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齿轮测绘中心距的测量与参数计算

齿轮测绘中心距的测量与参数计算

更新时间:2025-01-08 工作计划 版权反馈
【摘要】:测绘时,只要以一对齿轮为例,测绘其参数,并绘制齿轮零件图。测量齿轮副的中心距是齿轮测绘中的重要项目之一。图5.12 中心距的测量当测量两轴距离时,用游标卡尺测量两轴外挡尺寸L2,此时中心距a为:当测量两齿轮安装孔时,用游标卡尺测量内挡尺寸L 1,此时中心距a为:测量孔及键槽尺寸。3)齿轮测绘过程举例现以表5.1中车制t=0.8为例,介绍齿轮测绘和参数计算过程。如图5.3所示,本项目中测量齿轮3和齿轮4的中心距。

测绘时,只要以一对齿轮为例,测绘其参数,并绘制齿轮零件图。

1)测绘相关参数

(1)测量齿数z与齿宽b。齿轮齿数可直接数出,齿宽b可以用游标卡尺测量。对于扇形齿轮,齿数z可以用式(5.4)计算而得。

(2)测量齿顶圆直径da及齿根圆直径df。最常用的方法是用游标卡尺直接测得。为了得到可靠的结果,应该在三或四个不同的位置上进行测量,然后取其平均值。当齿轮齿数为奇数时,不能直接测量齿顶圆直径,可先测图5.9中所示的D值,通过计算求得齿顶圆直径da

图5.9 齿数为奇数时齿顶圆、齿根圆直径的测量

式中:

也可用游标卡尺测量内孔d和高度H1、H2,则

齿根圆直径:

(3)测量全齿高。全齿高可以直接用游标卡尺的测深度尾针量出,见图5.10。但这种方法测得的结果不够准确,只能粗略计算。

图5.10 用游标卡尺直接测量全齿高

如果齿轮是带孔的,如图5.9所示,全齿高h可通过测量孔壁到齿顶的距离H1及孔壁到齿根的距离H2间接求得:

h=H1-H2  (5.34)

也可以通过测量出的齿顶圆直径和齿根圆直径间接求得:

(4)测量公法线长度Wk。测量公法线长度可以用普通游标卡尺,但为防止歪斜,一般用专用公法线千分尺,见图5.11。测量公法线长度时要注意:

①公法线千分尺两脚要与齿面相切,不要接触齿根圆角或齿尖。

②由于公法线长度有变动量误差,当每次测量k个齿和k+1个齿或k-1个齿的公法线长度时,应在同一位置上的几个齿内进行。

图5.11 用公法线千分尺测量齿轮公法线长度

(5)测量中心距a。测量齿轮副的中心距是齿轮测绘中的重要项目之一。通过它可以检查、确定齿轮啮合参数的准确性。测量时可以直接测量两轴孔的距离或测量两齿轮轴的距离。如图5.12所示。

图5.12 中心距的测量

当测量两轴距离时,用游标卡尺测量两轴外挡尺寸L2,此时中心距a为:

当测量两齿轮安装孔时,用游标卡尺测量内挡尺寸L 1,此时中心距a为:

(6)测量孔及键槽尺寸。用游标卡尺测量孔尺寸,圆整作为基本尺寸,再按齿轮等级确定孔等级。如齿轮为8级,则孔取IT7级公差。齿坯基准面的尺寸精度和形位精度直接影响齿轮的加工精度,对于不同精度的齿轮,齿坯基准面应达到相应的公差要求。常用精度等级齿轮,齿坯基准面公差等级见表5.3,齿轮基准面径向和端面圆跳动公差见表5.4。当以顶圆作基准面时,齿轮基准面径向圆跳动就是指顶圆的径向跳动。

键槽一般按孔大小,查《附录13普通型平键及键槽尺寸》,确定键槽宽度及公差等级,键槽深度及公差等级。

(7)确定表面粗糙度。常用精度等级的轮齿表面粗糙度与基准面的粗糙度值Ra的推荐值见表5.5。

表5.3 齿坯基准面公差等级

注:①当三个公差组的等级不同时,按最高的精度等级确定。

②当顶圆不作测量齿厚的基准时,尺寸公差按IT11给定,但不大于0.1mn

表5.4 齿轮基准面径向和端面圆跳动公差 (单位:μm)

表5.5 齿轮各表面的粗糙度Ra的推荐值 (单位:μm)

注:当三个公差组的等级不同时,按最高的精度等级确定。

2)确定基本参数

(1)确定模数m(径节DP)及压力角α。要确定被测齿轮的模数(径节)及压力角,首先应判定齿轮是属于模数制还是径节制,即查清这个齿轮是在哪个机器上使用的,这台机器是哪个国家生产的,以便估计出这个齿轮所采用的标准制。例如,中国、俄罗斯、德国、捷克、法国、日本、瑞士等国生产的齿轮,一般都是模数制的,标准压力角为20°。英国、美国、加拿大等国采用径节制,标准压力角是14.5°或20°。

在判定被测齿轮属于模数制或径节制之后,还要进一步分辨它的齿形,区分是标准齿形还是短齿齿形。标准齿形较细长,齿顶高系数等于1,齿顶高ha为一个模数。短齿齿形较短粗,等于0.8,ha为0.8个模数,见图5.13。

图5.13 齿形区分

具体确定模数或径节及压力角的方法有下列几种:(www.xing528.com)

①用齿顶圆直径da及中心距a确定。如果初步判定了被测齿轮为模数制,且为标准齿轮,由式(5.8)可得,它的模数为:

或由式(5.9)可得,它的模数为:

计算所得m与表5.2标准模数系列中的数值接近,则为标准齿轮,否则为变位齿轮。

如果判定为径节制,它的径节为:

常见径节制数值为10、12、14、16、18。同样,如果计算数值与之接近,则为标准径节制齿轮,否则为变位齿轮。

②用测量的公法线长度确定。不能确定是否为标准齿轮时,可先按式(5.11)计算跨齿数,再用公法线千分尺测跨k个和k+1个齿的公法线长度,再按公式(5.12)计算模数m。

(2)确定齿顶高系数和顶隙系数c*。根据测出的齿轮顶圆直径da′和全齿高h′,按式(5.8)和(5.7)可得:

如果计算后=1,c*=0.25,则为标准齿轮;若=0.8,c*=0.3,则为短齿;若c*=0.44或c*=0.157,则为径节制。

3)齿轮测绘过程举例

现以表5.1中车制t=0.8为例,介绍齿轮测绘和参数计算过程。查表可知,t=0.8时:z1=30,z2=90,z3=40,z4=100。

(1)齿数与齿宽。因为齿轮是完整齿数齿轮,齿数可直接数出验证。齿宽用游标卡尺可以测量出,为b=12。

(2)模数m。用游标卡尺可以测量出z1=30的齿顶圆直径为39.8,代入公式(5.8)中:

da=m(z+2),39.8=m(30+2),可得m=1.24,查表5.2可得,第一系列中模数应该是1.25。

(3)中心距a。如图5.3所示,本项目中测量齿轮3和齿轮4的中心距。先将齿轮3的螺母2和平垫圈2拆除,再将齿轮4的螺栓2和平垫圈4拆除,用游标卡尺测量两轴的外挡尺寸为105.54,两轴径均为17.98,按式(5.35)可得,轴中心距:a=105.54-(17.98+17.98)/2=87.56。

根据式(5.9),中心距a2=m(z3+z4)/2=1.25×(40+100)/2=87.50,这就进一步验证了该齿轮为标准齿轮。齿轮1与齿轮2的中心距a1=m(z1+z2)/2=1.25×(30+90)/2=75.

(4)孔及键槽。所有齿轮孔直径均为φ18,机床齿轮,精度取IT7级。查《附录19 标准公差数值》可得,)。查表5.4可得,其端面圆跳动公差为0.018。表面粗糙度查表5.5,可确定齿轮的齿面、基准孔Ra均选为0.8,端面选为Ra1.6。

(5)键槽尺寸。键槽宽用游标卡尺可以测出为5。则齿轮键槽深可查《附录13 普通型平键及键槽尺寸》,得到t1=2.3,公差值为+0.1。

(6)分度圆直径。按式(5.1)计算。

d1=mz1=37.5,d2=mz2=112.5,d3=mz3=50,d4=mz4=125

(7)齿顶圆直径。按式(5.8)计算。

(8)跨齿数及公法线长度。按式(5.11)及(5.10)计算。

跨齿数:k1=z/9+0.5=30/9+0.5=3.83,取4;k2=90/9+0.5=10.5,取11; k3=z/9+0.5=40/9+0.5=4.94,取5;k4=100/9+0.5=11.61,取12。

则公法线长度:

W1=m[2.9521(k-1)+0.014×z]=1.25×[2.9521×(4-1)+0.014×30]≈11.60

W2=m[2.9521(k-1)+0.014×z]=1.25×[2.9521×(11-1)+0.014×90] 38.48≈

W3=m[2.9521(k-1)+0.014×z]=1.25×[2.9521×(5-1)+0.014×40]≈15.46

W4=m[2.9521(k-1)+0.014×z =1.25×[2.9521×(12-1)+0.014×100]≈42.34

由于制造时为保证有一定的侧隙,并考虑到使用后齿轮的磨损,实际测量的公法线长度要比理论计算值小0.1~0.25。公法线长度是制造齿轮时必不可少的参数。

(9)绘制齿轮零件图。机床齿轮材料一般选45钢,热处理采用调质处理:28~32HRC。

齿轮表面处理采用发黑处理:H ·Y按CB/T 3764-1996。键槽宽度尺寸公差按照正常连接,查《附录13 普通型平键及键槽尺寸》可知为5±0.015,键槽侧面对齿轮轴线对称度公差按9级精度,查《附录26 同轴度、对称度、圆跳动、全跳动公差值》可得,公差值为0.025。

绘制齿轮(一)零件图如图5.14所示,其他零件图由同学自行画出。

图5.14 齿轮零件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