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前,各站的情况发生了巨大变化,主要原因是河道形态及断面形状发生了变化。河道的萎缩、摆动以及河床的抬高,使过流能力明显减小。因此,定量分析关键断面处的冲淤变化,分析水文站水位流量的变化趋势,探讨现状条件下各站的过流能力至关重要。
根据各站建站以来实测的最高水位、最大流量统计值可知:下河沿站1981年9月16日出现最高水位1235.19m,相应流量为5770m3/s;青铜峡站在1981年9月17日出现最高水位1138.87m,相应流量为5710m3/s;石嘴山站1946年9月18日出现最高水位1092.35m,相应流量为5820m3/s(实测最大流量);巴彦高勒站2003年9月6日出现最高水位1052.16m,相应流量为1360m3/s,1981年9月19日出现最大流量5290m3/s,相应水位1052.07m;三湖河口站2003年9月7日出现最高水位1019.99m,相应流量1460m3/s,1981年9月22日出现建站以来最大流量5500m3/s,相应水位1019.97m;头道拐站1967年9月21日实测最高水位990.69m,相应流量5310m3/s,1967年9月19日出现建站以来最大流量5420m3/s,相应水位990.62m。
可以看出,各站自建站以来出现的实测最大流量均在5000m3/s以上。目前,各站的情况发生了巨大变化,主要原因是河道形态及断面形状发生了变化。河道的萎缩、摆动以及河床的抬高,使过流能力明显减小。因此,定量分析关键断面处的冲淤变化,分析水文站水位流量的变化趋势,探讨现状条件下各站的过流能力至关重要。(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