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冯益柏.坦克装甲车辆设计:武器系统卷[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5.
[2]王国辉,李向荣,邢宏光.装甲车辆火力系统[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16.
[3]郭正祥.第四代坦克热浪来袭——未来坦克发展之浅见[J].坦克装甲车辆,2017(4).
[4]李宏才,闫清东.装甲车辆构造与原理[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6.
[5]宋跃进,秦继荣,于同.坦克技术概论[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5.
[6]郑慕侨,冯崇植,蓝祖佑.坦克装甲车辆[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
[7]张相炎.装甲车辆总体设计[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7.
[8]李宏才,闫清东.装甲车辆构造与原理[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6.
[9]常天庆,陈军伟,张波,等.一种新型坦克火控系统建模方法[J].火力与指挥控制,2014,39(1).
[10]周启煌,刘春彦,葛银茂.现代坦克火控系统体系结构发展的轨迹[J].火力与指挥控制,2006,31(10).
[11]沙明杰.坦克火控系统的昨天、今天和明天[J].现代军事,2001(1).
[12]邹雷.坦克火控系统发展概述[J].国外坦克,2014(5).
[13]朱竞夫,赵碧君,王钦钊.现代坦克火控系统[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3.
[14]臧克茂,马晓军,李长兵.现代坦克炮控系统[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7.
[15]马晓军,袁东,臧克茂,等.数字全电式坦克炮控系统研究现状与发展[J].兵工学报,2012,33(1).
[16]李德胜.自动装弹系统的运动实现与传动性能研究[D].天津:天津理工大学,2009.(www.xing528.com)
[17]季威,权清达.一种自动装弹机故障注入器的设计[J].机械工程师,2018(7).
[18]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兵种部.ZTZ96式坦克构造与使用:下[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1998.
[19]尹建平,王志军.弹药学[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2.
[20]张相炎.火炮概论[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13.
[21]赵庚,郭光全,李树强,等.掠飞攻顶反坦克破甲战斗部的动态特性研究[J].火炮发射与控制学报,2019,40(1).
[22]李春明,宋海平,辛建国.主动防护系统原理与设计[M].北京:兵器工业出版社,2015.
[23]冯益柏.坦克装甲车辆设计:防护系统卷[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5.
[24]马可,李斌.拦截型主动防护系统发展现状及趋势[J].飞航导弹,2016(1).
[25]张智智,刘春玉.反坦克导弹与装甲主动防护系统[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13.
[26]郑振忠,胡金锁,陈庆昌.隐身原理与设计[M].北京:兵器工业出版社,2015.
[27]张国斌.网络化和隐身设计引领未来坦克发展[J].坦克装甲车辆,2018(5).
[28]张玉龙,李萍.装甲防护材料技术[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14.
[29]郭彪,孔小林,张林锐,等.一种模拟外军主动防护系统的靶标[J].兵器装备工程学报,2019,40(2).
[30]周莲,杨阳.基于战场威胁分析的车载干扰型主动防护技术研究[J].电子信息对抗技术,2017(1).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