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陆空两栖机动平台的特种背景和需求解析

陆空两栖机动平台的特种背景和需求解析

时间:2023-06-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陆空两栖机动平台能够提升无人作战平台在复杂环境下的适应能力,并满足特种作战需求。在作战要素高度融合方面,军用陆空两栖机动平台身兼侦察、运输和打击职能,为陆军提供了融合多元化任务的装备。陆空两栖机动平台能够运输轻型武器装备和士兵,帮助完成一些需要快速机动能力的战术任务。

陆空两栖机动平台的特种背景和需求解析

陆空两栖机动平台能够提升无人作战平台在复杂环境下的适应能力,并满足特种作战需求。同时还可利用民用市场的规模化效应,大幅降低未来具备垂直起降功能的无人作战平台研制成本,为大规模列装提供必要支撑,提高装备竞争力。

1.陆空两栖机动平台的特种背景

2010年以来,美俄英法等主要国家进一步明确了陆军发展战略和装备建设思路,总体上更加强调“少而精”:一是大幅缩减陆军规模,并适度增加网络战、特种作战等新型作战力量;二是基本战术作战单位“师改旅”,适度减少指挥层级、提高自主作战能力,并继续优化完善现役作战旅;三是武器装备“减数量”的同时重视“增质量”,以提高态势感知能力、精确打击能力和联合作战能力。

为谋求在未来作战中的主动地位和打造战场新优势,美国提出了“多域战”理论,形成在地、空、海、太空和网络空间五个作战域的合成作战能力。以避免当对空中和海上力量的依赖度日益提高,一旦海空支援被对方拒止时,则缺乏独立有效地遂行某些重大任务的能力的情况。陆军通过“多域战”理论拓展自身多领域作战能力,探索建立超越传统地面战的陆军作战新模式,并寻求在未来联合作战中扮演关键角色的坚定决心。

美军认为,未来作战中联合部队不会再处于较低强度、单一战域、优势压制、机动自由的对抗环境中,而是会与强大的作战对手在多个作战域展开全程、多维、立体的高强度对抗。当前联合作战模式存在的“缝隙”可能被敌人利用,并成为造成致命威胁的严重漏洞。为保持在未来战争中的绝对优势,美军需要通过“多域战”来打造高度融合的联合作战新模式,以作战要素的高度融合带来作战能力的倍增,保持其战力优势和行动自由,确保美军在2025—2040年的战争中仍然能够保持主动。

2.陆空两栖机动平台的特种需求

联合、协同、跨域,历来是打破战场僵局、提高作战效能的一种方案。“多域战”具有作战领域多维扩展、作战要素高度融合、指挥体制扁平灵活、编制体制精简多能、技术装备革新整合等特点。

“多域战”强调,过去以军种为界限划分作战域的模式已不可取,必须打破陆军和其他军种、地面和其他作战域之间的隔阂,使陆军能够依靠前沿战场态势感知能力、目标识别能力和精确打击能力,主动从地面向海、空、电、网等多个作战域投射力量,在多个作战域建立和保持对敌优势,在全域作战、跨域打击能力得到跃升的基础上,最终实现与其他军种高度融合,实现全空间域内火力和机动能力的同步协调与联动。在作战领域多维扩展方面,陆空两栖机动平台(飞行战车)为陆军从陆域到空域进行跨域作战提供了有力装备。

各军兵种、各作战域的信息共享、资源互补、战术统筹、行动同步是“多域战”的基础,也是“多域战”区别于现有联合作战模式的突出特征。为整合作战能力以创建并利用优势窗口,应进一步推动军种联合向作战要素融合、能力融合、体系融合转变。通过作战要素“多位一体”的融合,各军种能够遂行多元化的特种任务,保障联合部队在各个作战域拥有充分的机动自由和能力优势。这种融合能够为指挥官提供“菜单式”选择,使其作战决策更加多元灵活且效能更优,体现出与“多域战”相契合的全域融合、全局统筹、全面决策的联合作战思维。在作战要素高度融合方面,军用陆空两栖机动平台(飞行战车)身兼侦察、运输和打击职能,为陆军提供了融合多元化任务的装备。

美军认为,未来多域作战中的各作战域界限模糊且处于高度竞争状态,只有建立起更加科学高效、机动灵活的作战指挥体制才能占据主动。为此,一要强调“任务主导”的指挥理念,即以作战任务为牵引,釆取集中计划、分散执行的指挥模式,从指挥官到每位作战人员都要树立任务导向思维,根据自身角色和职能争取主动权,赋予基层指挥官更大的指挥权限。二要以信息技术赋能指挥体制。依托云计算、无人自主系统、大数据智能化分析等手段,指挥官可以对战场数据进行实时动态的收集和高效精准的分析研判,据此做出更具有全局性、预见性、合理性的作战决策。在指挥体制扁平灵活方面,军用陆空两栖机动平台(飞行战车)能够成为部队快速响应、机动作战的利器。(www.xing528.com)

“多域战”要求陆军的编制在小型、灵活、弹性的同时,还要有覆盖多域的“T”型作战能力(代表传统领域作战能力,“—”代表跨域作战能力)。可以预见,未来“多域战”中,联合作战的实现层面将由战役层面延伸至战术层面,甚至会体现在排级作战中,这既是“小编制,大能力”部队的应有之义,也是联合作战发展演变的必然趋势。在编制体制精简多能方面,军用陆空两栖机动平台(飞行战车)将为军队的高效编制提供可供多线部署、隐蔽渗透、独立作战的尖兵武器。

人工智能领域,美国陆军特别注重人工智能技术在陆战领域的应用与发展。2017年3月,美国陆军就发布了《美国陆军机器人与自主系统战略》,提出要在战场态势感知、减轻士兵体力和认知工作负担、改进物资分发效率、加强机动能力和部队防护等方面广泛运用机器人技术。

军车在作战中起到执行任务、运送弹药、运输武器装备等作用,但是在战争中往往环境比较复杂,路况恶劣或被严重破坏,军车就往往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在现代战争中,军用飞机在夺取控制权、防空作战、支援地面部队等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当需要穿梭在森林中,观察地面情况时,考虑到安全因素,直升机不能在森林中进行低空飞行。再如,地震发生后,山体滑坡、山路难行导致陆路救援受阻,而飞机对起飞与降落环境的要求较高,也不便于在救援中应用,相较之下,军用陆空两栖机动平台(飞行战车)十分稳定、便利,能够进行低空飞行,在路面状况复杂的情况下可由路面行驶转换成飞行方式,避开危险,迅速抵达救援地并及时抢救受伤人员,有效防止事故扩大。

与飞行器及普通军车相比较,陆空两栖机动平台可以满足以下作战需求。

(1)陆空两栖机动平台能够运输轻型武器装备和士兵,帮助完成一些需要快速机动能力的战术任务。

(2)陆空两栖机动平台比直升机更加灵活机动,“陆用”特点十分明显。

(3)由于战场环境复杂、路况恶劣,陆空两栖机动平台可以快速实现飞跃鸿沟、山涧、溪河及高山,这样就可以大大提升我军机械化部队的快速机动作战和部署能力。

(4)在通往作战区域的道路被敌方严重损毁或有河流等障碍物或需要通过简易爆炸物区域的情况下,使用陆空两栖机动平台可以避免军用车辆通过危险作战雷区,从而减少损失和伤亡。

一些典型任务对陆空两栖机动平台的要求不再仅仅局限于较大的载重及较快的飞行速度,因此对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很好的隐蔽性和机动性能。例如,为了能够在城市巷战中快速到达作战地点,适用于4~5人以小队形式出现的特种部队就需要整体车身体积较小、隐蔽性及机动性很高的陆空两栖机动平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