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半导体工艺中,硅和多晶硅的去除可以使用HNO3与HF的混合溶液进行。其原理是利用HNO3将表面的Si氧化成SiO2,然后用HF把生成的SiO2层除去,其刻蚀原理包含两个反应步骤
硅的非等向性刻蚀多用来进行(100)面刻蚀,常用在以硅片为基底的微机械器件制备工艺中,一般是使用稀释的KOH溶液在约80℃下进行刻蚀反应,多晶硅的刻蚀实际上多使用HNO3、HF及CH3COOH三种成分的混合溶液,先利用HNO3的强酸性使多晶硅氧化成为SiO2,再用HF将SiO2去除,而CH3COOH则起类似缓冲溶液的作用,提供H离子,使刻蚀速率能保持稳定。这种通称为“Poly-Etch”的混合溶液也常作为晶片回收时的刻蚀液。
在上式的反应过程中,可以利用HAC作为缓冲剂来抑制HNO3的解离。可以通过改变HNO3及HF的比例,再配合HAC的添加或是水的稀释来控制刻蚀速率的大小。此外,也可以使用含KOH的溶液来进行Si的刻蚀。这种溶液对Si(100)面的刻蚀速率比(111)面快了许多,所以刻蚀后的轮廓将成为V型的沟渠。不过这种湿法刻蚀大多用在微机械器件的制造上,在传统IC的工艺上并不多见。(www.xing528.com)
随着半导体器件向更高精密度及“轻薄短小”的方向发展,晶背刻蚀(backside etching)已逐渐取代传统机械式晶背研磨(grinding)工艺,晶背刻蚀除了能降低硅片应力(stress)、减少缺陷(defect)外,还能有效清除晶背的不纯物,避免其污染到正面。由于晶背表层常包含有各类材料,如SiO2、多晶硅、有机物、金属、Si3N4等,因此湿法晶背刻蚀液也由多种无机酸类组成,包括:H3PO4,HNO3,H2SO4及HF等,如此才能有效去除复杂的晶背表层的物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