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生活中,许多时候“眼见”并不一定为“实”,视错觉(illusion)是常见的一种视觉现象,是在特定条件下产生的对客观事物的歪曲知觉(图1-8),与客观刺激的性质、生理因素和内在心理机制等多重因素有关。生理因素由感觉器官所决定,例如,上文中所讲的人眼的生理构造。心理因素与人们的过往经历、已有认知经验有关,受恒常性驱使的当前知觉与过往经验的矛盾等都会造成一种被“欺骗”的感觉。迷彩图案由不规则条纹或斑点色块构成,极具迷惑和混淆的性质,是营造错觉的必要条件。
图1-8 是兔还是鸭
视错觉的种类有上百种,与迷彩伪装相关的主要有几何错觉、色彩错觉和运动错觉。
(1)几何错觉。是在某种原因下对几何图形的错误知觉,包括大小错觉、形状错觉和方向错觉。等长的线段在不同条件下,会有长短不一的错觉,如缪勒—莱耶错觉(Muller’s illusion)[图1-9(a)];等大的圆形在不同条件下,会有大小不一的错觉,如多尔波也夫错觉(Dolboef illusion)[图1-9(b)],这些现象都属于大小错觉。在小型目标的军事伪装中,经常利用这一错觉原理来隐匿较大的伪装目标。在目标周围设置一些较为熟悉的物体,做大到正常体量的若干倍以作对比,当在一定距离外按照常识比例观察时,这些目标就会显得小很多,看起来便没那么明显了,从而更容易逃过敌方侦察。
在某些因素影响下,被知觉到的图形除了大小、长短特性会出现歪曲,形状和方向也会发生改变。比如,冯特错觉(Wundt illusion),两条平行线在其他线段影响下显得中间窄两头宽,看起来好像弯曲了[图1-9(c)];在爱因斯坦错觉(Einstein illusion)中,正方形的四边在许多向外延伸的同心圆中显得向内弯曲[图1-9(d)]。一些形状较为规则的伪装目标很容易被暴露,利用这种错觉原理,结合色彩错觉,将目标伪装为形状和颜色无规则、不易辨认的物体,这时敌方就很难将其与目标原有的功能属性联系起来。
图1-9 几何视觉错觉示例(www.xing528.com)
(2)色彩错觉。主要由色觉三特性的互相对比和影响形成,包括冷与暖对比、轻与重对比、扩与缩对比、硬与软对比等。迷彩伪装设计采用了空间混色原理,不同色块反射的光波在空间上彼此十分接近时,很难独立区分单个色块,从而达到了伪装目标的效果。
除此之外,明暗之间也会产生错觉,称为赫尔曼(Hermann)格栅[图1-10(a)],这种错觉现象的产生与之前提到的视觉系统的“侧抑制”作用有关。在网格交叉处可以看到朦胧的灰点,但是仔细一看其实并不存在。
(3)运动错觉。如图1-10(b)所示是基于周围环境线索对物体的运动状态产生的错误判断。在观察存在动势的图形时会自主选择一个参照系以作对照,当背景参照物与目标的位置和顺序发生变动后,参照系会发生无意识改变,这时就会产生运动错觉。
图1-10 视觉错觉示例
由不规则斑点或条纹构成的迷彩图案在不同的侦察距离下均能达到良好的伪装效果。就远距离侦察来看,迷彩图案利用混色原理,能够营造出一种“视错觉”,不同颜色斑点间穿插交错,使得斑点边界处发生了视觉上的混色效果,造成了边界模糊的错觉,这种效应促进了迷彩图案与背景的融合;就近距离侦察来看,这些不规则重叠图案也会产生视错觉效应,使对方很难从“背景”中提取出这些特异“目标”,这种视错觉效应增加了视觉加工的复杂性,从而加大了敌方的侦察难度,增强了伪装性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