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动力装置的组成
坦克装甲车辆的动力装置由发动机及其冷却系统、润滑系统、燃油供给系统(含燃油箱)、进排气系统、启动系统、加温装置等组成。按其结构形式,发动机可分为旋转式和往复式两种,现代坦克装甲车辆上采用的发动机主要是往复活塞式柴油机和旋转式燃气轮机。
2.动力装置的要求
1)高单位体积功率
坦克装甲车辆的单位功率是机动性的主要标志,因此发动机功率是决定车辆机动性的最重要因素,提高机动性可提高车辆生存力。现代主战坦克的功率高达1 103 kW,整车单位功率达21~25 kW/t,发动机单位体积功率高达689 kW/m3。
尽管对功率的要求不会随意增长,但动力装置的高单位体积功率仍是不懈追求的主要目标。据统计,在车辆12~18 m3的内部空间中动力装置约占40%,发动机体积约占动力装置体积的35%。发动机的高度直接影响坦克的高度和总质量,车体高度每降低100 mm,可减轻质量约500 kg;长度每缩短100 mm,整车质量能减轻约200 kg。在坦克内部空间和整车质量一定时,提高发动机的单位体积功率,可提高机动性能,扩大战斗部分空间;减小发动机的高度,能降低坦克高度,以减小被敌方炮火命中概率。
2)高燃油经济性
降低燃油及机油的消耗,不仅具有经济意义,更具有军事意义,即车辆携带同样数量的燃油和机油,其行驶里程就可以增大;而当行驶里程一定时,油箱的容积就可缩小。就柴油发动机而言,燃油箱体积约占动力装置体积的17.5%,占战车内部空间的7%,因此油箱容积对减小车体外形尺寸、质量和增加携带的弹药数量有着重要影响。此外,减少油料消耗,可以减轻后勤供应负担。(www.xing528.com)
3)高可靠性、可维修性和耐久性
可靠性表示发动机正常工作的能力,以平均无故障间隔时间(MTBF)表示,现代高性能军用柴油机的MTBF约600 h,未来要求达到1 000 h;可维修性是指发动机固有的便于修理的性能,以平均维修时间或每使用1 h所需要的人时来计算;耐久性反映发动机大修前的持续工作能力,用达到技术条件规定的极限技术状态前发动机正常工作的小时数表示。可靠性、可维修性和耐久性影响作战效能与全寿命周期费用。
4)高适应性
(1)环境适应性。坦克发动机应能在高温、严寒、高原、潮湿、振动、冲击、潜渡等恶劣的环境下工作。如美军对军用发动机提出的要求为:发动机工作的环境温度为-54~56℃,能在-32~46℃环境温度下正常工作;在高原(海拔2 500 m)工作时,功率下降要小;车辆在60%纵向坡度或40%侧坡上时发动机能正常工作;坦克潜渡时应能承受5 m深的背压;应能承受300 m/s2的加速度。
(2)燃料适应性。为简化后勤供应,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各国相继要求发动机能使用多种燃料,在战场上需要换用另一种燃料时,发动机不需要重新进行机械调整,并且性能和寿命不会因此而降低和缩短。
5)启动性能好
发动机启动性能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坦克车辆投入战斗的准备时间。在任何环境条件下,特别是在低温条件下(如气温在-40℃时),发动机都必须能迅速可靠地启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