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汉时期,男服以袍为主。袍服属汉族服装古制,《中华古今注》称:“袍者,自有虞氏即有之。”秦始皇在位时,规定官至三品以上者,绿袍、深衣。庶人白袍,皆以绢为之。秦汉四百年中,一直以袍为礼服,样式以大袖为多,袖口部分收缩紧小,称为袪,全袖称为袂,因而宽大衣袖常夸张为“张袂成荫”。领口、袖口处绣夔纹或方格纹等,大襟斜领,衣襟开得很低,领口露出里面的衣领,袍服下摆花饰边缘,或打一排密裥或剪成月牙弯曲之状,并根据下摆形状分成曲裾与直裾(图5-1、图5-2)。
图5-2 穿直裾袍服的妇女(陕西西安任家坡汉陵葬坑出土陶俑)
裤为袍服之内下身所服,早期无裆,类似今日套裤。《说文》曰:“绔,胫衣也。”后来发展为有裆之裤,称裈。合裆短裤,又称犊鼻裈。内穿合裆裤之后,绕襟深衣已属多余。直裾袍服也就愈益普遍了(图5-3)。
衣为仕宦平日燕居之服,与袍式略同,为上下连属,但无衬里,可理解为穿在袍服里面或夏日居家时穿的衬衣,《礼记·玉藻》记“为”,又解释为罩在外面的单衣。郑玄注:“有衣裳而无里”,此说可作为参考(图5-4)。
图5-3 穿短裈的杂技艺人(山东沂南汉墓出土画像石局部)(www.xing528.com)
图5-4 素纱衣(湖南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实物)
普通男子则穿大襟短衣、长裤,其形制多衣短,袖子略窄,裤角卷起或扎裹腿带,以便劳作,总体仍较宽松。夏日也可裸上身,而下着犊鼻裈,汉墓壁画与画像砖中常见这类服式,一般是体力劳动者或乐舞百戏之人。也可以外罩短袍,这些都可推断为劳动人民服式。
冠是朝服的首服,其制式有严格规定。东汉永平二年,孝明皇帝诏有司博采《周官》《礼记》《尚书》等史籍,重新制定了祭祀服饰和朝服制度。其中关于冠,有诸多式样,如冕冠、长冠、武冠、法冠、梁冠等(图5-5)。
图5-5 与文字记载法冠(獬豸冠)形接近的冠式(河南洛阳汉墓出土画像砖局部)
汉代官员戴冠,冠下必衬帻,并根据品级或职务不同有所区别。东汉画像石上屡见此类方式,可见帻盛行于东汉。帻是包发巾的一种,秦汉时不分贵贱均可戴用,戴冠者衬冠下,庶民则可单裹。其形好似便帽,有平顶的,称“平巾帻”,有屋顶状的,叫“介帻”。
秦汉时,男子用巾,主要有两种。即葛巾与缣巾。东汉“黄巾起义”即指起义军士都戴着黄色头巾。
汉时履主要为高头或歧头丝制,上绣各种花纹,或是葛麻制成的方口方头单底布履,另外还有诸多式样和详细规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