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纤维的湿热与干热处理及耐热水性的提升方法

纤维的湿热与干热处理及耐热水性的提升方法

更新时间:2025-01-08 工作计划 版权反馈
【摘要】:另外是提高纤维的耐热水性,使纤维能经受后续的缩醛化处理。长丝为91.5℃,短纤维为88℃,相应纤维的结晶度约为60%。纤维的热处理按所在介质分为湿热处理和干热处理两种。长束状聚乙烯醇纤维的热处理温度以225~240℃为好,短纤维的热处理需时较长,温度以215~225℃为宜。例如,湿法生产的长束状聚乙烯醇纤维的热处理温度为230~240℃,相应所需的热处理时间为1min。

纤维热处理(热定型)的目的是提高其尺寸稳定性,进一步改善其物理-力学性能,如结节强度和伸长率。另外是提高纤维的耐热水性,使纤维能经受后续的缩醛化处理。

热处理过程中,在除去剩余水分和大分子间形成氢键的同时,纤维的结晶度有所提高。提高结晶度使纤维中大分子的取向结构和纤维的卷曲得以保持,从而使纤维定型。随着结晶度的提高,纤维中大分子的自由羟基减少,耐热水性提高。

实际生产中用半成品纤维的耐热水性——水中软化点来表征纤维的热处理效果。长丝为91.5℃,短纤维为88℃,相应纤维的结晶度约为60%。

纤维的热处理按所在介质分为湿热处理和干热处理两种。在实际生产中常用干热处理,一般以热空气作为介质。

热处理过程中,主要控制的参数有温度、时间和松弛度。

(1)热处理温度:热处理温度是在热处理过程中最主要的参数,在245℃以下进行热处理时,随着温度的提高,纤维的结晶度和晶粒尺寸有所增大,水中软化点也相应提高。(www.xing528.com)

但当热处理温度超过245℃时,效果相反,纤维的耐热水性趋于降低,这主要是由于高温下纤维结晶区的破坏速度大于其可能建立的速度,加之氧化裂解速度大大加快,使纤维的平均分子质量减小,这些都会使纤维的性能下降。长束状聚乙烯醇纤维的热处理温度以225~240℃为好,短纤维的热处理需时较长(约6~7min),温度以215~225℃为宜。

(2)热处理时间:热处理时间和热处理温度密切相关,温度越高所需的热处理时间就越短。在一定时间范围内,随着热处理时间增加,纤维的结晶度提高。但是,当达到一定结晶度后,随着时间的增加,结晶度几乎不再变化。因此,确定热处理条件时,一般先定热处理温度,再确定适当的热处理时间。例如,湿法生产的长束状聚乙烯醇纤维的热处理温度为230~240℃,相应所需的热处理时间为1min。

(3)松弛度:松弛度又称收缩率,是指纤维在热处理过程中收缩的程度。适当的热收缩处理不仅对提高纤维的结晶度、改善纤维的染色有利,而且会显著地提高纤维的钩接强度和水中软化点。

但松弛度过大,不仅强度损失大,而且纤维的结节强度和结晶度还趋于减小,所以生产中控制松弛度一般为5%~10%。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