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传统斑块迷彩图案和特点分析

传统斑块迷彩图案和特点分析

时间:2023-06-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长达半个世纪以上的发展中,斑块迷彩图案多种多样。根据当时的名称,又有笔刷型、蜥蜴型、虎斑型、巧克力芯型迷彩图案。图4-11巧克力芯型迷彩图案4.3.1.2斑点型斑点型迷彩图案里面有两种不同斑点类型图案。

传统斑块迷彩图案和特点分析

从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人们有意识地开发迷彩图案用以更好地进行伪装以来,人们最先利用的就是可以从背景中提取出的颜色和显著的斑块。传统的斑块迷彩尽管在颜色、尺寸和形状间差异很大,但其共同点在于:这些斑点、条纹或斑块彼此间界限分明、边缘清晰;颜色较少,一般在3~6色,以4~5色居多;每一种斑块的颜色单一、显著;斑块之间具有较为明显的对比特征;在合适的距离内观察,能够明显地辨出清晰的斑块。

在长达半个世纪以上的发展中,斑块迷彩图案多种多样。根据图案形式差异,又可以细分为笔刷型图案(Brushstrok)、巧克力芯型(Chocolate Chip)、破碎型(DPM, disruptive pattern material)、猎鸭人型(Duck Hunter)、斑点型(Flecktarn)、树叶型(Leaf)、蜥蜴型(Lizard)、拼图型(Puzzle)、裂片型(Splinter)、虎斑型(Tiger Stripe)、林地型(Woodland)等。其共同的特点是图案由具有明显边界的斑块组成,无论这些斑块是斑点、条纹还是类似植物的图形等。

4.3.1.1 条纹型

条纹型迷彩图案的特点在于,以明显的、粗犷的横向条纹或纵向条纹作为主要特征和形状,在此基础上,点缀破碎的、不规则的点状图案。根据当时的名称,又有笔刷型、蜥蜴型、虎斑型、巧克力芯型迷彩图案。

(1)笔刷图案(Brushstrok)。在1942年由英军最早使用,又被称为“丹尼森罩衣(Denison Smock)”。最初是艺术家们用染料手绘的,在卡其色基底上用画笔或刷子绘制不同颜色用以伪装。其特点是,单一颜色斑块较大、颜色之间相互重叠,即一种颜色会重叠在另一种颜色之上,部分边缘呈现裂开的笔刷刷痕。该图案后来发展为法国的“蜥蜴图案”和越南的“虎斑条纹图案”。一直到20世纪70年代,印度军队还沿用此风格开发自己的迷彩图案,如图4-7所示。

图4-7 笔刷迷彩图案

(2)蜥蜴型(Lizard)迷彩图案。起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英国的笔刷型图案,20世纪50年代最早被法国伞兵部队使用的水平条纹状图案。因为蜥蜴是阿尔及利亚战争中法国伞兵部队的昵称,因此得名为“蜥蜴”图案[图4-8(a)]。该图案有水平和垂直两种,最初是水平的,但是葡萄牙发展了垂直的“蜥蜴”图案[图4-8(b)],并一直沿用至今。比起笔刷型,其颜色斑块尺寸变小、排列更规则,各颜色之间依然互相重叠、部分边缘呈现明显的笔刷痕迹,但是,各颜色斑块看起来比例均衡、颜色明度接近、没有特别突出的颜色斑块。

图4-8 蜥蜴型迷彩图案

(3)虎斑型迷彩图案(Tiger Stripe)。由越南首次使用。1962年,法国的“蜥蜴”伪装制服供应越南,在越南发展成其虎斑型迷彩图案,并在东南亚广泛使用。其显著特点是:在一个2~3色的浅色背景上,横向贯穿着显著的、深色的较为狭窄的虎斑条纹,如图4-9(a)所示,该横向条纹在整个图案中尤其突出。该深色虎斑条纹,让整个图案呈现一种威慑感。该迷彩图案一经出现,一直使用至今,并受到了广泛欢迎、模仿及变形使用,如图4-9(b)、(c)所示。

图4-9 典型的虎斑型迷彩图案

在21世纪初,美国空军的青灰色系迷彩,如图4-10(a)所示,也隐含虎斑横向条纹;中国武警雪豹突击队用现役迷彩,也使用类似虎斑的横向条纹迷彩,如图4-10(b)所示。

图4-10 虎斑型迷彩图案

(4)巧克力芯型迷彩图案(Chocolate Chip)。为1971年美军根据其加利福尼亚地区、带岩石沙漠地貌特点开发的六色荒漠迷彩[图4-11(a)],1981~1991年被广泛应用,美军用于西奈半岛及波斯湾战争和索马里沙漠。尽管在荒芜的波斯湾沙漠和北非,该图案并不能提供有效伪装,于1991年被三色沙漠迷彩替换,但是,该图案受到了其他国家尤其是非洲国家军队的广泛复制。其特点是在四色大条纹斑块基底上,点缀着不规则的带黑边的白色岩石[图4-11(b)]。大多数该图案主色调都是类似沙漠的褐色,部分至今仍在使用,如沙特阿拉伯国家的六色沙漠迷彩[图4-11(c)]。

图4-11 巧克力芯型迷彩图案

4.3.1.2 斑点型

斑点型迷彩图案里面有两种不同斑点类型图案。

(1)猎鸭人图案(Duck Hunter)。又称为青蛙皮图案(图4-12),1942年最早被美军用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使用的双面迷彩。其特点是在一个背景色上印有大的、不规则的斑点状图案。该图案在20世纪60~90年代被不少国家仿制和使用。这些斑点大小不一,有少部分重叠。从主色调而言,分黄色主色调和绿色主色调两大类,但是斑点普遍较大,边缘也相对平滑,没有分叉或过多的曲折。

图4-12 猎鸭人图案

(2)斑点型(Flecktarn)。如图4-13所示,1976年在德军中试验,并于1989年被确认。最初的Flecktarn是五色迷彩,在一个草绿色背景上印有黑、红褐色、深橄榄绿、中橄榄绿四种颜色的斑点,斑点较小、多为圆形边界;1993年开始试验荒漠型的Flecktarn迷彩。该图案从开发被德军使用至今,虽然历经了颜色和斑点分布之类的修改,但总体图案基本一致,并被丹麦、比利时和波兰等国家效仿。该图案斑点尺寸较小,不同颜色斑点无规则分布或互相叠合,在视觉上呈现类似数码迷彩的混色效果,类似于阳光透过树林洒落地上形成的斑驳的、重叠的景象。

图4-13 德军斑点型迷彩图案

4.3.1.3 几何形状

这种图案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出现,但是被应用和模仿的较少。(www.xing528.com)

(1)裂片型迷彩图案(Splinter)。起源于德国第二次世界大战时使用的几何形状设计的迷彩图案,如图4-14所示,明显几何形状的斑块互相拼合在一起,边界线条大多为直线或斜线,表面印有雨丝状图形。

图4-14 裂片型迷彩图案

(2)拼图型迷彩图案(Puzzle)。如图4-15所示。比利时于20世纪60年代开发,并使用至今。其特点是颜色斑块像拼图,一块一块严丝合缝地拼合起来,彼此间没有重叠和交叉。和裂片型不同的是,每个斑块边缘为曲线流线型,而不是折线或直线。

图4-15 拼图型迷彩图案

4.3.1.4 边缘变形型

在前面几大类迷彩图案中,条纹型斑块一条一条,在整个织物层面非常连续;斑点型斑点较小;几何形状的迷彩图案,分割强烈,但是形状也凸显。进一步将图案边缘进行更大尺寸的分裂、变形、打碎、分支等手法,形成了边缘变形显著的破碎型、树叶型和林地型迷彩图案。

(1)破碎型迷彩图案(DPM)。如图4-16所示,是英军使用至今的经典迷彩图案。20世纪60年代晚期始于英国军队,也是被最广泛使用模仿的迷彩图案之一,包括林地和沙漠DPM图案。最初,DPM用于温带,在卡其或深褐色基底上,印有黑色、褐色和亮绿色。该图案一直被英军使用,直到2010年,虽然在颜色和图案上有所变化,但基本都属于该特征图案。该图案特点是:各斑块间开始互相穿插、每个单一颜色的斑块形状不是较为规则的条状或斑点等,而是会分裂,且边缘多为流畅的曲线。

图4-16 破碎型迷彩图案

(2)树叶型迷彩图案(Leaf)。美军在越南战争时穿用的迷彩图案,最早在1948年被美军工程研究和开发实验室(ERDL)开发,在一个浅绿背景上,印有褐色和草绿以及黑色树枝样形状的图案,1967年用于特种部队,后被海军陆战队等采用。其显著特点是黑色斑块呈现树枝状、主干上支生出小树枝,穿插在其他颜色斑块上。最初的图案以绿色为主色调的“低地”图案,适合于南亚的灌木地带;以褐色为主色调的“高地”图案,适合于东南亚的带岩石的山地(图4-17)。

图4-17 树叶型迷彩图案

(3)林地型迷彩图案(Woodland)。起源于1948年的“树叶”型,将该图案扩大60%后得到了著名的美军M81林地型迷彩图案,并成为被仿制最多的图案,沿用至今,如图4-18所示。

图4-18 林地型迷彩图案

4.3.1.5 传统斑块迷彩图案共同特点

以上4大类、11小类迷彩图案,其中笔刷型、蜥蜴型、虎斑型和巧克力型这四种图案都属于条纹型,采用了条状的颜色斑块形状、单一颜色条纹形成一个整体,或互相叠合,颜色斑块普遍尺寸较大;猎鸭人型和斑点型都采用了圆形斑块或斑点作为基础图形;而拼图型和裂片型则采用了边缘为直线或流线型的显著的几何图案;破碎型、树叶型和林地型则采用了边缘形状不规则或者分裂的图形。这些迷彩图案都是在一段时期内得到大量应用和仿制的图案。除了介绍的这些外,还有葡萄叶型、雨丝型、大树型等图案,但是应用不广泛。所有这些图案的共同特点如下。

(1)具有明显的颜色斑块、界限分明,每一种斑块都有明确的颜色,可以明确区分各颜色斑块。

(2)颜色从三色至六色不等,可以找出确定的颜色值及边界;颜色之间对比明显。

(3)图案尺寸普遍较大,具有明显的分隔作用。

(4)图案都来自具体的自然界模拟对象。

传统的迷彩都是以许多不规则的斑点或条纹组成的,这些斑点或条纹的边缘平滑,界限分明。若斑块较大,则在远处能提供较好伪装效果,但因细节粗糙,在近处伪装效果较差。若斑块较小,可以改善近处伪装效果,但放在远处,由于人眼的分辨能力限制,迷彩伪装的效果随距离增大,逐渐接近保护迷彩,使伪装效果变差。

这些图案,基本都是针对特定背景,对背景颜色及特征纹理进行简单提取后绘制而成。而且,大多数都是手绘图案,直接通过刷子或滚筒印花印在织物上。从知觉加工而言,属于自下而上的加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