPa)(kg/m3);

p1——阀前绝对压力(kPa);

X——压差比,Xp

p1

y——膨胀系数;

T1——入口热力学温度(K);

M——气体分子量;

G——气体的相对密度(空气为1);

Z——压缩系数。

压缩系数Z是比压力和比温度的函数,可从图2-22中查出。

比压力的定义是:实际入口绝对压力p1与所述介质的绝对热力临界压力之比;而比温度的定义是入口温度T1和热力学临界温度T2之比。若比压力为pr,比温度为Tr,则

978-7-111-32145-3-Chapter02-181.jpg

978-7-111-32145-3-Chapter02-182.jpg

图2-22 压缩系数图

a)比压力pr为0~10 b)比压力pr为0~40

978-7-111-32145-3-Chapter02-183.jpg

由于式(2-30)、式(2-31)及另一些计算式都不包含上游条件时介质的实际密度这一项,而密度是根据理想气体定律由入口压力和温度导出的。在某些条件下,真空气体的性质与理想气体的偏差很大。在这些情况下,要引入压缩系数Z来补偿这个偏差。

膨胀系数y用来校正从阀门的入口到阀后缩流处气体密度的变化,理论上y值和节流口面积与入口面积之比、流路形状、压缩比X雷诺数、比热系数FK等因素有关。由于气体介质流速较高,在可压缩流情况下,由于紊流几乎始终存在,所以雷诺数的影响极小,可以忽略不计。其他因素与y的关系可以表示如下:

978-7-111-32145-3-Chapter02-184.jpg

式中 XT——临界压差比,查表2-10;(www.xing528.com)

X——压差比;

FK——比热比系数,空气的FK=1,对非空气介质:978-7-111-32145-3-Chapter02-185.jpgκ是气体的等熵指数)。

(2)阻塞流 当XFKXT时,即出现阻塞流情况。

如果阀前压力p1保持不变,阀后压力逐渐降低,气流就慢慢形成了阻塞流。即使这时阀后压力再降低,流量也不会增加。在压差比X达到FKXT值时就达到极限值。使用公式时,X值要保持在这一极限内。因此,y值只能在0.667(当X=FKXT时)到1.0的范围内。

在阻塞流情况下,流量系数的计算公式可简化为

978-7-111-32145-3-Chapter02-186.jpg

978-7-111-32145-3-Chapter02-187.jpg

978-7-111-32145-3-Chapter02-188.jpg

注意,XT值可通过空气试验来确定,也可以利用无连接管件控制阀的液体压力恢复系数FL近似求得。

如果一个控制阀装有渐缩管或其他管件,XT就会受到影响。这时的XT值就标为XTp

为达到规定的±5%的允差极限,阀和连接管件应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试验。如果允许用估计值,可采用下式:

978-7-111-32145-3-Chapter02-189.jpg

在上面的公式中,XT为不装渐缩管或其他管件的控制阀的压差比,系数ζ1是连接阀入口侧的渐缩管或其他管件的流阻系数。

2.蒸汽

根据膨胀系数法,以质量流量为单位,可推导出下面的计算公式:

(1)当XFKXT时(非阻塞流)

978-7-111-32145-3-Chapter02-190.jpg

(2)当XFKXT时(阻塞流)

978-7-111-32145-3-Chapter02-191.jpg

式中 qms——蒸汽的质量流量(kg/h);

ρs——阀前入口蒸汽的密度(kg/m3);

κ——蒸汽的等熵指数。

如果是过热蒸汽,应代入过热条件下的实际密度。

3.两相流体

当控制阀的介质为气液两相的混合流时,过去一般都采用分别计算液体和气体(蒸汽)的C值,然后相加作为控制阀的总流量系数值。这种分别计算液体及气体的流量系数,然后相加的方法是基于两种介质单独流动的观点,没有考虑到它们的相互影响。实际上,当气相大大多于液相时,液相成为雾状,具有近似气相的性质;当液相大大多于气相时,气相成为气泡而夹杂在液相中间,这时具有液相性质,此时用上面的计算方法计算误差也较大。前者偏大而后者偏小。因此,两相流体流量系数的计算必须考虑到两相流动之间的相互影响,寻找有效而准确的计算方法。

按照新的膨胀系数的理论,目前对两相流的流量系数计算多采用有效密度法或两相密度法。当液体和气体(或蒸汽)均匀混合流过控制阀时,液体的密度保持不变,而气体或蒸汽由于膨胀而使密度下降,因此,要用膨胀系数加以修正。从式(2-42)可知,质量流量与978-7-111-32145-3-Chapter02-192.jpg成正比,如果这时气体的有效密度为ρe,则

978-7-111-32145-3-Chapter02-193.jpg

978-7-111-32145-3-Chapter02-194.jpg

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密度为ρs的可压缩介质的质量流量与密度为ρe的不可压缩介质的质量流量是一样的,因此,对于均匀混合的气(汽)、液两相介质可按混合介质的有效密度ρe进行计算。当两相流中为液体和蒸汽,而液体占绝大部分时,可以用阀入口(p1T1条件下)的两相流密度ρm来计算。

总之,计算的前提条件是:气(汽)、液两相介质必须均匀混合,而且其中每一单相介质均达到阻塞流条件,计算公式如下:

(1)液体与非液化性气体 先决条件:液体ΔpF2Lp1-p2),气体XFKXT,两个条件都能满足

978-7-111-32145-3-Chapter02-195.jpg

式中 qmg——气(汽)体的质量流量(kg/h);

qmL——液体的质量流量(kg/h);

ρe——混合介质的有效密度(kg/m3)。

978-7-111-32145-3-Chapter02-196.jpg

978-7-111-32145-3-Chapter02-197.jpg

978-7-111-32145-3-Chapter02-198.jpg

(2)液体与蒸汽 当蒸汽占两相混合介质的绝大部分时,用式(2-48)进行计算。对液体占绝大部分的两相混合介质,计算公式为

978-7-111-32145-3-Chapter02-199.jpg

式中 ρm——两相流介质密度(kg/m3

978-7-111-32145-3-Chapter02-200.jpg

978-7-111-32145-3-Chapter02-201.jpg

978-7-111-32145-3-Chapter02-202.jpg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