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水库运行指标分析及优化建议

水库运行指标分析及优化建议

时间:2023-06-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分析可知,水沙调控运行显著改变了龙羊峡的出库流量规律。方案2较方案1的库空率、库满率均大于方案1,且变化幅度和变化频率均大于方案1,说明水沙调控运行提高了龙羊峡、刘家峡水库的利用效率,最大化地发挥了梯级水库的调节潜力,实现了多目标调控。

水库运行指标分析及优化建议

8.1.1.1 出库流量

图8-1 2010现状水平年龙羊峡入库、出库流量的长系列变化过程

图8-1为龙羊峡入库、出库流量的长系列变化过程。龙羊峡多年月平均入库流量为627m3/s,最大值为3550m3/s,月平均流量大于2000m3/s的次数为13次。方案1在不考虑水沙调控目标时,多年平均出库流量为632m3/s,最大值为2987m3/s,月平均流量大于2000m3/s的次数为5次。方案2在考虑水沙调控目标时,多年平均出库流量为632m3/s,最大值为1855m3/s,月平均流量大于2000m3/s的次数为0次。在相同的入库流量过程下,各方案的多年平均出库流量相差不大,但方案2较方案1的大流量出库过程明显减少。相对于方案1径流变化幅度大,方案2的出库流量则呈现出明显的分段特征:在水沙调控年份的4月均出现平均流量的最大值,出库流量在1550~1900m3/s的次数为26次;其他未调沙年份的月平均流量大多在400~1000m3/s之间。主要原因是:水沙调控期间龙羊峡加大出库流量,加之龙羊峡—刘家峡区间流量,以满足水沙阈值要求的最小流量,调沙年份龙羊峡4月的出库流量呈现出明显的高平稳序列,其他月份龙羊峡、刘家峡仅满足兰州断面控制水量,出库流量明显较小;不调沙年份龙羊峡出库流量呈现出明显低平稳过程,其年内变化幅度较小。

图8-2 2010现状水平年刘家峡入库、出库流量的长系列变化过程

各方案下龙羊峡出库流量与区间流量之和为刘家峡水库的入库流量。刘家峡入库、出库流量过程如图8-2所示。不考虑水沙调控目标时,刘家峡水库配合龙羊峡梯级水库联合调度,以满足兰州断面供水的控制流量,入库、出库流量的变化幅度基本一致,仅在个别月份略有差异,如图8-2(a)所示。说明龙羊峡水库承担供水的主要任务,刘家峡对龙羊峡出库流量和区间流量过程进行调节后,满足兰州断面的供水要求。考虑水沙调控目标后,刘家峡出库流量与龙羊峡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均存在明显的分段特征,即调沙年份4月的出库流量达到最大值,出库流量大于1800m3/s的次数为26次;其他未调沙年份的月平均流量大多在1500m3/s以下,且年内变化过程与兰州断面供水序列基本一致,如图8-2(b)所示。

分析可知,水沙调控运行显著改变了龙羊峡的出库流量规律。方案2调沙月份要求的大流量过程使龙羊峡出库流量达到极大值,其他月份的出库流量更趋于供水过程,较方案1变幅较大的出库流量过程,水沙调控使龙羊峡出库流量趋于两阶段内的平稳化。

8.1.1.2 水库水位(www.xing528.com)

图8-3为2010现状水平年龙羊峡水库水位的长系列变化过程。方案1的起、末水位分别是2600.00m、2580.90m,56年的长系列过程中水库蓄满26次,放空0次,最低水位2556.20m,多年平均水位为2588.70m,且水位变化的长系列过程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和分段特性。龙羊峡在1956—2000年保持较高水位运行,水位变幅平稳。2001—2010年,水位明显下降,最低降至2556.20m,最高水位2587.60m,低于多年平均水位。主要原因是:2001年以后,黄河上游天然来水剧减,且出现特枯年份和连续枯水年,龙羊峡加大出库流量以保证供水目标,导致水位剧减。与方案1相比,方案2的水位变化呈现显著的差异性。考虑水沙调控运行方案2龙羊峡水位的年际变幅更为剧烈。方案2的起、末水位与方案1相同,56年的长系列过程中水库蓄满7次,放空1次,多年平均水位为2581.40m,但水位变化的长系列过程总体上呈现平稳趋势。与方案1龙羊峡水位多年保持高水位相比,水沙调控运行方案2中的水位变幅大、频率高。特别在调沙或连续调沙年份,水位均比方案1相应年份的低,如图8-3所示。在方案2未进行水沙调控的1956—1961年,水位变化与方案1一致。1961—1999年,受水沙调控运行影响各方案的水位变化差异大。2000—2010年,方案2与方案1的水位变化过程于趋于一致。主要原因是:受来水剧减影响,2000年后方案2未进行水沙调控运行,在相同的水位、来水和供水等条件下,2000年以后方案2的水位变化过程与方案1保持一致。

图8-3 2010现状水平年龙羊峡水位的长系列变化过程

与龙羊峡水库水位的长系列变化规律不同,调沙与不调沙方案下刘家峡水库水位变化的差异不大,如图8-4所示。各方案对应的刘家峡起、末水位相同,但方案1中刘家峡水位变幅较小,56年的长系列过程中水库蓄满14次,放空0次,最低水位1714.00m,多年平均水位为1727.80m。方案2中刘家峡水位变幅以1722~1735m为主,56年的长系列过程中水库蓄满36次,放空0次,多年平均水位为1728.40m。1956—1961年、1962—1999年与2000—2010年各阶段的水位变化规律与龙羊峡基本相同,特别是2000—2010年,刘家峡水位变化幅度和变化频率增大,水库的蓄丰补枯能力明显加强,以满足下游的综合用水要求。

图8-4 2010现状水平年刘家峡水库长系列水位变化过程

将方案1、方案2各水库水位过程进行对比分析,分析水沙调控运行对长系列水位变化的影响,可得出如下结论:

(1)方案1与方案2中龙羊峡、刘家峡2010年的末水位相同,即水沙调控运行改变了龙羊峡、刘家峡水库水位的变化过程,但未对梯级水库蓄水量产生影响。

(2)方案2较方案1的库空率、库满率均大于方案1,且变化幅度和变化频率均大于方案1,说明水沙调控运行提高了龙羊峡、刘家峡水库的利用效率,最大化地发挥了梯级水库的调节潜力,实现了多目标调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